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風凜冽,窗內書聲瑯瑯。
頭頂著因老化而泛黃的天花板,少年們著棉襖顧不上手指被凍僵,奮筆疾書。
這便是高中的冬天——單調而寒冷卻又那么的振奮人心。
~
隨著時間的快速劃過,寒假到來了。
此前余魚期待已久的集營之旅也終于正式提上日程。
余魚背著整理了一遍又一遍的行李站在少年宮門口,緊張的張望著,這個傻姑娘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集合點。
“快拿豆漿暖暖手。”李銳看著不停搓手的余小姑娘,將熱騰騰的豆漿遞了過去。
“你說這車怎么還沒來啊!”余魚將腦袋子縮縮,躲在圍巾里悶聲的說著。
“是你來太早了啊,不是叫你不要來這么早,早上這么冷。”李銳看著這個提前一個小時到的姑娘有些無奈。
“你不也來得早嗎?”
“還不是因為你。”李銳小聲的回答著。
“嗯?你說什么。”風刮得有些大,余魚沒有聽清楚。
“沒什么,車來了。”李銳望著駛來的車,打斷了余魚的追問。
~
日頭漸高,人也陸陸續續接齊了。
迎著陽光,一路向北,一切都這么的美好。
什么是歲月靜好呢?
對此余魚的回答是你在看風景,而我在看你。
看著鄭思睿的背影,余魚勾了勾嘴角。
都說人對45度角有特殊的感覺,因為你抬頭的第一眼會不自覺的撇向那個方向。而我不自覺的看向哪里,是因為位置上坐著的那個男孩。是他,我喜歡的人。
余魚看著鄭思睿,而李銳看著余魚。
只有余魚回頭就可以看見,可惜沒有。
~
經過幾小時的行程,車終于到達了這次集營的目的地——一個充滿了文化氣息的古鎮。
這個古鎮人杰地靈,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大師。而這次的活動就是讓學員們在大師的故居里,進行頭腦風暴,進而捕捉靈感創造奇跡。
學員們帶著近乎膜拜的心情,參觀了這些舊居,他們想像著那些大師們在這里生活和寫作的場景,覺得自己和他們的距離被拉近了許多。
有一處地方引起了學員們的高度關注,這處地方的墻面刻著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各種不知含義的符合。
帶隊的老師指著這面墻解釋道:“這些都是大師用來記錄靈感瞬間和已創作好的作品字數的,每一個數字后面都是無數個睡不著的夜和無數絞盡腦汁的創作。”
學員們看著這面墻什么也是說不出來,原來所有看得見的才思泉涌,都是看不見的無數次構思加無數次提筆。
“大師們的著作不過是就將生活現象搬到了自己的作品上,怎么去搬便是區別大師和一般人的標準。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你們要好好去體會體會。”帶隊老師緩緩說著,看著大家略有所思,欣慰的點了點頭。
晚上老師們帶著他們去當地民宿吃飯,并通知他們從明天開始到集營結束的他們必須自己解決吃飯的問題。
這些天真的學員躍躍欲試,計劃著吃這個還是吃那個。然而他們卻高興得太早了,就先不去想他們到底有沒有那樣的廚藝,如何找到這些食材還是個問題。
畢竟一到這帶隊的老師就要求把他們手機和錢包上交,真正的體驗生活才剛剛開始。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就必須先體驗好生活。讓創新作文不至于空泛且沒靈魂,這便是此次集營的目的之一。
當然那是后話了,不管怎么說,到這的一個晚餐還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度過了。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哼著小調,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走在回去的路上。
余魚一路上一直偷偷地踩著鄭思睿的影子,聽說這樣啊,就會分不開了。
~
月光無暇,樹葉沙沙,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