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熙鳳到寧府理事,雷厲風(fēng)行,殺伐決斷,人來客往也都安靜了,不比先前,正在擺茶,又要去端飯;正陪舉哀,又顧接客。辦事無頭緒、雜亂、推托、偷閑、竊取等弊,一概都減少了。鳳姐忙得茶飯也沒工夫吃,坐臥不得清靜,心中倒十分歡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貶。合族上下無不稱嘆。
到了可卿出殯之日,六十四名青衣請靈,一時只見寧府大殯隊(duì)伍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靈柩停在鐵檻寺,鳳姐因族中諸人皆在這里下榻,嫌不方便,帶著寶玉到水月庵凈室歇息。庵里老尼靜虛乘隙央煩鳳姐幫忙。原來李衙內(nèi)看上了早已聘定給長安守備的張家小女金哥,雙方各不相讓,打官司告狀,商請鳳姐求賈府發(fā)封書去長安守備那里勸其退婚。老尼摸透鳳姐的脾氣,稍施計(jì)謀,鳳姐便發(fā)了興頭,答應(yīng)只要拿三千兩銀子來,就替她辦成這件事。
一日,賈政接旨入朝。賈母率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地使人來往報信。后來得知是大小姐賈元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又都喜氣洋洋。寧榮兩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踴躍。
這時,賈璉陪黛玉自揚(yáng)州回來,鳳姐便命擺上酒饌,夫妻對坐,談及大小姐元春省親之事。
為迎接元春省親,皇上恩準(zhǔn)耗巨資修建大觀園。園內(nèi)崇閣巍峨,亭臺池榭,富麗堂皇。賈政親自帶領(lǐng)寶玉和相公清客到園中巡視,歷游諸景,遍題匾額聯(lián)語。寶玉大展其才,賈政十分歡喜。仆人見寶玉得到老爺夸獎,乘他高興,搶走了寶玉身上的荷包等佩帶之物。寶玉回房,恰好黛玉來玩,見她送寶玉的荷包不見了,賭氣剪了給寶玉新做的香袋,二人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引起一場小風(fēng)波。
獲皇上隆恩,正月十五上元之日賈元妃回府省親。展眼元宵在邇,賈府益發(fā)晝夜不閑。賈赦等督率匠人扎花燈煙火之類,十四日這一夜,上下通宵不曾睡。
十五日戌初方過,賈赦領(lǐng)合族子侄、賈母領(lǐng)合族女眷在大門外迎接賈元妃。一隊(duì)隊(duì)儀仗過完,后面方是八個太監(jiān)抬著的金頂金黃繡鳳版輿,緩緩行來。
賈元妃在轎內(nèi)見此園內(nèi)外如此豪華,默默嘆息奢華過費(fèi)。進(jìn)入行宮,茶已三獻(xiàn),賈元妃退入側(cè)殿更衣。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賈妃滿眼垂淚,一手?jǐn)v賈母,一手?jǐn)v王夫人,彼此上前廝見。三人滿心里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
筵宴齊備,賈母等捧凳把盞。元妃命傳筆硯,擇園中幾處最喜愛的賜名;又吩咐眾姐妹、寶玉亦各題一匾一詩。此時黛玉未得展其抱負(fù),自是不快,因見寶玉獨(dú)自作詩大費(fèi)神思,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詩。寶玉只覺此首比自己所作高過十倍,喜出望外,賈妃看了,也喜之不盡,說:“果進(jìn)益了。”
時已丑正三刻,請駕回鑾。賈妃滿眼滾淚,又勉強(qiáng)堆笑,拉住賈母、王夫人的手,緊緊不忍釋放,怎奈皇家規(guī)范,違錯不得,只得忍心上輿去了。
寧府為迎接元妃省親,連日用盡心力,這一日唱戲喝酒以犒勞族人。寶玉見繁華熱鬧到如此不堪的境地,只略坐了坐,便偷著到襲人家去了。
晚上,襲人回來,說她母親要贖她回去,寶玉吃了一驚。原來襲人見寶玉放縱,任性恣情,故先用贖身騙詞,以探真情,以壓其氣,然后好下箴規(guī)。寶玉信以為真,哭得淚痕滿面。襲人要求寶玉答應(yīng)三件事,依了,就真心留下。寶玉一一答應(yīng)。
黛玉在榻上歇午,屋內(nèi)靜悄悄的。寶玉見黛玉睡在那里,便將她喚醒,有一搭無一搭地說些鬼話,黛玉只不理。寶玉怕她睡出病來,便順口謅了個揚(yáng)州衙門里的大故事哄她,黛玉聽了,翻身擰寶玉,擰得寶玉連連央告。
次日,寶玉因去了寶釵家,向黛玉解釋,正說著寶釵走來,說史湘云來了,便推寶玉走,這里黛玉越發(fā)氣悶。還是寶玉先動了感情,黛玉才慢慢地消了氣。恰在這時,史湘云嘻嘻哈哈地說笑著進(jìn)來,三人又廝鬧了一陣。
襲人匆匆來告:“老爺讓寶玉馬上過去。”當(dāng)寶玉明白原來是元妃傳諭旨命他和姐妹們都搬到園子里去住時,不禁又興奮起來。
寶玉自進(jìn)大觀園以來,每日和姐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qū)懽郑驈椙傧缕澹鳟嬕髟姡灾撩棼[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十分快樂。
這日,鳳姐之女大姐病了,賈璉只得搬到外書房齋戒。賈璉離了鳳姐,似饑鼠一般,勾引上廚娘多姑娘。
大姐毒盡瘢回,賈璉仍搬進(jìn)臥室。鳳姐的心腹丫頭平兒收拾賈璉在外的衣服鋪蓋,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來,平兒想以此作為一生的把柄,讓賈璉對她好些,誰知冷不防被賈璉奪走。賈璉又摟住平兒親熱,二人正糾纏時,鳳姐含酸進(jìn)來,平兒卻替賈璉敷衍了過去,賈璉趁平兒不防,又一把將頭發(fā)搶了過去掩藏起來。
賈母給寶釵過生日,在院中搭了小戲臺。寶釵點(diǎn)了“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湘云說臺上的小旦像林妹妹模樣,寶玉連忙向湘云使了個眼色,這可惹翻了湘云,湘云收拾東西就要回去。
寶玉沒趣,只得來尋黛玉,剛到門檻,便被推了出來。
寶玉兩面受氣,十分頹喪,想求精神上的“解脫”,聯(lián)想到自己也如“魯智深”唱的曲中“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便聯(lián)了一偈(佛教的唱詞),以求“頓悟”。黛玉瞧了此帖,和寶釵、湘云一同來找寶玉,大家說笑一番,寶玉便又轉(zhuǎn)憂為喜了。
忽一日,寶玉心內(nèi)不自在,小廝茗煙與他開心,便從書場買來許多傳奇腳本,引寶玉看。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在桃花底下展開細(xì)玩。正巧,黛玉肩上擔(dān)著花鋤走來,接書來瞧,越看越愛看。
寶玉走后,遠(yuǎn)處傳來《牡丹亭》曲聲:“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聽得入神,聯(lián)想起自己孤苦伶仃、寄人籬下的身世,不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