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套黑核桃木餐桌你感覺顏色怎么樣?不用換的話我就定了啊……哎,你去青島大概需要幾天?周星星導演已經打電話催了……”
俞老師翻看著某個有名氣的國際家私的樣板相冊,對于丁巍把房子內的設計與家具擺放這種輕松自在還能滿足自己一些小心思的工作極為滿意,她是四處打聽貨比三家的看了,還是覺得這家產品好,種類齊全,還都是走看著舒心簡約的北歐風格,極為和她的心意,所以對丁巍和馮源征兩人去青島客串《黑洞》的事那是一點兒也不在意,哪有那種看著自己喜歡的家具一件一件擺放到房間然后達到那種天人合一的滿足感有趣!
丁巍裝了兩件換洗衣物,再將俞老師塞進行李箱的里面幾件多余的東西取出,頭也沒抬:“你看著來吧……大概兩三天吧,完了之后我會立馬趕來,肯定趕得上。”
黑核桃木能有什么顏色?還能刷成白色?
俞老師也就那么一說,他倆昨天去東城那邊的那個家私國際館去,一進去丁巍就只嘬牙花子,看的俞老師都有些煩悶。
丁巍的理解中,家具么,結實耐用就行,結果被狠補了房屋內飾設計課的俞老師好一頓嘲笑,從波西米亞的粗狂有致到北歐的簡約時尚,再到東方的古典和式風格,用俞老師的話就是:“得虧我還有點兒藝術欣賞能力,要不然你就坐在圓凳上吃飯吧你……”
丁巍哪怕就是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欣賞能力,遇到一方餐桌都能被俞老師說出花兒來的這種事情,他也無從說起啊。
“你那邊錢夠不?不夠了把這張卡帶上,里面有三百萬……你把那個帶上,幫我看看嘛,趙趙說挺不錯的啊……”
俞老師還是抬起頭略略關心一下收拾行裝的丁巍,不過看見丁巍將她放進行李箱的一本小說取了出來,就有些瞪眼了。
丁巍訕訕一笑,重新將小說放到箱子里:“那什么,騰一下空間么……我是去客串,一兩天就回來了,用那么多錢干什么?”
他看一眼俞老師輕輕放在桌子上的一張銀行卡,有些驚訝:“你接廣告了?”
兩人的財務都是各管個的,尤其在丁巍胡折騰后,財務狀況極為良好,對俞老師的那點兒片酬就根本不放在眼里了,家里的一切支出有他就夠了,俞老師的收入就是她私房錢,而且俞老師對掌管家里財政大權那是一點兒都不感興趣,她天生對數字不敏感,看見存折銀行卡上的那一串數字還感覺有些心虛,覺得不夠真實。
丁巍對俞老師的收入有個大概的概念,俞老師應該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的私房錢,難道接了廣告?
俞老師翻個白眼,略有不忿和不解:“什么呀!這是姜聞還的……”
丁巍曾經拿給姜聞錢俞老師是知道的,但沒想到是是那么多,不解的是姜聞還錢的時候說丁巍是知道的,可明顯丁巍不清楚。
拍《鬼子來了》的時候,丁巍曾經拿給姜聞一百萬,后來在柏林賣掉歐洲版權后,姜聞說要不從版權里抽分成給丁巍,可那時候董平以及京城現代是大投資方,丁巍就拒絕了。
沒想到姜老大出去了一回又找補著回來了。
姜聞是在五月底被佟副局電話喊回來的,還參加了第六屆華表獎,給老曹頒了個優秀新人導演獎以及優秀原創劇本獎,這是《浮屠》在本屆華表獎取得的成績。
在05年以前,華表獎是一年一屆的,今年是第六屆,因為是官方的正式的電影獎,穩定與皆大歡喜是底線原則,就連獎項都是優秀XX獎,而不是最佳XX獎的名字,與官方主題略有違背的《浮屠》別的啥也沒撈著,劇組就只去了俞老師和導演曹寶平,丁巍借口拍戲沒去,佟副局略有不滿,還讓姜聞帶話給丁巍,話里話外的敲打了一回。
“哦……那你留著吧,看著再給家里添點兒什么或者給幾位老人買點禮物什么的都行。”
丁巍就沒指望從《鬼子來了》上有所實際收益,沒想到姜聞還是……主動了。
兩人通電話的時候,姜聞略有疲憊,但只字沒提錢的事,只是聽說他把《鬼子來了》又賣了。
這個“又”字,道盡了一個中年離異男導演的辛酸,臨掛電話的時候,姜聞沉默好久,連罵三聲草,丁巍心里也不舒服,沉默掛了電話。
可能,以姜聞的性格,真的需要草吧!
