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邏輯鏈與行為、需求
結論:
寫邏輯鏈講究一個核心:心甘情愿。
邏輯鏈的本質:
清晰的將驅使行為的力量給展現出來。
雖然我知曉行為背后的源頭是需求、欲望、本能。
但受限于節能強需求的影響,我若想認清與自發做某事的話,必須得羅列出清晰的邏輯關系。
讓我的潛意識完全弄明白,我做這件事的好處與難度,只有完完全全的將邏輯關系展示出來,讓潛意識不存半點疑惑,我才能得到強大的動力心甘情愿的去做事。
————————
下文是昨天思考的過程
昨天,我給它們需求的定義是:積極向上自我進取的需求。
根據今天的進一步思考,我將又一次的深挖。
積極向上自我進取的需求,用俗話來說就是“變強”的欲望。
而變強的欲望進一步深挖的實質,還是為了“求生”這一底層需求。
毫不客氣的說,求生的本能大于一切,目前我應該順從這一本能。
變強是為了更好的求生,使求生有更好的保障。
先舉幾個有關變強的例子。
在脫離父母的情況下,能憑借自身的能力,獲得經濟來源,養活自己。
在經濟大蕭條時,擁有更多的資產,相對舒服的度過這一時期。
在爆發類似新冠疫情的情形下,憑借自身優秀的身體,自行抵御病毒的侵害。
在面對突發困境時,能夠迅速冷靜下來,從容不迫的進行應對。
這些都是屬于變強需求的一種,而大致分為“內”與“外”兩類。
外,指除自身以外能保證求生需求的東西。例如:錢,資源,人,地位...
內,主分三部分,身體方面,意識方面,技能。
無論增強/提升哪一塊都能夠有效保障自己的求生需求。
根據昨天分析的信息,可以得知獲取“成就感”和“代入感”是我行為的目的。
據目前分析是變強的欲望。
若我以這一需求為源頭來寫邏輯鏈,我還是會一頭霧水。
我得繼續撕開包裝,了解其中的實質才行。
擊殺英雄贏得比賽,表面上是成就感的獲取,可實際上是“快樂”是“爽”這一需求得到滿足,那又是什么滿足爽的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自身”,成就感的本質是通過“對比”獲得勝利來肯定自身,最終也滿足爽的欲望。
代入感也一樣,撕開一層包裝,剩下的是“成長”連續不斷的不會倒退的成長,這是我想要的,成長的本質就是變強,而變強是能保障求生的需求,最終也是滿足了爽的欲望。
所以兩天清晰的邏輯關系就出現了。
成就感>對比>肯定自我>爽。
代入感>成長>變強>保障求生>爽。
而想要滿足對比的需求,這需要群體的比較,適用的產地是學校,公司,社會....而非家里。
所以目前的重心應該放在成長的需求上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需求是相互促進的,變強需求所帶來的素質,是對比需求贏得對方的基數。
而贏得對方能夠肯定自我,還能夠了解自己所要變強的方向,及自身的缺陷...反而促進變強的欲望,進入良性循環。
這也就是,所說的,實力是自信的基石,沒有底氣的自信,那是自大。
聯想這個,使我意識到,變強的需求更偏向于硬實力的提升。
而對比需求則是軟實力提升的方式之一。
得出這樣的結論的邏輯鏈是:對比>肯定自我>自信需求的滿足>從容不迫,能有效的發揮自己的實力>屬于狀態類的求生保障。
又通透了一點。
若剛才所說的四類,身體,意識,技能,外物。
身體實力有軟硬之分,短期內的狀態和長期的素質。
意識同身體一樣,但兩者更處于相互交融,不易區分的狀態。
如身體可以呈現出一個人健康的人跑步后疲憊狀態但身體健康的樣子。
也可以是一個身體弱的人睡了好覺的精神飽滿狀態但身體差勁的樣子。
就是身體比意識呈現出弱干擾性,狀態與素質的影響沒那么明顯。
