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漸遠,張君寶久久佇立,直到那抹倩影消失在暮色中。他摸了摸懷中的經書,轉身向另一條山路走去。
夜色漸濃,張君寶找了個山洞棲身。他生起一小堆火,借著火光翻開《九陽真經》。覺遠師父臨終前傳授的口訣在腦海中回響,與經書上的文字相互印證。不知不覺間,他按照經上所述運轉內力,只覺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游走四肢百骸。
“原來如此...“張君寶喃喃自語,忽然聽到洞外傳來枯枝斷裂的聲音。他警覺地合上經書,手按在青鋒劍上。
“小和尚,這么晚了還不回少林寺,在這里做什么?“三個彪形大漢走進山洞,為首者滿臉橫肉,眼中閃著貪婪的光。
張君寶站起身,不動聲色地將經書塞入懷中:“幾位施主有何貴干?“
“聽說少林寺丟了一本秘籍,有個小和尚帶著它逃了出來。“大漢舔了舔嘴唇,“乖乖交出來,我們兄弟可以饒你一命。“
張君寶心頭一緊,面上卻保持鎮定:“施主說笑了,貧僧只是下山化緣的普通僧人,哪有什么秘籍?“
“少裝蒜!“另一人拔出鋼刀,“有人看見你和郭家小姐一起從少林寺出來,不是你是誰?“
張君寶知道無法善了,暗中調息運氣。他跟隨覺遠多年,雖未正式習武,但耳濡目染下,對少林基礎功夫已有掌握。此刻九陽真氣在體內流轉,讓他感覺渾身充滿力量。
“既然施主不信,貧僧告辭。“他作勢欲走,實則觀察三人站位。
“想跑?“大漢撲來,鋼刀直劈而下。張君寶身形一閃,竟如游魚般從刀光中滑過,同時右手成爪,扣住對方手腕一扭。大漢慘叫一聲,鋼刀落地。
另外兩人見狀大驚,一齊攻來。張君寶體內真氣奔涌,招式雖不純熟,但每一擊都力道驚人。他避開一記橫掃,反手一掌拍在對方胸口,那人頓時口吐鮮血,倒退數步。
“這小子有古怪!“受傷的大漢驚恐道,“他用的不是少林功夫!“
張君寶自己也暗暗吃驚。他剛才情急之下,將九陽真氣與少林羅漢拳結合,竟有如此威力。但此刻不是思索的時候,他趁三人驚疑不定,抓起包袱沖出山洞。
夜色如墨,張君寶在山林中狂奔。身后傳來怒罵聲和追趕的腳步聲。他慌不擇路,竟跑到一處懸崖邊。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看你往哪跑!“三個大漢追了上來,面目猙獰。
張君寶深吸一口氣,忽然想起郭襄臨別時的笑容。他轉身面對追兵,擺出一個奇怪的起手式——既非少林拳法,又融合了某種自然韻律。
“來吧。“他輕聲道,眼中再無懼色。
大漢們怒吼著沖來。張君寶身形如風中楊柳,在攻擊間穿梭。他每一招都似信手拈來,卻又恰到好處。九陽真氣在他體內循環往復,仿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然而畢竟經驗不足,一個疏忽間,張君寶被刀背擊中肩膀,痛得踉蹌后退。眼看就要被逼入懸崖,忽然一道灰影閃過,三名大漢接連倒地。
“無量天尊,幾位何必為難一個少年?“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
張君寶抬頭,見一位青袍道人立于月下,手持拂塵,仙風道骨。道人約莫五十歲上下,面容清癯,雙目如電。
“多謝道長相救!“張君寶抱拳行禮。
道人打量著他,忽然笑道:“小友體內真氣充盈,卻招式生疏,想必是得了什么奇遇?“
張君寶警惕地后退半步,沒有回答。
“不必緊張。“道人擺擺手,“貧道清虛子,云游至此,見小友骨骼清奇,是難得的練武之才,故出手相助。“
張君寶見他言語誠懇,稍稍放松:“晚輩張君寶,多謝道長救命之恩。“
清虛子目光落在他懷中隱約露出的經書一角,若有所思:“小友接下來欲往何處?“
“我...“張君寶一時語塞。天地之大,竟不知何處是歸途。
清虛子微微一笑:“若無處可去,不妨隨貧道前往武當山。那里遠離塵囂,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武當山?“張君寶喃喃重復,心頭忽然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仿佛冥冥中有個聲音在召喚他。
“不錯。武當山鐘靈毓秀,相傳是真武大帝得道之地。“清虛子撫須道,“小友若有緣,或可在那里找到自己的道。“
張君寶想起覺遠師父常說的“隨緣而行“,點了點頭:“那就有勞道長了。“
次日清晨,兩人啟程東行。路上,清虛子問起張君寶的來歷。張君寶隱去《九陽真經》之事,只說自己原是少林寺僧人,因故離開。
“少林武功剛猛有余,柔韌不足。“清虛子邊走邊說,“天下武功,殊途同歸,最終都要回歸自然之道。“
