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鞍持槊策馬,帶領唯一的騎兵都沖出莊子。而游曳在莊子外的馬賊先頭部隊,見到卷起滾滾風塵而來的騎兵都,便按照大當家的計劃,同樣笨馬迎了上去。
可惜,他們的計劃也就進行到此了。后續的佯敗,引誘根本沒有展現出來。因為他們直接被傅曉鞍帶著騎兵都給鑿穿了。
小勝一場的傅曉鞍并未停下腳步,而是繼續率領騎兵都前進。這場戰斗的勝負手,在于大哥傅曉聞和他率領的四個步兵都能否完成預定的目標。
騎兵都的作用,是一擊必殺。如果步兵都能纏住馬賊的隊伍,那養精蓄銳的騎兵都將在傅曉鞍的帶領下直插馬賊隊伍統率處,瓦解馬賊的士氣。
若是步兵都沒有頂住馬賊隊伍的沖擊,騎兵都只能發起決死沖鋒,寄全部希望于一舉建功。所以步兵都的發揮,將決定這周邊四五個莊子上三千多人家的性命存在與否。
在傅曉鞍帶領著騎兵隊伍急馳向潛伏處時,傅曉聞領著身著緊急改裝出來的橄欖球護甲,手持長矛大盾的步兵都也是從莊子中跑出,直奔選定好的戰場。
此戰場是傅曉鞍得知馬賊來襲信息后,帶著張林等人逛遍周邊山林道路選定出來的。一條寬闊的道路被兩邊山坡夾在中間,而傅曉鞍及騎兵都的藏身處就位于左側山坡的背面。
傅曉聞則會帶領著步兵都在道路中間列陣以待,而張林則帶領其余民壯繞到馬賊隊伍后方,配合傅曉聞的步兵方陣將馬賊隊伍堵在道路之中。
而事情的進展也在按照傅曉鞍的作戰計劃進行,傅曉聞率領步兵隊伍先馬賊一步來到山坡中間的道路,而張林也帶領民壯上路了。
到達潛伏處的傅曉鞍再次派出了踏白前去偵查馬匪位置,而自己則帶著騎兵都士卒為戰馬喂食,同時也抓緊時間填飽自己的肚子。
而傅曉聞則在巡視列陣完畢的步兵方隊,并囑咐各個都頭帶領好自己的隊伍。隨后傅曉聞接過親兵遞來的槕刀,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盔甲,徑直來到戰陣前排站定。
沒多久,遠方傳來大量騎兵行軍的馬蹄聲。而傅曉鞍派出的踏白也鼓舞著代表敵人逼近的紅色令旗由山坡上奔馳而過。
望到這一信號,或坐或蹲的步兵紛紛站起身來,第一排士卒將大盾插入土中,隨后用肩膀頂住大盾。第二排士卒將手中長矛搭在第一排士卒的右肩上,從盾牌上方斜伸出來。
而后方的士卒依次頂住前方士卒的后背,用來迎接即將到來的騎兵沖擊力。山坡兩側,為數不多的弓弩手,每個人都背著三桶箭矢藏匿于樹上或石頭后。
不足三十的弓弩手們的任務便是尋機射殺馬賊隊伍中的各級統領,用以擾亂馬匪的指揮機構。這也是傅曉鞍的無奈之舉,弓弩手的數量決定了無法像普通宋軍那樣進行大量攢射用以殺傷,采用這種方式,聊勝于無。
說時遲,那時快,待這一切準備就緒,馬賊先鋒隊伍的蹤影,也出現在道路的路頭。雖然王旭光也在疑慮誘敵部隊的失聯,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從未踏足周邊地區的王旭光很清楚這片地區的危險,以前不是沒打過這片地區的主意。但種,傅兩家都盤衡于此地,王旭光派出的幾支劫掠隊伍沒有一支逃過了種,傅兩家的圍剿。
深知在這片地區上反應迅速的王旭光,沒有時間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畢竟五十人左右的劫掠隊伍都被揪了出來,更何況是現在這支千人騎兵隊伍。
任何遲疑都可能成為自己全軍覆滅的原因,所以王旭光干脆狠下心,直接全軍壓上。已經意識到問題不對的王旭光依舊不相信,傅曉鞍和其組建沒多久的鄉兵隊伍能有抵抗自己的戰斗力。
而道路中間排列好的步兵方陣也印證了他心中的不詳感覺,傅曉鞍有了防備,自己的意圖暴露了。
“可惜,傅家小兒太過狂妄!他若是緊閉莊門等待救援,憑借他手中的力量,拖不起時間的我還無計可施。可如今他居然意圖憑借他的鄉兵隊伍于我野戰?那便讓他知道知道,什么叫騎兵!”
王旭光指著己方隊伍不遠處的步兵方陣,臉帶譏諷的說道。隨后扭頭沖著自己的心腹統領陳繼彪說道:
“老六,我命你帶領本部打先鋒,將那狂妄小兒的心肝取給我,我要用其下酒!”
“哥哥,你瞧好吧!”
五大三粗的陳繼彪在馬上一拱手,恭敬的對著王旭光回道。本是一綠林大盜,居無定所的他,過夠了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聽聞王旭光在招人,便跑去投奔。
憑借敢打敢殺,并且對王旭光忠心耿耿很快便成為了王旭光的心腹。如今更是統領著王旭光的“命根子”,使用西夏提供的二百副重甲組成的二百重騎。
王旭光此戰首先點他出馬,也是存了憑借重騎的強大戰力,速戰速決,免得時間拖久了,節外生枝。
陳繼彪領了王旭光的將令,便點出自己的部下,嘴中喊著各類不明的口號朝著步兵方陣沖了過去。
站在方陣前方的傅曉聞朝地上吐了口吐沫,鄙夷的看著來襲的馬賊,開口說道:
“一群蠢賊,穿上鐵甲也成了軍隊。只是可惜那些鐵甲,不過一會就都是我們的了!兒郎們,建功立業的時刻到了!與某頂住!”
隨后手中槕刀直挺,準備迎擊來襲的騎兵。而根據往日劫掠習俗排成松垮沖擊陣線的馬賊重騎,并沒有達成王旭光的期待。
沒有密集沖鋒陣型的加成,馬賊的重騎沖擊力遠沒有他們預想中的大。二百重騎僅僅沖破了第一列步卒陣線便被擋了下來,隨后他們面對的便是四面八方刺來的長矛手刀。
眼見的自己的“命根子”居然被纏住,而且有全軍覆滅之憂,王旭光也是急了眼。直接下了全軍壓上的命令,而這一命令也葬送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