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春澇過去了?
她不會逼問劉清明要答復。
做不來,但是心里也不會就這么放棄。等嗎,等到劉清明給出答案的那一天。
碧蘅不急,顯然打算常住。
碧蘅愿意教書,方綏鶴自然樂意。
他身為封丘主簿,管著衙門庫銀用度和官吏衙役的銀餉,建造城墻的一應花費也要他親自處理,本就很忙,碧蘅愿意代替他教書自然能輕松些。
“碧蘅姐姐,你要當先生啊?”
青蓮從養(yǎng)殖廠回來,聽說碧蘅要去書院教書,頓時很羨慕,可是她也知道自己識字不多,能看看書信就已經(jīng)很不易了,只能羨慕的份。
“清明哥,我也想去當先生,要不然我教學生彈琴吧?”青蓮不死心,想來想去,突然想到這么個主意。
而且還有理有據(jù),孩子們不能死讀書,也要適當?shù)膶W學其他才藝。琴棋書畫都是修身養(yǎng)性的技藝,幫助學員的適當放松心神也好。
“你呀什么都不用干,治世從文亂世用武,學員們不需要學其他的。”劉清明白了眼青蓮,就她這半路出家的水平還教別人,要教也應該溫婉兒去差不多。
青蓮別的不用做。
她只需要吃穿不愁,每天開開心心就行。
他來到這個世界青蓮是認識的第一個人,而且還長得那么漂亮,又是尊大菩薩,他不需要青蓮做任何事,就想寵著。
這是戀愛的滋味!
青蓮老大不開心,羨慕碧蘅能當先生的同時,開始纏著溫婉兒教她識字。
溫婉兒一下子成了兩個人的先生,因為她還要教可顏!
她倒也干脆,沒事做的時候,把琴兒畫兒等人也都叫到一起,一起教。作為劉府的下人,識文斷字也不給劉府丟臉。
碧蘅去書院教書,確實好了許多,至少只有回來吃飯和睡覺的時候,才會跟劉清明見面,不會那么尷尬了。
“大人!”時間一點點推移,趙乾從東郡回來了。
“如何?”劉清明問道。
“大人,常彪發(fā)了告示,嚴令百姓非議,再有造謠生事者一律嚴懲。”趙乾說道,這些天他在東郡呆著到處煽風點火,花了不少銀錢,讓說書的也胡編亂造前朝的某位官吏貪贓枉法的事情,影射常彪。
百姓們對于常彪往日的作為,以前是不敢說,現(xiàn)在敢于議論,各種丑事都被翻出,常彪終于忍不住,下令抓了不少人。
“常彪惱了!”
“火夠不夠旺,趁熱打鐵,不能讓常彪的火熄了。”
“朝廷征兵的公文也該下來了吧?”
“要是沒下來,再加把火,必須讓常彪犯錯。”
……
觀眾們議論著。
“可有聽說朝廷征兵役和徭役的事情?”劉清明問道。
“大人這個沒有啊,小人在東郡這些天,買通了些官吏,也托人去鄭郡打聽過,沒聽說朝廷要征兵啊。”趙乾說道,很是不解為何劉大人會這么肯定,朝廷一定會攻打高句麗。
陛下已經(jīng)攻打高句麗兩次了,第一次大敗,一百多萬大軍死傷無數(shù),逃回來的只有數(shù)萬人而已。
第二次攻打,都沒打成,因為很多地方都發(fā)生了農(nóng)民起義的事情,大軍只能派往各地平反去,第二次不了了之。
眼下很多地方武裝起義的還沒評定,這時候陛下怎么可能還要攻打高句麗。
這要是再大敗,大隋可就無兵可用了!
還沒有?
劉清明凝眉,這都二月份了,隋煬帝在大業(yè)十年四月份又征討了一次高句麗,不能到四月份才開始征兵吧。
以古代這么慢的辦事效率,不得提前一兩個月?