張君寶若有所思。途經一處竹林時,清虛子忽然停下:“小友可曾觀察過竹子?“
張君寶搖頭。
“你看,“清虛子指向一叢翠竹,“竹身挺拔卻柔韌,狂風來時,它彎腰避讓,風過之后又恢復原狀。這便是自然之道——剛柔并濟,生生不息。“
張君寶凝視竹林,心中似有所悟。他忽然擺出一個姿勢,模仿竹子在風中的搖擺,體內真氣隨之流轉,竟比往日更加順暢。
清虛子眼中閃過贊許之色:“小友悟性極高,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數日后,清虛子因故要與張君寶分別。臨行前,他畫了一張簡易地圖:“沿此路繼續東行,約半月可至武當山。山中有座紫霄宮,你可去那里尋我。“
張君寶感激地收下地圖:“道長恩德,君寶銘記于心。“
獨自上路后,張君寶白天趕路,夜晚研讀《九陽真經》,結合清虛子的指點,武功日益精進。他不再拘泥于少林招式,而是觀察自然萬物,從中領悟武學真諦。看溪水流動,他創出“流水掌“;觀蒼松挺立,他悟出“青松勁“。
這一日,張君寶正在林中練習新悟的招式,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打斗聲。他循聲而去,見一群黑衣人正在圍攻一個商隊。商隊護衛已死傷大半,余下的人圍著一輛馬車死守。
“住手!“張君寶大喝一聲,躍入戰圈。
黑衣人見他年紀輕輕,不以為意,分出一人向他攻來。張君寶身形一閃,右手如靈蛇般纏上對方手腕,輕輕一抖,那人便痛呼著跪倒在地。這是他觀察藤蔓纏繞樹木而創的“纏絲手“。
其他黑衣人見狀,紛紛圍了上來。張君寶不慌不忙,身形如行云流水,在眾人間穿梭。他每一招都看似輕柔,實則內含剛勁,不一會兒,黑衣人們便東倒西歪,哀嚎不止。
余下的匪徒見勢不妙,扶起同伴倉皇逃竄。商隊眾人向張君寶道謝,馬車簾子掀起,一位老者探頭問道:“不知少俠高姓大名?“
“在下張君寶,路見不平,舉手之勞而已。“張君寶拱手道。
老者打量他片刻,忽然說:“少俠武功奇特,似少林而非少林,不知師承何處?“
張君寶笑而不答。老者也不追問,邀請他同行。路上,張君寶得知老者是襄陽城中的藥材商人,此次是去武當山采集珍稀草藥。
“武當山?“張君寶眼前一亮,“在下正欲前往武當。“
老者大喜:“那正好同行!老朽常去武當,可為少俠引路。“
有了商隊相伴,剩下的路程順利許多。張君寶與老者相談甚歡,學到了不少草藥知識。老者見他聰慧,又傳授他一些簡單的醫術。
“武功可傷人,醫術可救人。“老者語重心長地說,“少俠心懷仁義,若能兼修醫術,必能造福蒼生。“
張君寶深以為然。夜里,他仰望星空,想起覺遠師父的慈悲,郭襄的俠義,清虛子的點撥,老者的教誨...這些經歷如同繁星,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終于,在一個雨后的清晨,遠處云霧繚繞的山巒映入眼簾。老者指著說:“那就是武當山了。“
張君寶站在山腳下,仰望著巍峨的山峰。云霧在山間流轉,如同仙境。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頭,仿佛他本就屬于這里。
“多謝老丈一路照顧。“張君寶向老者深深一揖,“我們就此別過。“
老者拍拍他的肩膀:“少俠前途無量,他日若有緣,江湖再見。“
張君寶轉身向山上走去。山路崎嶇,他卻步履輕盈。山風拂面,帶來松柏的清香。他忽然停下腳步,閉上眼睛,感受著周圍的一切——鳥鳴、流水、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這些聲音在他心中匯成一曲奇妙的樂章。
“這就是我的歸宿嗎?“他輕聲自問,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繼續上行,轉過一道山梁,眼前豁然開朗。一座道觀矗立在云霧之間,匾額上“紫霄宮“三個大字蒼勁有力。觀前空地上,清虛子正含笑而立,仿佛早已知道他會此刻到來。
“小友,別來無恙?“清虛子的聲音隨風傳來。
張君寶快步上前,鄭重行禮:“弟子張君寶,拜見道長。“
清虛子扶起他,目光深邃:“從今日起,你不再是少林僧人,也不再是漂泊無依的張君寶。武當山將是你重生的地方,而你...終將成為這座山的靈魂。“
張君寶抬頭望向巍峨的群峰,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在心中升起。他知道,一段全新的旅程即將開始。
山風呼嘯,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傳奇的開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