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后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我并不是想讓大家背課文,只是有感而發。我們班的啟勛就是這樣一個孩子,說起來相當可惜。
一二年級時,他的聰明機靈是班里其他孩子望塵莫及的,連老師也常常驚訝于他的思維敏捷,妙語連珠。那時候的他,博古通今,侃侃而談,被封為班級的“百科全書”。再加上這小子長得俊秀聰慧,能說會道,分外討人喜歡。
那時候的他最喜歡看書,一下課就捧著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而涉獵的書籍也大多是科學知識類的,《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等,是他的心頭好。
可是后來我發現他有一個毛病,就是懶。
能動口的堅決不動手。比如寫作業跟背書,他肯定選擇背書,所以久而久之錯別字累累,書寫速度相當慢。一到考試,他就無法在規定時間里完成所有題目。
大聲讀和默讀,他必然選擇默讀。朗讀多費勁啊!所以啞巴語文造就了白字先生。好多不應該讀錯的字就被他讀錯,考試里的辨音題十有八九他會中招。
打草稿筆算和口算,他一定選擇口算。打草稿多累啊,所以數學練習鮮有全對的時候,錯誤率就節節攀升了。
如果作文能寫短點就絕不寫長,萬一寫了長篇佳作,謄抄起來不是自作自受嗎?所以他的習作每有令人拍案叫絕的開頭,卻總是草草收場,爛尾成了家常便飯。
久而久之,他搭建的知識堡壘根基不穩,越到高年級就越是吃力。四年級古詩競賽之前,我布置背誦、填空、默寫等練習,他均極力抵制,不光懈怠,還和我大吵了一架。
因為他覺得背那么多古詩毫無意義。他認為古詩文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到的概率極小。一個人即使一首詩不會背也不影響交流與生存。
我說:“就像一個人一輩子不吃大餐,一輩子不穿美衣華服,一輩子不游山玩水,也不會損失什么,但人生情趣,就蕩然無存,人生格局,極其窄小。”
“更何況,中國的古詩文博大精深,經由歷史大浪淘沙流傳至今,是難得的精品,我們作為后人的尤其要珍惜,要學習,要傳承,而不是隨意拋擲。”我繼續補充。
啟勛還是不以為然,不以為然的結果就是競賽成績不理想。這許許多多的不以為然日積月累,摧毀了他的天分。他不似先前那么光芒四射,變得平庸,有時候甚至無知。
今年的語文競賽內容是綜合知識,語文不像數學,題型弄懂,就能舉一反三。語文的內容實在太過廣博,所以我們的復習方式無非就是多背多記。
這是啟勛最為反感的,每次到組長那里背誦,都跟刀架在脖子上行刑似的不情不愿。組長卓妍又比較苛刻,早看不慣啟勛的偷懶成性,故而刁難苛責,什么難背抽什么,弄得啟勛措手不及,屢屢不能過關。
這下就跟捅了馬蜂窩似的,他哭得稀里嘩啦不說,還扔書發脾氣,上課賭氣不好好聽。有一回正是數學課,趙老師講課堂作業,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認真地訂正起來。等老師講完,大家也都訂正得差不多了。只有啟勛這小子,一個字都沒改,他整節課都趴在桌子上哭泣,因為他覺得自己受了不公正待遇,組長對他太過嚴苛。
趙老師看見他的數學作業一字不改,氣不打一出來,又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下好了,連鎖反應,接下來的英語課,他也堂而皇之地生悶氣,發脾氣,一會兒抹眼淚,一會兒擤鼻涕,等他的心情平復下來,英語課也接近了尾聲。對于當堂課新學的內容,他自然是一問三不知。
等我知情之后,找他談話,他振振有詞,絕不肯承認自己有錯。
“啟勛,先不說你今天的表現,這是昨天的獨立完成的練習卷,你看看,滿意嗎?”我遞給他昨天成長樂園里獨立完成的多字成語練習卷,說老實話,他做得不錯。
“唔,還算滿意吧!”他點點頭,一本正經。
“那你覺得功勞最大的是誰?”我笑笑問。
啟勛狡黠的目光掃過我的臉,立即別過頭:“我……我昨天一直在背……組長那里背了好多次……”
“重點就是組長那里背了好多次。”我打斷他的話,“你看,組長對你的苛責有效嗎?”
啟勛扁扁嘴,眼睛看看我,不說話。我知道他已經明白我接下來要說什么了。
“你覺得組長對你不公,一直刁難你,使你背誦無法過關,但是看結果,貌似組長正好幫了你的忙,讓你無形中背熟了相關內容,這張練習卷就是證據。你之前做的正確率沒那么高吧?”我冷靜低幫他分析著。
“呃……確實如此。”啟勛聳聳肩膀。
“所以,你還要埋怨組長嗎?”
啟勛努努嘴,他心里還是沒有真正接受。放學,我將他最近的表現告訴了他爸爸。
他爸爸也很擔憂:“那謝老師,這孩子該怎么辦呢?”
“不能太過放縱他,他有能力,少的是規則與磨礪。”我看了啟勛一眼,啟勛有些不高興地回瞪了我一眼。
啟勛爸爸嘆了口氣:“他脾氣太倔,動不動就哭鬧。”
我摸摸啟勛的頭:“要學著長大了,一二年級哭哭鬧鬧是可愛,到五年級了還動不動掉眼淚那就是可笑了,轉眼畢業,去了初中,這樣推三阻四,偷工減料的學習態度肯定是行不通的。”
“是是是,老師說得對。”他爸爸連連認同,“現在起就對他嚴加管教了,不能由著他使小性子。”
“耍小聰明是吃老本,總有一天要吃完的,學習是長遠的事情,最主要是看基礎和態度。啟勛是很聰明,低年級還能仗著天賦悠哉悠哉,到了高年級,大家都很努力,他卻還混混沌沌,差距肯定是一天比一天明顯的。”
啟勛爸爸連連點頭:“好的,好的,我們現在開始就要努力了,啟勛,你聽到老師說的了嗎?”
啟勛看看我,又看看他老爸,苦笑著點點頭,有三分勉強,七分無奈。這孩子,還是沒懂事啊!希望他不是“仲永”,小時了了,大了泯然眾人,那就委實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