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利用一個早晨的時間,把昨天傍晚放炮炸下來的石頭都打卸完,然后再背出石頭坑。
可是,昨天那一炮炸的真厲害,居然把差不多整個上層石都炸開了,這樣以來,原來設(shè)計的干活計劃就被打亂了。送飯的就要來了,破石的任務(wù)還沒有完成。
老朱看到實在干不完了,干脆就讓大家休息一會,等飯來了,吃了飯繼續(xù)進行。
這時喇叭里《東方紅》歌曲劃過天空,傳播到山村里的每一個方向,咋一聽,歌曲在幾公里長的救命河里回蕩著,再細聽,有盤旋在南丘村的上空,感覺這歌曲的聲音,伴隨著你的腳步,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東方紅》的歌聲。
老朱他們的感覺就是,整個南丘村的南崗山坡上,到處都是《東方紅》美妙的歌聲,村里的雞鳴犬吠聲立刻被莊嚴肅穆的歌聲所淹沒。
這時,太陽從東方的樹叢里鉆了出來,驅(qū)趕了逼人的寒氣,紅彤彤的太陽給大家給來了光明與溫暖,大家的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
因為碎石很多,友鐘和友康一時還沒有清理完畢,休息不到五分鐘,他們又一次拿起鐵锨干起活來。老朱和侄子們看孩子已經(jīng)下了手,就又抓起鑿子和錘子,叮叮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叮叮地干起來。
破石頭和打炮眼不同,需要兩個人配合才可以進行。
破石頭是一個人都可以干的活兒,因為炸下來的石頭都是沒有規(guī)則的各種各樣的石塊,破石頭的過程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把大塊變成適合壘墻用的一般大小的石塊,一個是把不規(guī)則的變成比較規(guī)則的實用石塊。
這個過程需用兩個工具,一個是鋼鑿,一個是手錘。這個手錘不需要太重,大概有五六斤重就可以敲打鋼鑿了。根據(jù)不同需要,鋼鑿的尺寸有長有短,粗細和鋼釬差不多。
在大塊石頭上找到按照大自然形成的紋理,在自己判斷石塊大小的基礎(chǔ)上,選擇一條線的位置,再沿著這條線,每隔半尺左右打一個石眼,大一點的石塊,一般情況下有三到五個石眼就可以完成破開任務(wù)了。
等幾個石眼都打好了,就把鋼鑿分別豎立在每一個石眼里,這時就可以用打炮眼的大錘試著挨著個兒往下打,直到大石塊按照文理破裂開縫為止。這塊石頭就算完成了打卸任務(wù),剩下的就是把它背出石坑。
因為破石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根據(jù)每一個炮眼炸出石塊多少不同,來確定破石的人數(shù)。第一炮打得深,裝得炸藥多,裝訂得結(jié)實有力,所以,這一炮炸出的石頭就多。
石塊破得差不多的時候,太陽已經(jīng)從東邊爬出樹梢掛在了凜冽的天空上。暖暖陽光的溫馨普照在南丘村的山坡上,把正在干活兒的幾個人人影拖到了山頂上,像是電影里的魔鬼一樣,張牙舞爪,十分囂張。
這時村子里的喇叭已經(jīng)停止了播音。遠遠看去,從山坡下的土坡上看到了一個人影,然后逐漸清晰起來。
一個中年婦女正在挑著一副擔(dān)子,佝僂著身子,一步一步地向南山崗坡上走來。老朱是最操心的,他第一個看到。于是招呼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兒,坐下來休息,等待早飯得到來。
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邁克兒也跟來了,原來跟在主人后面,現(xiàn)在已經(jīng)跑到了主人的前面,也許看到了石坑這邊的人群。
麗芝挑著這副擔(dān)子走在邁克爾的后面,擔(dān)子的一頭挑著一個半大瓦罐,另一頭挑著一個竹籃子。
還沒有到石頭坑邊,老朱早已經(jīng)接住了老伴麗芝的擔(dān)子,他看到老伴氣喘吁吁的樣子,感到很心疼。
