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本身便就是董家嫡女,父母愛護再加上生的好樣貌。是先皇親定的的太子妃。之后太子繼位,心高氣傲的皇后依仗母族勢利。在后宮向來是說一不二。就連從前最為受寵的良妃想要省親。也被皇后一句于理不合而一口回絕了。
皇后勢利之大,就連平民百姓都有所耳聞。不過董家實在厲害,就算有人上書以表不滿。都被董相一一壓下來了。
再說貴妃母族,雖也算的上京中貴胄,但與家大業(yè)大的董家一對比,就略顯蒼白。
后宮與前朝的動向息息相關。樰箏明白此中奧秘。因此在后宮中必須謹言慎行。然而貴妃之位還不能一味地小心避世。若不做出些樣子必會讓人小瞧。
貴妃之位實在難當……
妃嬪從皇后宮中出來,無一不長出一口氣。劍拔弩張的氣氛實屬難忍。尤其還是宮中位分最大的兩位。
瑤妃帶著花修儀出了鳳凝宮后花修儀忍不住問了:
“娘娘,您看這巽貴妃也真的是仗著寵愛無法無天了。就連專房之寵的良妃,當年也不敢在皇后面前如此囂張呀。”花修儀乃是瑤妃心腹,因為是瑤妃一步步提攜著她到如今的位置的。可是此人雖說衷心但不善心計。瑤妃用著也算省心。
“你覺得之后她會少的了專房之寵嗎?皇上昨日神情你又不是沒見到。況且她也有狂的資本。”瑤妃眼波一轉,傾吐而出的話語雖是譏諷,但又摻雜著一絲嫉妒。不過她性子沉穩(wěn)這一絲的嫉妒也很快被她掩蓋住了。
“那娘娘是要與貴妃交好?”花修儀雖已入宮一年多,可這猜心思卻依舊還是十分薄弱。
“還沒這個打算。你以為良妃和皇后是善茬嗎?皇后雖是說是先換欽定的未來皇后人選。可良妃乃是自己一步步爬上來的。雖說也是依仗家族勢力。可對比一入宮便就是半副鳳儀的巽貴妃,她當年從貴人一路爬上來才到了妃位。以她的心性又怎會善罷甘休。”后宮三位最有勢利的女子相互爭斗,實在沒有比這個更有趣的事情了,也算的是這宮中乏味生活的調劑。
瑤妃這邊話語剛落。良妃那邊果然有些動靜了。
良妃凡錦繡,本乃這些年后宮最受寵的妃子。生的嫵媚俏麗明媚動人。十五歲入宮當時便就是貴人。因容貌不知道被下絆子多少次。可依舊仰仗著容貌獲得了盛寵。一步步終于上了這妃位。然而呢,一道圣旨便把一個女子升到了貴妃之位。沒有斗爭,沒有被陷害,沒有費盡心思的引得皇上注意,輕易的上了那個位置。這叫她怎么忍得下這口氣。若是樣貌普通家室龐大也就罷了,偏生的那樣美貌,家族也頂多算是權貴。
良妃對著鏡子,靜靜地觀察者自己容貌。自己也不過雙十年華。樣貌還是那么嫵媚動人。可是看著看著不由得就想起了,巽貴妃那張如同天仙下凡的臉。一時間氣急把銅鏡摔了出去。
“連翹!”連翹乃是良妃陪嫁宮女,性子較為沉穩(wěn),是良妃心腹,一般重要之事都交于她。
連翹聽見主子呼喚,急忙閃身進入臥房。
“主子有何吩咐?”
對于連翹,良妃還是會態(tài)度好些的。看見屋中倒地的銅鏡連翹不由得有些明白主子心情。
“主子可是需要請皇上?”她不由得小心翼翼的問了。
“皇上會來嗎?如今皇上眼中也就只有巽貴妃了。”良妃苦笑,對于這個自己陪伴了五年的男人,最清楚不過了。當真天家無情。當初自己尚且年幼且位分低。皇后刁難把肚中不到三月的胎兒給逼沒了。皇上僅僅是罰了皇后禁足三月,給自己提了位分而已。
自己的孩子沒了,而皇上卻只罰了皇后禁足,到底自己該恨誰?
在這這宮中光靠寵愛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她學會了陷害別人。學會了做戲。也學會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容貌來爭寵!
的確她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寵妃,可也失去了當年的那份純真之心。
漸漸冷靜的良妃。靜下心來。對著連翹說:
“你去把,這一對郎月國進貢的流光石送到貴妃那里。就說是本宮的一點心意。”良妃打開寶盒拿出了一對流光溢彩的石頭,遞給了連翹。
“可是娘娘這對流光石不是您晉升妃位之時,皇上送您的嗎!這樣送出去是否有些不好?”連翹接過后略有疑慮的詢問。
“無礙,你親自送過去待看到貴妃本人再走,且記住了!”