而意識不然,狀態的好壞和素質的高低對于低水準的屌絲來說,無論哪一個都能影響另一個。
好壞半參吧,正因為這種強干擾性/弱穩定性,才有了借假修真的低門檻。
才能以意識上快速入手,以局部影響整體。
上面這段思考,是剛想出的,邏輯也能圓上,真不錯。
技能,屬于硬實力部分。
至于,外物沒想,就不做討論了。
至于身體的變強,需要我心甘情愿的方式去行動。
目前,我有幾套關于身體變強的路子。
“走路”,“呼吸”,“顏值”。
我思考過顏值是耗時時間最長,效果最不明顯的,我先pass掉,等我有其余空閑時間在將精力放在上面。
而呼吸,見效不算慢,而想要維持到一個穩定的樣子,需要長時間的功夫,訓練方式有點玄學外,難度也比走路要大。這個放第二位。
至于走路,也是我到目前為止唯一寫出的邏輯鏈,也是接下來21天要完成的訓練。
而現在我想說的是作息的問題。
上面三套路子,再怎么練也比不作息的調整。
我目前的作息一點也不符合養生之道,作息暗合天道的話,應該是日起而作,日落而息。
簡單點就是太陽起,我起,太陽落,我開始休息。
我相信,我光是做到這一點,三個月下來,我的身體就會有一定的改善。
但這個比較難,它不像意識層面,我說通我自己不長時間的看小說玩王者..但我還是會看會玩,我沒有斷絕,只是做這些的目的改變了。
現在它們更多的作為消遣打發時間滿足娛樂需求而存在,跟節欲一樣。
但作息不同,它涉及很多。
生物鐘,體內的菌落,生物系統的運行與調整,精力、心力的消耗程度,能量的充盈程度,外界的刺激干擾,情緒的波動,心事念頭是否通達...
這是一個長期對抗的過程。
或者說,我想要心甘情愿的自然調整我好的作息。
那我得將影響我作息的事項,全都心甘情愿的讓它們回到我想調整的位置,而每一項都可能涉及一個或多個衍生事項,只有將這些全部解決,我才能心甘情愿的自然而然的回到自然作息。
而這其中的工作量,不好說,我預計每天抽點時間去寫邏輯鏈,然后完成,或許三五個月就能成。
我這個方式完成的自然作息,是一證永證,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哪怕遭遇意外事項也能很快的調整過來。
是非常穩定的狀態。
這屬于由內而外,水到渠成的方式。
還有一種是由外向內,進行鎮壓的方式。也是借假修真的一種。
強制自己回歸自然作息,也就是以前我做的方式,但弊端也很明顯,具備極不穩定的問題。
要進行鎮壓的過程中,要是遇到什么突發意外,就很容易失敗,從而重新開始,但并不是這種方式不行。
如果能連續鎮壓三五個月,達到一鎮永鎮的地步,同樣能欲望進行屈服。
所以說,兩種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產生的結果。
斯,寫到這,我本來要開啟一個支線任務“自然的作息”。
但是,我剛才內心突然的不情愿了,我不情愿開這個直線,也不情愿選擇心甘情愿的方式,通過完成可能龐大的工作量來自然而然的恢復作息,更情愿通過,鎮壓的方式來恢復作息。
我的需求可能弄錯了,我之前只是有點著急,想著早點寫完,好吃午飯,早點開始我的走路訓練,所以就沒有細說其中的好壞。
嗯..比起第二種鎮壓的方式,我更喜歡第一種方式來恢復作息。
首先,我是一個不擅長“爆種”的屌絲,或者說絕大數人都是不擅長爆種的。
所以,我更應該選擇穩扎穩打的方式恢復作息。
生命總是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可以做某事,殊不知這只是為了滿足節能需求而不動腦子的錯誤結論。
現在的我,吃過了午飯,補充了能量。
我有充沛的能量來仔細思考兩種情況的好壞。
穩扎穩打是唯一的出路。
以前的經驗告訴我,選擇更靠運氣的方式爆種達到目的是不現實的。
