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就是2128年,*聯盟*批準成員國使用克隆技術。
注:聯盟是眾國聯盟的簡稱,是一種與地球聯合國相似但主要以維護各成員國秩序為主的機構。
這項許可在當時可是一大熱門話題,不過,很快科學家們就發現將克隆技術運用于制造克隆人以備戰爭需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主要原因在于人們沒有預料到克隆人擁有三大能力:主觀判斷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和倫理道德能力。
簡單來說:比人類還具正義感,明辨是非。
于是“克隆人軍事計劃”就這樣被人們扔在陰暗的角落里了等待著塵土埋沒。
不過,就在人們為“克隆人無法用于軍事”的結論松了一口氣時,在另一個領域——生物工程學領域有了重大突破——生物能武器研究成功。
生物能武器——為了便于操作,武器采用槍械的大致原理及外觀。但在威力方面則利用人的意志力作為力量來源,其產生的威力也與意志力的強弱程度有著緊密聯系。舉兩個例子:意志力強大的人,使用這種武器射出的子彈(即使是手槍射出的手槍子彈)其威力堪比火箭彈;意志力脆弱的人,即使用這種武器中的火箭筒發射火箭彈,其威力也如同小孩子玩的塑料手槍的玩具海綿子彈,甚至在扣動扳機的一剎那炮彈直接掉到地上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如此強悍的武器引起了世界的關注。所以在初次武器威力測試的時候,現場擠滿了媒體和記者。
“這究竟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武器?”大家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問題。
武器的測試者都是經過特殊測試,層層選拔后,認定是意志力足夠強大的人,其中大部分為現役或退役軍人。
如此精心地準備,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整個測試就是像一群大人在玩小孩的玩具槍,有幾個人扣動扳機之后,子彈直接從槍管里滑了出來,當時的場面極為尷尬。
從此之后,生物能武器唯一活躍的地方就是各大視頻網站上的鬼畜專欄。而這一(尷尬)技術的研發團隊的領導者查爾斯·休林(查林·捷克的導師)也被世人所“調侃”。
不過,研發“失敗”的休林博士沒有放棄,他想“既然人類無法證明這種武器的強大,那就讓程序來證明?!庇謔牽麕ьI著團隊著手進行人造生命體的研發計劃。
人造生命體的外型和普通人沒什么區別,唯一的區別在于人是由意識控制的,而人造生命體是由編寫好的程序運行。
由于上一個項目的“失敗”,這次研發項目的經費完全由查爾斯一人承擔,資金充足這一點還得多虧他曾經在生物工程學領域以及2124年發生的“僵尸”事件做出的杰出貢獻。(“僵尸”事件的解藥就是查爾斯領導研發的)
半年后,“二代生物能武器”研究成功(實際上,武器沒有變動,只是測試者均為人造生命體)這一次,人們抱著看戲以及收集鬼畜素材的心態來到了現場。不過,當人們看見測試者手持左輪手槍,一槍將坦克打爆的時候,他們大驚失色,驚訝到合不攏嘴。
就在各大媒體紛紛議論生物能武器或可終結世界的時候,一份來自聯盟的調查報告讓人們陷入了恐慌。
“經核實二代生物能武器的測試人員皆為人造生命體,而非人類。”——節選自《眾國聯盟調查報告總結》
命運弄人,好在當時世界沒有對此事件的相應解決措施。所以,聯盟僅僅是對休林團隊給予警告。不過,隨后聯盟便要求各成員國簽署《生命體合約》——為防止各國大批量生產人造生命體用于軍事化,眾國聯盟要求各成員國禁止進行有關人造生命體的一切研究,如有違者,其他成員國將聯合給予制裁。
因此,休林博士被永遠的踢出自己的研發團隊,在社會的強烈指責下茍延殘喘。在來到查林所在的大學之前,查爾斯·休林的精神上受到了來自不管是生活還是媒體,社會輿論的極大打擊,仿佛這世上的所有事情都在針對他,所有人都在譴責他。逐漸他的精神開始變得扭曲,最終由低迷轉變為對這個世界的強烈怨恨。
一個計劃在他的心里萌芽——組建一支生物能武器軍隊,人類將生活在他的鐵蹄之下,沒人不敢不尊敬他,也沒人不敢不愛戴他。
于是,他只身一人開始了新技術的研究——意識傳輸的研究。
人造生命體雖然符合軍隊化的標準,但在行動力方面卻甚為堪憂。編寫程序必定會出現Bug,在游戲中Bug可能沒有太大問題,但這套程序要運用于一整支軍隊。沒人敢保證在行軍路上,其中哪個人造生命體不會出現Bug,然后開槍毀了整支軍隊。
這個時候,人來操縱生命體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用人的意識轉化為的程序來運行生命體,也是不二之選。現在這個時候,查爾斯不可能找到人來操控生命體,所以他只能選擇“利用人的意識轉化為的程序來運行人造生命體,從而保證整支軍隊的萬無一失?!?p> 要想得到人的意識轉化為的程序,需要相關技術將人的意識轉移或傳輸到某種設備(生命體)上,以便進行數據采集。
目前查爾斯研究的就是轉移人的意識的相關技術:將程序輸入進人造生命體的原理稍加改動,在將意識從人體內抽出,以程序的形式輸入進生命體中就可以進行數據采集。
由于人造生命體的信息接收量不夠進行意識輸入的標準,所以這就需要新一代生命來接受意識輸入,同時能夠成功的運行人的意識。