“你們沒記錯吧,是不是四月份?”劉清明詢問觀眾們。
“那還能記錯嗎,歷史書都在我桌上呢。”
“沒錯,就是大業(yè)十年的四月份。”
“難道隋煬帝這次沒征兵?”
“不,征兵了,正史野史都有記載,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每次都大舉征兵。還有徭役,徭役比兵役死的人多。”
……
觀眾們解釋說道。
為了能幫助劉清明,有不少人在網(wǎng)上購買了隋朝史書,光這一類書籍的銷售量,那都是成百萬本的增加。
著實讓不少商家喜不自勝,對劉清明感激不盡!
“會不會是因為主播在平行世界,有偏差?”
“對啊,也有可能。”
“直播間里不是有很多科學家嗎,解釋一下啊!”
……
有人想起了之前入駐到直播間的大批各領域的科學工作者,這些人自從進來之后,每天都在,但沒說過話。
平行世界的事情,普通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不過是一知半解,也只能求助這些人。
“你先回去,繼續(xù)盯著常彪,有任何事情都不要放過。帶兩個衙役跟你一起去,你們行事小心一些別被發(fā)現(xiàn)。”劉清明說道。
“是,大人!”
趙乾領命離開,帶上兩個衙役返回東郡。
劉清明看了眼直播間,小草青青長期不在線。
其他入駐的科研工作者們,也都沒有說話,他們也不參與進觀眾們的討論聲中。
“清明,這個不要著急,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會錯,也許時間上有誤也不說不定,畢竟古代的歷史存在偏差是正常的。就連隋煬帝這個人究竟如何,歷史學界之中不也有不同的聲音嗎。”北大歷史系齊教授說道。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隋煬帝的為人,一直是個爭議,不少歷史學者們提出異議懷疑后世李唐對隋煬帝進行了抹黑,正史和野史之間就隋煬帝這個人的評價,有很大的差距。
相隔一千多年,二十一世紀的歷史學者們實在無法考究孰是孰非。
“齊教授說的是,難免有偏差。若是真有,到是讓我等有機會修改歷史偏差了。”故宮博物院院長說道。
他們不是科研小組的人,喜歡參與到直播談論之中。
能幫劉清明,也能為歷史研究的更加深入做了一份貢獻。
之前遺失的《樂經(jīng)》得以彌補,史書上其他的錯誤之處也能糾正,又是一樁美事。
“我明白不急,要是不征兵才好呢。”劉清明說道。
從衙門返回府中已經(jīng)是中午,碧蘅也回來了,兩人在府門口相遇。
“恩公。”
“這些天在書院教書還習慣吧?”劉清明問道。
碧蘅點點頭。
教書也不累,她的才學還是能夠勝任的,而且喚兒一直跟著,不進教室,也在書院里呆著隨時伺候。
“劉大人,書院的學童可都很喜歡我們家表小姐呢。”喚兒笑瞇瞇的說道。
因為碧蘅是女先生,十分稀奇。書院的孩子,對她充滿好奇,碧蘅又不像其他先生們那么嚴苛,很快就在學員之中建立起不小的人緣。
她甚至被評為,書院最受歡迎的先生。
劉清明笑笑,碧蘅喜歡就好。
吃了飯,碧蘅便去了書院,劉清明沒有離開府上,坐在一旁,看著溫婉兒教青蓮她們識字。青蓮學東西倒是快,也有點底子,拿著詩經(jīng),要劉清明幫她背書。
“行,你要背哪一篇?”
“第一篇。”
“好啊,要是背不下來,可要打手板。”劉清明笑道。
青蓮頓時將書搶了回去,搖頭不讓他提了!
劉清明哈哈一笑,剛想告訴青蓮是跟她開玩笑的,孫禮突然跑了進來,不等名揚稟報,就急匆匆的跑進附中,說道:“大人,河水退了!”
“河水退了?”
孫禮連連點頭,說道:“大人,河水退的有些怪,退勢來的突然,而且退的很快,大人快去看看吧。不知道為什么,河水突然就退了。”
“什么叫突然就退了?這才幾月份天氣,春澇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