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
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當時仍處于安史之亂中,詩人客居秦州,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邊,其余弟弟散處河南、山東等地。由于戰(zhàn)(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之情。
詩的內(nèi)容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凄涼景象,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頷聯(lián)(lián)點題,既寫景又點明時令。后四句寫離亂之際“有弟無家”“寄書難達”的狀況,表達了對親朋生死的深切牽掛以及對天下“休兵止戰(zhàn)(zhàn)”的美好愿望。全詩節(jié)(jié)奏頓挫,音節(jié)(jié)分明,聲情冷峻,是歷代選本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