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我的家
我出生在農村,我們那個村位于館陶縣城北三十多里地,跟邱縣交界。從我們村往西一里地就是張莊,已經屬于邱縣管轄,我姥姥家就在張莊。我們村很大,每逢農歷三、八有集市,附近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我們村趕集。除了集市,每年還有很多個會。會比集市規模更大,親戚也會來趕會。親戚來的時候會帶來一包袱饅頭作為禮。親戚們上午來了以后,到會上去轉轉,買點家用的東西,然后回來吃中午飯。午飯過后親戚們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半下午就騎自行車或步行回去了。
我們村的人說起自己的村莊很驕傲,因為我們村在當地屬于大村,人們的生活也相對較好,見過世面的人也多。記得鄰居家一個姑姑就曾經拿一里地之外的小村張莊開玩笑,編了一個順口溜:小張莊兒,十八家兒,拾掇拾掇一小筐兒。順口溜里說的小筐兒指的是農家用玉米桿編的盛饅頭的小筐子,小得只能放進去幾個饅頭。每次聽到這個順口溜,人們就開心地大笑。農村人的語言竟然也這樣形象、夸張、幽默。可是我每次聽到也會有一些隱隱地不舒服,因為我親愛的姥姥家就在張莊。
父親在路橋公社里上班,過幾天回來一次。父親那時候在公社里是電影放映員,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各個村巡回放電影。家里有我母親、大姐、二姐。母親是師范院校畢業,因為畢業的時候正趕上災荒年,就沒有給分配工作,直接回家種地了。因此母親是有文化的人,跟一般的農村婦女不一樣。爺爺在縣城上班,奶奶有時候在家住,有時候去縣城跟我爺爺住。我那時候經常盼著爺爺從縣城回來,給我們帶一些好吃的點心。爺爺每次回來,家里就像過節一樣。
我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老爺爺當時還健在。記憶中老爺爺留著長長的胡子,總是拄著拐棍。老爺爺很疼愛我,因為我爺爺和我父親都是單傳,到我這一代也是一個男孩。老爺爺經常把我叫到他的房間,從大箱子一樣大的戲匣子,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收音機里面,拿出用紙包著的點心給我吃。每逢集市,老爺爺還會一手拄著拐棍,一手拉著我的小手,到大街上給我買好吃的東西,都是什么好吃的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次,老爺爺把我領到我們村十字街上的供銷社,在透明的玻璃柜臺前看了很久,和我一起挑選了一本小畫書。這本小畫書大概是我一生中最早的書了。但是小畫書是什么內容到現在也完全無法想起了。
那時候還經常纏著老爺爺給我拉呱,也就是講故事。老爺爺經常講的一個故事是公也長和動物的故事。公也長是一個能通曉動物語言的奇人,能幫助人和動物進行交流。其中有一個情節是一個人把兩只小鳥從鳥窩里偷出來,鎖在抽屜里。小鳥媽媽回來,發現小鳥不見了,就在這家人的院子里來回找。后來鳥媽媽聽到了被鎖在抽屜里的小鳥的呼救聲,就在院子里的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這個人很奇怪,不知道鳥媽媽在樹上說些什么。公也長就給他翻譯:我跟你一沒有怨,二沒有仇,為什么把我的孩子鎖在抽屜里頭。那人聽到這些話,就心生憐愛,把兩只小鳥放了出去。
每次聽到這些故事,我都會十分入迷,百聽不厭,讓老爺爺一遍一遍地講。也許我現在對小動物的喜愛,就源于這些樸素而充滿著對動物對大自然的愛心的民間故事。
據說我父親年輕時長得特別帥氣,又善良寬厚,再加上我爺爺在縣里上班,在村里也算好人家,所以來給父親提親的人特別多。一個有意思的傳說是,一個媒婆給父親提了一門親事,讓奶奶偷偷地去相那個姑娘。奶奶遠遠地看到那姑娘,馬上說道:“不行不行,頭發太黃了。”父親和母親的結合,也是憑著媒妁之言。奶奶也曾在媒婆的帶領下去偷偷地相過母親,對母親比較滿意,可見母親年輕時也是很漂亮的。據說奶奶給姥姥家買的彩禮是一副銀首飾。父親母親在結婚前并沒有見過面。母親出嫁的時候是坐著花轎來到我家。
可是奶奶和母親相處的并不融洽。奶奶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而母親也許帶著很濃的書生氣,性格也比較內向,因此奶奶并不喜歡我母親。母親接連生了我大姐和二姐,而爺爺奶奶都盼著能生一個男孩,因為我爺爺我父親都是單傳,家里人丁不旺。因為我大姐是頭一個孩子,奶奶還比較喜歡,經常抱著大姐去街上,姐姐要什么奶奶就買什么。我二姐的命運就截然不同了,奶奶根本不喜歡這個二妮。據母親說二姐小時候有一次得了病,村里治不好。母親要帶二姐到八里地外的公社里打針,奶奶不給找車,母親只好懷抱二姐步行到公社。二姐小時候體弱多病,胳膊上至今還有一個凹下去的坑,是因為打針導致的肌肉萎縮。
一直到生下我,奶奶才高興起來。誰知道我的出生竟然也是經歷了一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