在去往青島的飛機上,丁巍還跟馮源征探討一下自己的藝術賞鑒能力,馮老師就很有經驗:“這不是藝術欣賞的問題,這是你不懂女人的問題……”
丁巍怔了怔,覺得……老師到底是老師啊,一語中的。
關虎是91年從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第二年就拍電影了,跟第六代導演一個通病,灰暗沉郁,還故意拍攝一些暴露過敏的鏡頭,理所當然無法上映,被京城電影制片廠給內部警告了。
但好在,他在五年警告期間認識了一位大佬,這位大佬算是他的領路人,給他勸解寬慰,給他指點迷津,并手把手的教他對鏡頭對電影的理解,方才使得他能沉下心來,不再刻意追求鏡頭化,將焦點聚集在生動流轉的生活上,以樸實沉穩的鏡頭記錄和構建自己的電影世界。
這位大佬,就是吳天明,一位親自拉扯起第五代導演后被第五代導演拉下馬的頂級大佬。
第五代導演是從電影《一個和八個》開始在電影圈發聲并嶄露頭角的,成就最高峰就是《霸王別姬》和《活著》。
這三部電影都跟是時任西影廠廠長的吳天明有關。
1978年年近30歲的張一謀被電影學院攝影系破格錄取,同年的還有導二代陳爵士,《小城之春》的導演田莊莊,著名女導演李少紅,第五代導演的班長張軍釗,攝影師呂勒、侯詠、顧常衛等人,名家大腕群賢畢至。
但那個時候,他們都是一幫生瓜蛋子,張一謀看見比基尼還臉紅;陳爵士以為寫作文就是寫小說,就能上北大;張軍釗以為考上大學不但包分配還發媳婦兒;顧常衛第一次見到攝影機直呼臥槽臥槽……
畢業后,這幫人就跟現在的小年輕一樣,在單位就是端茶倒水伺候“老人”的。
后來廣西電影制片廠的廠長韋必達給了這幫人機會,然后拍了第五代導演的初啼《一個和八個》,拍攝的時候資金短缺,導演張軍釗,副導演田莊莊,攝影張一謀顧常衛呂勒,再加上主演陶澤茹等一共八個人全部剃成光頭,表示拍不成就去坐牢的決心,從西影廠廠長吳天明手里借了兩千塊錢,還借到一輛吉普車。
后來,電影《一個和八個》大獲成功,吳天明動用各種手段將張一謀、陳爵士、顧常衛、呂勒等人集合在一起,然后有了《黃土地》、《紅高粱》,《老井》,再到最高峰的《霸王別姬》和《活著》。
《活著》在戛納拿到影帝和評審團大獎,在國內被禁,導演張一謀作出檢討,但事情肯定不能這么簡單的了了,于是吳天明以在國外發表不當言論的罪名被強制下臺。
有說吳天明膨脹了,是咎由自取,也有說吳天明被人摘了桃子,更有人說張一謀當了反骨仔,賣了吳天明……
但吳天明黯然下臺并且被警告五年內不得回國不得再拍電影是事實,此中秘密,諱莫如深。
94年,吳天明輾轉回到國內,此時他不再是風光無限也不再是號令群雄的西影廠廠長,站在京城的炎炎烈日下,他只是一個臉色消瘦身材佝僂的老頭兒。
西影廠不要他,老婆在國外陪女兒去了,以前的同事下屬都躲著他,吳天明算是在國內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吳天明索性在北影廠當了個庫房管理員,一杯茶,一卷廢舊鏡片,幾本書,與世隔絕,倒也過得去。
關虎這個時候也被打發到這個滿是灰塵的倉庫里,瞧見有個老頭兒,心里越發憋悶。
那時候即使他看了《天龍八部》,肯定不會想到他身邊這個老頭兒就是傳說中的掃地僧。
心高氣傲,怨天尤人,但可堪造就。
這是吳天明對關虎的第一印象。
吳天明回來后,盡管麻煩纏身,但他總想做點什么,不是為自己討公道鳴不平,只是覺得心里憋得慌。
他約陳爵士張一謀等人見面,好幾個人都聯系不上了,只有張一謀在某天的下午約他到咖啡館見面。
呵,咖啡館?