新一代生命體的外型要和普通人一樣:這樣可以讓輸入的意識沒有太多排斥感。其次,生命體的使用壽命要比普通人還長:這樣可以獲得更多數據。最后,生命體的年齡段要選擇在孩童時期,同時還要有女性和男性兩種生命體:孩童的記憶總是片面的、破碎的,所以輸入的意識大概不會記得他們曾經的回憶,從而認為生命體就是自己,而且孩童的學習能力超強,還在生長發育,所以第一批數據會很快得到,同時生命體的生長發育以及性別的差異也會為以后數據的多樣性有很大幫助。
由于這一代生命體和上一代生命體性質上有很大不同,所以為了與上一代生命體區分,查爾斯決定將新一代生命體列入一個新的系列——初型生命體系列。
初型生命體是人意識的載體,查爾斯覺得不能以01、02這種產品編號的形式作為他們的代號,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人,所以應該要以名字形式作為他們的代號。而在取名字上面查爾斯沒有一點頭疼。他覺得命名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
男孩叫“科比·克里斯特”。
女孩叫“海倫·Cherry”。
在查爾斯看來,名字只要聽上去還好就行,沒有什么特殊意義。
盡管這個計劃看似盡善盡美,但還有兩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查爾斯:“初型生命體的儲存地點”以及“初型生命體的實驗地點”
人造生命體的研究如今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一旦被發現后果不堪設想。絞盡腦汁的思考了幾天后,查爾斯想到了一個好地方——里斯特空間站。
里斯特空間站于2127年建立,作為空間躍遷的小型樞紐站。(2127年早些時候,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空間躍遷這一跨世紀的技術成功問世了?。┒敃r空間站的主要投資者便是查爾斯。當時他的學術科研項目紛紛獲獎,獎金無數,同時他也對宇宙十分向往,就這樣里斯特空間站的建設計劃因一位非常富有的投資人順利地啟動了。
今天的他萬萬沒想到,當時的一個偶然舉措如今竟能成為他的救命稻草!
這樣一來,初型生命體的儲存地點解決了。至于實驗地點,查爾斯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由于人們一直對第一批殖民者在比格寧星失聯的事件非常好奇,所以,搭載著空間躍遷裝置及用于組建裝置的遠程潛行機器人的火箭,于2127年秋發射了,目標則是15.7光年外的比格寧星,專家預計該火箭將于2-3年后抵達比格寧星行星外軌道。屆時,比格寧星的失聯事件將會真相大白。
注:遠程潛行機器人大致原理與Amsphere相似,只是輸出端不是虛擬世界而是現實世界中與其匹配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技術可以說是因某種原因而無法行動的人的福音。
三年后的今天,身為當時空間站重要投資人的查爾斯,得知比格寧星的空間躍遷站已經和里斯特空間站成功連接。將初型生命體放置在里斯特星上必定會被人們發現異樣,而比格寧星則不同,在那里他們可以安全的進行實驗,除了第一批殖民者由于未知原因失聯之外,可以說比格寧星是目前能夠找到的最安全的實驗地點。
最近,有一支火箭將前往里斯特空間站,查爾斯便將兩個初型生命體一起送了上去。沒人發現初型生命體這一點,還得多虧查爾斯那行走江湖(社會)多年的“經驗”。
為了掩人耳目,查爾斯隨便找了一座小城的大學當起了生物工程系的研究生導師,而查林便是他第一批學生的其中之一。
小城的好處在于消息的傳播速度較慢,所以城里沒人知道他曾經的事情。當人們問起他的過去的時候,他也只是簡簡單單的敷衍了事。
這樣一來,查爾斯就可以更加專心地研究意識傳輸的技術了。
由于查林熱愛學習,經常請教他的導師——查爾斯·休林。雖然查林笨笨的,但他還是吸引到了查爾斯的注意。
在查爾斯眼中,查林有一種特殊氣質或者說是精神,將這種精神傳輸進初型生命體,得到的數據將會比隨隨便便在街上找個“志愿者”的意識好上不知道有多少倍!
于是查爾斯決定與查林處好關系,以便在不久的將來讓他成為初型生命體的“志愿者”。
這次的航天訓練其實是查爾斯一手策劃的,其目的一是為了讓查林進入空間站,從而讓查林不得不成為他的“志愿者”;二是采集數據——有關生命基本生理活動的數據,將這些來自意識(查林)的基本數據提前輸入到生命體中可以讓意識更好地適應新身體。
現在的查林不知道身邊的人都是在配合他,而他也不知道即將在空間站等待他的會是什么。如今已經成為查爾斯一枚棋子的查林,現在正興奮地進行著毫無規范可言的“航天”訓練。

雷惜寒
本章講了查爾斯·休林過去的一段往事,在某種程度上看,查爾斯有點可憐。自己的所做所為僅僅是想為自己國家強大盡一份力。沒想到,弄巧成拙,丟了自己的工作,天天被世人譴責。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不管是誰,思想都會越來越極端。雖然他之后所做的違法行為,看似逃過一劫,但有句老話說得好:“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畢氡?,到了最后,查爾斯也會受到應得的懲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