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吳王棄城自難追
戰車雖然要等候后面隨車步卒的速度,但是由于步卒所需隨身攜帶的武器和水都可以放到車上,臨近戰斗時候在發到手中,節約大量體力,所以短時間跟著戰車沖刺是沒有問題的。孫叔范顯然也看到了這支剛剛周游完楚國大營的戰車部隊,剛剛因為可以一掃今日之敗局而浮現出來的笑容消失了,趕緊親自帶人過去收攏殘兵,給戰車騰出道路。正常的戰斗應該是戰車在前方沖鋒,然后隨車的步卒后續補漏擴大戰果。而現在是前方的步兵開始渙散而戰車從后方開始沖鋒,所以先遇到的是已然潰散的楚軍,如果是成建制的士兵,這時候只要調動陣法,讓出一條道路,或者密集隊形,讓戰車從旁邊從容穿過就好,但是已經亂做一團的楚軍如果是能夠快速收攏的,因為營中火起,所以楚軍除了東邊的鳩茲城外,那個方向逃竄的人都有,戰車被擋住了,完全跑不起來。孫叔范見收攏殘兵已然來不及了,急忙傳令不惜一切代價讓戰車直接沖過去,務必把吳軍攔下來。四散逃竄的楚軍一下子被楚國自己的戰車沖踏而死就不計其數。而就算不顧楚軍的性命,這五百乘戰車的速度還是被減慢了。最后只是沖散了吳軍於菟軍留下斷后的五百盾牌手和五百弓弩手,其他吳軍順利退入了鳩茲城。
此戰應該算是吳軍大勝了,雙方的戰損已經接近一比八了。但是楚軍兵力是吳軍的數倍,這樣的消耗吳軍依然是承受不起的。此戰的目的也更多的是為了把楚軍司馬孫叔范的火氣徹底打出來,同時讓他確認吳王就在這里,才能保證后面的撤退中,引著楚軍一路追殺到姑蘇城。當夜晚間,吳軍悄悄的從鳩茲城東門撤軍了。次日天明,孫叔范就派遣了四路人馬分別把守鳩茲城的東南西北四門,防止吳王跑了,其實昨晚孫叔范就打算派兵圍城了,但是一個是剛到此處地形不熟,黑夜之間怕在中了吳軍的圈套,而且奔波一日,楚軍也都累了,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去夜襲。在加上白日里應該算是吳軍打勝了,沒有道理在這時候撤退啊。
孫叔范自己親率兩萬大軍去攻打城北軍營,昨天看的分明,最后吳軍都撤入了城中,大營必然空虛,先挑了大營破了吳軍的犄角之勢就可以放心的把鳩茲城圍困住,否則還要隨時提防北部軍營中的吳軍從背后偷襲。當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來到空蕩蕩的大營外,孫叔范就覺得不對勁了,營中太過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這個絕對不正常啊。但是昨天吳軍的神出鬼沒看似把孫叔司馬的火氣打出來了,其實是給他打怕了。只是身為軍隊的最高統帥,他不能有怯戰的表現,只能是用憤怒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大軍依然到了吳營邊上了,斷沒有這時候轉身就走的道理。只好硬著頭皮命令前隊開始沖鋒。部隊很順利的越過吳國精心修建的高大圍欄,到了軍營內部,很快大門從內部打開了,沒有想象中沖出的吳軍,反而是之前翻入營中的楚軍。“回稟司馬,吳營中仔細檢查過了,沒有發現吳軍,這是一座空營。”孫叔范愣了,難道自己判斷錯誤,吳軍昨天出戰的是全部力量,所以導致這里徹底空虛放棄了?不對啊,昨天吳軍的部署讓自己吃了大虧,說明吳王闔閭或者他手下的那個孫武絕非庸才,不可能放棄如此好位置的一座大營,全軍去守一座孤城。除非、除非、不好!孫叔范忽然反應過來了,傳令全體進攻鳩茲城,不要讓吳王跑了。留下一些人,在仔細檢查一下吳軍的營盤,看看可駐扎多少人!吩咐完命令,孫叔司馬就帶隊匆匆的趕往鳩茲城了。之前負責圍困的部隊已然接到了快馬傳送來的軍令,立刻進攻。當孫叔范帶著大隊人馬趕到城北門的時候,城門已然打開,楚軍在城中搜了半天,沒有找到一個吳人。估計是昨日之前,吳王就已經把城中的百姓清走了。因此昨日晚間,吳軍才可以趁著天黑連夜撤軍。如果帶著百姓的話,沒有經過順聯的百姓上萬人夜間行走,必然會需要火把照明而且喧嘩聲不斷。
孫叔范此時是懊悔不已啊,如果昨晚一狠心拼了在損失幾千人的代價,說什么也能把吳王困在城中,活捉吳王的功勛足夠孫叔范這輩子都可以穩坐司馬之位了。但是現在說什么都晚了,撒出大量探馬去偵察吳軍撤退的路線,同時派人清點城中部隊駐扎留下的營盤。大部隊開始向東,準備追擊吳王。要不是鐘離城之戰吳國消滅了楚國大量戰車,導致楚國嚴禁戰車單獨作戰,孫叔范真的想把帶來的兩千乘戰車全部壓上去,追擊吳王,說什么也不能讓他跑了。但是現在這樣的命令他是不敢下了。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東追擊了過去。沿路探馬一直在后面遠遠吊著吳軍隊尾,中間相隔百里。兩邊都是全速行軍,所以一時楚軍也追不上吳軍。根據孫叔范讓人統計的結果,吳國軍營總共駐軍三萬人。與楚國奸細之前刺探到的軍情基本吻合,說明吳王此次是傾巢而出。但是由于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太大,所以雖然吳軍詭計多端占了不少便宜,但是依然不是楚軍的對手,為了防止全軍覆沒連夜逃竄了。
孫叔范對于之前一戰的心里陰影一時半會很難消除。所以追擊的時候分外小心,生怕在落入什么圈套。每次經過吳軍休息的營盤之時,都會安排人手查驗。吳軍的灶臺與營帳面積大概沒有什么變化,都是能容納三萬吳軍。而且從遺落的物品看,吳軍軍中似乎還有女眷,行軍打仗軍營中是禁止攜帶女眷的。既然攜帶了,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這是伺候吳王的。就這樣,經過七日的急行軍。楚軍在太湖北岸攆上了吳軍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