數學創設說理的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材料準備方面,應品種多樣、數量充足且分層次。材料可以包括自然類材料(如石子、樹葉、沙、水、土等)、成品類材料(如算式卡片、木珠、計算器、七巧板、撲克、算盤、時鐘模型、棋類等)、輔助類材料(如剪刀、紙、彩筆、橡皮泥、操作板、沙盤等)、廢舊物品類材料(如塑料泡沫、布條、線頭、廢舊盒子、塑料空瓶、包裝盒、小木塊、小石子、貝殼、火柴棒等)。
其次,在場所利用上,不應局限于活動室的一面墻或一個角,要充分利用幼兒周圍的所有環境,變單一為多種,變平面為立體,變視覺刺激為多種刺激。例如,充分利用活動室的墻面和角落,將材料制成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畫面,并在下方設有活動材料。
對于幼兒自身發展階段不同,創設環境也有所差異。如小班的環境創設應注重溫馨、暗示,有提示性標語,操作內容以生活操作為主;中班環境創設要豐富、提升,讓孩子動手、動腦,豐富知識結構;大班環境創設則要考慮幼小銜接和智力思維發展,擺放、分區邏輯性要強,易于孩子自取自拿。
此外,還可以借鑒皮亞杰的兒童發展理論,讓幼兒通過對事物的反復操作,從中抽象出事物的“數”“形”“序”等結構關系。例如,在家里可以利用床頭、墻上,隨時數身邊的物品,把數學變成趣味題,自制數學小道具,利用鐘表、撲克牌等作為數學玩具,讓孩子在輕松自然的情境下獲取、感知、積累數學認知經驗,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及數學能力。
點擊前往免費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