吳天明搖搖頭,眼神黯淡了下來。
兩人見面后,吳天明死心了,就這樣吧。
他等張一謀走后,拄著膝蓋緩緩坐起來,在一步一步的挪出門,門外陽光還是那般刺眼。
第二天,他就病倒了。
老吳沒病之前,關虎是啥都不干,也不覺得有什么。可當老吳請假后,關虎就有些慌,畢竟哪怕倉庫管理員也有點兒工資的,無所事事的關虎還不想斷了財務來源。
他開始接過老吳的雞毛撣子,拿起器材存單,整理廢舊膠片。
大抵是天意使然,坐在老吳的桌子前的關虎發現了掃地僧平日里的筆記,而后被震驚,被折服。
于是關虎就去問躺在病床上的老吳了。
“您是天下第一?”
“二十年前是,現在不是。”
“電影是什么?”
“…電影就是電影,它什么都不是……”
關虎覺得這老頭兒真特么酷,于是他就每天伏在吳天明床前跟老頭兒說,問,也聽老頭兒講,還給他拿書籍報刊,讓他寬心養病。
吳天明看見某報紙上說“張一謀私會煤老板,預謀下一部作品”時,沉默一下,而后開懷大笑。
自此之后,吳天明徹底淡了再拍電影的心思,而關虎算是他的關門弟子了。
他的遺作《百鳥朝鳳》就是他的一生,在那么一個不溫柔的時代,不說惶恐不嘆零丁,聚三五同志,拍一部電影,哪怕只是蘆葦灘頭嗩吶的一曲空響……
但不管怎樣,吳天明對華夏電影確實是有功的,而且是功大于過,他為第五代導演遮風擋雨頂雷,也手把手的傳承給后來人,比如關虎。
關虎的電影風格跟盧天明一脈相承,就跟他倆的為人一樣,不急不躁,平緩樸實,偶爾小露崢嶸。
《黑洞》的拍攝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經過了劇組初期的磨合調整,又有中期的再補充再調整,全劇組上下,無論是演員還是攝影燈光道具等工作人員都摸透了這位看起來有些暴躁實則溫吞有性子的光頭導演的拍攝習慣以及拍攝要求。
比如說,他認為聶明宇永遠是一副儒雅沉郁且智珠在握的樣子,保國叔就配了副眼鏡帶上,穿筆挺整齊的西服,外邊是黑色的呢大衣,坐立端正行走有調,對待手下不茍言笑親和中帶著刻意的距離,跟友人會晤話語不多但很有說服力,跟朋友兄弟相處能放下身段回憶往昔……
為此,保國叔讀書練字學海釣,養性改氣一絲不茍。
再有,關虎覺得劉振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民警察,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會跟妻子耍耍官腔,對妻子的埋怨總是一拖再拖視而不見,也會眼紅別的隊長能得到局長的看重分到房子……
于是往日里沉默寡言的陶澤茹就大改秉性,放下手里的書,待在劇組里跟任何人都碎碎叨叨的聊著,也學著圍上圍裙拿起鏟勺炒菜做飯……
丁巍和馮源征兩人到劇組正好碰上聶明宇和劉振漢兩人私下的第二次交鋒,算是整個故事的小高潮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