馬上開飯,老朱和麗芝幫助大家從籃子里拿出了碗筷和主食,去打開那個盛滿面湯的罐子。不錯,麗芝不僅沒有往籃子里面放一個豆腐渣窩窩頭,而且都是全一色的白面饃,籃子里還有一碗炒肉菜和一盤去年腌制的青豆角咸菜,這些菜食加上罐子里的面湯,大家吃起來樂滋滋的。
等給大家舀了飯拿了饃之后,朱友康才開始拿餐具吃飯,他知道,在這里干活兒的,就數(shù)他最小,他必須每次都要排在最后面。
他舀了一碗面湯,就去拿主食,他打開了整個籃子的表面,試圖習(xí)慣性地發(fā)現(xiàn)里面能有豆腐渣窩窩頭,結(jié)果他看了三遍也沒有發(fā)現(xiàn),全是清一色的白面饃。
他干脆立刻拿起一個白饃,和大家一起圍在一起一邊吃饃一邊夾菜,邁克兒就我在他的對面看著他吃飯。
他想,母親真好,她這次做飯是在照顧他的兒子,他知道兒子有先挑選渣窩窩吃的習(xí)慣,她一定心疼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干活別餓著,是在希望兒子吃得好,有力氣干活。
朱友康不由地看了母親一眼。這個時候的朱友康并不曾去想,母親是不是也考慮了他的受傷的胳膊。一個豆腐渣窩窩頭居然讓朱友康對母親如此的感激,如此的動容。
他端起碗喝了一口面湯,頓時感覺到,他的胳膊關(guān)節(jié)處隱隱作痛。他拿起白饃狠狠的咬了一口,猛然咽了下去。
他想反正假期也沒有多少天,甚至不到假期隊里就要開工了。堅持吧,到時候回到了學(xué)校有的是休息時間,到了那個時候,再把自己的胳膊好好養(yǎng)養(yǎng)吧!
敢于擔(dān)當(dāng)?shù)娜耍掠谫u力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這就是只要能爭取一點點努力工作的機會,他絕對不會隨意耗磨時間,消費青春年華,并且他干工作是無條件,只管付出不講報酬。
就像保爾柯察金說的名言那樣: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yīng)當(dāng)這樣度過:當(dāng)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趁著大家吃飯的功夫,朱友康的母親看著每個人都舀了碗,開始吃飯,她閑著沒事,就下到石坑里往坑外面搬石頭。老朱發(fā)現(xiàn)之后,一邊端著碗站在坑邊指揮,一邊吃飯。
因為,麗芝不知道哪一塊石頭是經(jīng)過加工的,哪一塊是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她搬上來的第一塊石頭,盡管不大,但是還沒有經(jīng)過加工,屬于原始石料。
后來,老朱干脆讓老伴去拿了一把鐵锨,把友鐘和友康沒有清理完的碎石接著去清理,這樣也免得費心去指揮。麗芝也就聽話地去拿鐵锨。
她知道,村里就要下放一批宅基地了,能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那該是多么舒坦的事情啊。更何況自己剩下了兩個男兒。
不大功夫,大家齊刷刷地放下了碗筷。
老朱說:“友全、友福、友兵咱們點一袋煙就下手。先把坑里的石頭騰出來,就可以一邊清理碎石,一邊打炮眼了。”
老朱用力吸了最后一口煙,把煙頭往石坑里一扔,第一個跳進了石坑,一場出坑勞動又要開始了。老朱這次沒有分工,所有人全部下坑里往上背。
力氣小一點的兩人一組先給力氣大的人,抬著一塊大石頭放在脊梁上,再慢慢地背出石坑,扔在堆放石頭的地方,然后再把扔下來的石頭,整齊地堆放在一起,堆放成方方正正的大塊石方來。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節(jié)省空間,本來對方石頭的地方就不大,二是堆放整齊,心中有數(shù),免得某些壞人乘機偷運。這都是山里人約定俗成的點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