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詞是一門流行于中國京津地區(qū)(qū)的傳統(tǒng)(tǒng)曲藝。它發(fā)(fā)源于北京,由清朝士兵傳唱的軍歌發(fā)(fā)展而來,脫胎于“蓮花落與十不閑”,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曲藝形式。經(jīng)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發(fā)(fā)展,成為一項單獨的藝術門類。在 20 世紀 30 年代發(fā)(fā)展至巔峰,后逐漸衰落,近乎失傳,近年來又得以復興。太平歌詞表演形式為“干板數(shù)(shù)唱”,玉子為其唯一伴奏樂器,演唱形式多樣,唱詞內(nèi)容豐富,板式、唱腔多樣,運用靈活。其題材分為勸世文、文字游戲及民間傳說故事三類,主旨為道德教化、知識傳播及史觀表達,以起到教化民眾、勸人向善、傳播知識,承載民俗,體現(xiàn)(xiàn)民眾視角,反映歷史風貌的社會作用,代表劇目有
《勸人方》
《餑餑陣》
《白蛇傳》
《鷸蚌相爭》
等。2009 年被列入第三批北京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3 年被列入第三批天津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