第一種方式是水到渠成的,需要我心甘情愿完成有關作息組成的事項才能水到渠成的恢復到自然作息。
我說過工作量可能會很龐大,但我的潛意識直接忽視可能二字,只注視到了龐大二字。
這其實也是求生本能影響下導致的,生物往往有這樣的特性,我喜歡比較嚴重的事情當成絕對嚴重的事情對待,這讓我就算沒有達到該解決的程度,也會因為我擴大了難度而成功解決。
舉個例子,一次考試,老師要求我考45分,而我會提高這個標準,我要考60分及格,但我內心知道實際上只要考45分就可以,所以我的付出程度可能只有50分的樣子,最終成績是47分。
說白了,就是虛定高于實際的目的,降一等的付出,得到大概率高于實際的結果。
而我之所以在這個為自己解釋清楚是因為,我被這個虛定的目標嚇怕了,沒錯,我的潛意識感覺難度過大,遠高于自身的能力,直接連忙給自己的本能拒絕的信號。
如果,我不馬上進行解釋與糾正的話,我的潛意識會不斷放出信號,最終形成固有認知,那到時的我有極大概率不會做這件事,就算強制去做,也會因為與我心甘情愿的邏輯相沖突而放棄,嚴重一點,我直接打回原形,這幾天的付出白費。
這次能察覺,也要感謝我不斷糾正的新認知,以及昨天分析出來不玩手機多余的注意力和時間。
又是一次新認知的糾正。
感謝我自己。
所以我不能給自己一個模糊的目標,我需要一個清晰準確的目標來告訴自己,告訴自己,再怎么虛定難度都不會超出我的能力范圍。
而且我得將目標不斷的拆分成一個個小事項,告訴自己,這些小事項很多都是息息相關的,將一個弄到好,其他幾個也會受到影響而難道降低,可以更快的完成,達到滾雪球的效果,愈來愈快的恢復自然作息。
這才是我選擇第一種方式的原因。
很顯然,我的潛意識暫時已經接受我這一說法。
但我還得完善邏輯鏈,上最后一層保險,才能做到完全肯定。
嗯..或許這的確超出我的能力范圍外了。
我做不到現在就是寫出來有關作息的所有事項。
因為現在如果將每一個都列舉出來,也不一定是完整的,我一開始說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三五月內逐漸做完。
而不是現在就傻了吧唧的硬列一個事項表,我不應該做這樣的事。
我要在生活中處處留心有哪些會影響到我的作息,將其歸類整理,然后才是寫清它們的邏輯鏈,一條通萬條通的快速解決,哪怕遇到一些需要行為的事項也比現在硬寫要強。
我現在要做的是,留下這個支線任務,讓我心甘情愿的選擇第一種方式來完成,至于時間不是問題。
從現在開始留心,我有大量的時間去思考我的事項,而不是憑借現在短暫的幾分鐘硬寫下來。
這應該就是我潛意識瘋狂拒絕我想法的原因,我承認做不到現在一時間寫下所以的事項,但我又不是不能在任務期間慢慢琢磨收集我所要的事項,說不定在我收集收集的時候就不知不覺的完成自然作息呢。
果然,這里有隱藏一個坑等著我,幸虧我機智的發現了。
我將事項寫邏輯鏈的難度降低到我的能力范圍內。因為事項并非一個個單獨存在的個體,它們直接是有息息相關的聯系,而我寫的邏輯鏈是一類的邏輯鏈,只要我一個邏輯鏈寫通了那么這一類的邏輯鏈就都通了,極大的減輕我的負重。
而我還將收集事項的時間從現在延伸到三五月內。
那我該如何收集事項呢?
目前我給的想法是,時間是充裕的就不必太過著急了,該做事照常做,我只需要在零碎的時間里想一下,有哪些事項會影響我的作息,將這些事項記起來,等累計一定程度的時候進行分類,然后就可以開始寫邏輯鏈了,到時候就算找到了新的事項,但往里面一分類,發現是屬于已經寫過的邏輯鏈的,然后自我一分析發現能通,這不就心甘情愿的完成了。
所以,收集事項不必拿出多余的時間去刻意的尋找,只需要在空閑的時間留個心就好,隨緣找,畢竟作息也沒那么多事項,顯眼的一下能找到,不顯眼的留個心,聯想一下,說不定就發現了。
如何將事項分類呢?
這個主要看需求,看作息與哪些需求掛鉤,掛鉤的需求與作息的聯系有大有小,這個在我寫完這一章將專門開個單章來我鋝清楚。
同時可能還需要開一個單章,來鋝一下我心態上的問題。
所以,清晰有效的邏輯鏈就是:我預計能在三五月內恢復自然作息->做這件事我不用刻意花時間花精力->只需要在日常的瑣碎事情里留個心聯想有沒有關于作息的事項->要是有就記下來,要是沒有就無所謂->等多到能分類時便可以寫邏輯鏈->每寫完一條邏輯鏈我的作息就會越接近自然作息->等全部寫完,我的作息就自然而然的恢復到了自然作息。
這是階段性的反饋,做一點就給一點,全部做完,就直接反饋完。
簡練的說就是每滿足一點需求我的作息就越接近一點自然,需求滿足的越多,作息就越自然。
或者說,我時不時地問一下自己,現在所做的事與作息有沒有關系,有關系就是事項之一,然后將這件事項的邏輯鏈寫出來,再加以行動就完成了。
寫的越多,作息就越接近自然。
說白了,就是讓我在三五月內不斷的完成與作息有關的事項的邏輯鏈,完成的越多,我的作息就越自然。
到最后就水到渠成的恢復到自然作息了。
前面寫那么多干嘛,哎真是的。
越到后面,直接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
還自己嚇自己。
說白了,我將自然作息這個支線任務由剛開始將它看作成一個整體,然后我感覺無從下口,就覺得難度極大,然后我逐漸的掙扎改變看法,到現在成了一個個散碎任務,遇到一個事項就解決一個事項,當解決的事項多了,任務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舉個例子,我的能力值為3,而一開始我看成整體想要一次性完成的自然作息難度為30,這遠超我的想象,讓我的潛意識嚇的只喊拒絕。
而現在我將自然作息的任務看成由無數個小事項組成的任務,我只需要完成一個個難度為1的小事項,就能自然而然的恢復作息,而且每完成一個事項,作息就恢復一點,有即時激勵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我的積極性。
如果你說那小事項有的難度超過我的能力范圍內呢?你是笨蛋嘛,如果有這樣的事項,那肯定不是我任務的小事項,那肯定能繼續劃分成更小的幾個事項,再慢慢的完成。
哎,真是小笨蛋,這種問題也問,哎呀。
有關自然作息的問題解決了。
我將寫一下本章原有的邏輯鏈,有關走路的那個。
走路的訓練,能夠讓我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讓我自然而然的走路,這是符合身體的本能動作,讓我的骨骼不再承受錯誤的發力方式,我走起路會很輕松,這還能幫助我節能,而且這還能塑造我的體態,使我自身更協調更有魅力,是我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拼圖之一,同時也是我健康身體所具備的特質之一。
這些好處全都是在正確走路的影響下長期的好處,并非一時能體現出來的,同時它并非不勞而獲,這需要我的行動。
而且由于空閑時間不到21天,我需要更加嚴格的執行。
同時,分則一下我所要付出的代價
我得弄懂整個訓練教程,這才能正確的訓練,同時我也收獲一份知識,能在恰當時間謀利。
我得具備訓練工具,還好我已經大體具有。
我得規劃好我的訓練時間,不能和我其他的事情相撞,同時也得控制我的訓練時間,讓我在有效的時間里做有效的事。
我得調整我的心態,讓我在整個訓練過程和單次訓練中,了解自己做事的目的以及所能收獲的東西,如需求。還有訓練的困難
我得準備事后的補充,讓我整個訓練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我得訓練,將幻想變為現實。
好處:訓練不是為了我,而是我的需求。
為了滿足我變強的需求。
為了能更好的節能。(減少能量損耗的需求)
為了體態協調,更有魅力(身體變強的需求,性需求.肉體)
為了不再以錯誤的方式耗損(杜絕繼續損失身體,滿足了保障了求生的需求)
清晰有效的邏輯鏈:我要在假期的剩下21天內進行走路訓練->我的目的是掌握自然走路這一生物本能->這是一個最低20天才能完成的訓練且訓練需要一定的空閑時間,而我在假期恰好有,在學校沒有->如果我不在這個假期內掌握,那我只能等到下一個寒假才有時間->如果在這個假期掌握,我將早早的體驗收獲,并在學校也能獲利->況且它還具備一系列的好處,而所要的付出,我都能給->這是一次簡單的訓練,且符合需求的訓練->單次訓練帶來當天需求的滿足,整體訓練會打來持續性四項需求的滿足->綜上所述,我該去做。
而且這與玩王者看小說截然不同。
玩王者獲得的成就感是毫無價值的,這份成就感的門檻極低,是泛濫的,而且我的實力還強,容易被人虐。
而看小說的代入感也是虛假的,那是小說主角的收獲,而非我的收獲,現實的我依舊沒有收獲,我只是過了別人收獲的癮而已。
邏輯鏈簡練而言就是做走路訓練能滿足每天的變強需求,整體完成后能被動的滿足四項需求的一定胃口,使自身有更多的時間。
呼。
碼了6000字,真TM累。
以后絕對不干這樣的事,一定要文字簡練。
溜了,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