“是,娘娘奴婢這就去。”
連翹腳程倒是快,不到一刻鐘就到了,芙蓉殿。
樰箏恰好在里面練字,聽到宮人傳報。心中不由得思慮了幾分。之后還是含笑的讓人把人請進來了。
連翹這是第二次正面看到了樰箏的面容。不同于大婚那日的盛裝驚艷。常服青衫依舊擋不住貴氣。
樰箏抿嘴一笑,第一眼就看到了來人手中呈放的寶石。通體流光,不是俗物。
連翹沒想到貴妃會親自在宮中接見她,心中有些開高興。不過面子上依舊恭敬安靜。“參見貴妃娘娘,奴婢是良妃娘娘身邊的大宮女,奉良妃娘娘之命,給貴妃娘娘送來一份賀禮。希望貴妃娘娘賞面。”到底是寵妃邊上的大宮女,做事滴水不漏,對比外面小門戶的女兒有過之而無不及。
樰箏看了看托盤中的流光石,眼波一轉看向菱珂。菱珂會意急忙接過。
看到樰箏收了,連翹放下心來。剛想告辭回宮,就見貴妃拿起了一個碧綠通透的鐲子,含笑的對她說道。
“本宮不能平白受了良妃姐姐的好處。這個玉鐲雖比不得姐姐的流光石,但也是不錯的。你幫本宮給良妃姐姐帶過去,也算表達了本宮的心意。”
貴妃發(fā)話連翹只得聽從。于是就帶著玉鐲回到良妃的臨月殿去了。
且放下連翹不提。凌霄殿中,樰箏拿著一塊流光石靜靜觀賞。幾位隨嫁婢女也好奇不由得湊近觀看,被流光石的華美外表所迷住。還不忘的問;
“小姐良妃這是打算與您交好的打算,竟送如此尊貴的禮物?”發(fā)話的是樰箏的隨嫁簫函,雖比不得菱珂穩(wěn)重,但性子活潑到時個辦事利落的。
“交好?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后宮,她為何忽然與我交好?這不是交好是想利用我呢。”樰箏修的圓潤的指甲輕輕滑過,流光石的表面。臉上露出一抹譏笑。
“啊!小姐此話怎講?”菱珂震驚了一下不過想想也是。這宮中哪有那么容易之事。
“如此尊貴的禮物,就連皇后怕也沒有幾份,這多半是良妃于皇上的定情信物什么的,或者是身份的象征。一來她把此物送個我,投其所好皇上自然歡喜。二來一看到此物不由得想到了她。本就是寵妃皇上心中寵愛自然更勝。”示意菱珂將流光石放到小庫中。
“那小姐還接下來了!這不是給別人做嫁衣嗎?”年紀最小的岫讕平時話不多,但因為年齡小也閑不住的問了一嘴。
“良妃是聰明人,宮中對我有怨言者不計其數,而唯獨她與我交好?且不提別的宮妃。皇上怕是會高興的。”
“皇上會高興,自然會念著良妃的好,這樣她就可以保住寵愛,是嗎小姐。”菱珂雖然腦筋不算靈光,但是為人較為穩(wěn)重。所以一般商量事情樰箏都會帶著她。
“良妃,據我所知乃是皇上最喜愛的寵妃。想來是十分有手段的,皇上心中有她也是必然的。我剛入宮一日必然不會于皇上有什么深厚情感的。此事不急,且先走一步看看。”樰箏做到梳妝臺前解下流蘇冠,讓菱珂換個樣式來梳。
其實樰箏本身并不喜愛華貴的裝束,衣服也盡量避免艷色。從今日去給皇后請安便可以看出。不過即便在愛好素色,站在貴妃之位也不能太過素凈。
換了一個觀月朝天簪斜斜的插在發(fā)髻上十分好看,不似發(fā)冠的工整,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嫵媚慵懶之氣。衣裳也換的是清透飄逸是紗裙。人靠衣裝果然不假,身著宮裝的明艷逼人,與現在的妖嬈之姿截然不同卻可有春秋。
見識到小姐的變化,菱珂不盡在心中雀躍。‘小姐果然是最美的人。’
樰箏梳妝完畢對著鏡子露出一抹微笑,隨后起身。拿起一把折扇前往了御花園。
午膳剛用過沒多久散散步也是好的。這個季節(jié)的御花園正是繁花盛開的美麗景色。
用手指掐住一直薔薇花,觸到鼻尖輕嗅,好無刻意的天然之姿,美中帶著魅惑妖嬈至極。
園中有著一棵繁盛的梨花樹,正值花季花團錦簇煞是好看。樰箏緩緩打開手中那把折扇。這是樰箏從家中帶出來的陪嫁,,扇骨是由十二柄上好的檀香木制成,扇面金絲描繪山水河川。華貴有余卻不失淡雅,此扇是出自樰箏師傅之手此人乃是一位云游的道人名為空決。樰箏八歲的時候忽然生了一場怪病毫無緣由的昏迷不醒,陸家尋了無數名醫(yī)甚至太醫(yī)院的太醫(yī)都請來查看,身子無任何問題但就是醒不過來。這可急壞了陸家人,這天一位道士進門來說是可以救治樰箏,只見他從包裹中拿出了一把扇子輕輕的點了一下樰箏的額頭,沉睡了半個月的樰箏就這樣醒了過來。自此后空決就成了樰箏的師傅。直到兩年前樰箏十五歲空決師傅把當年的那把扇子拿出來送給了樰箏,并且囑咐她將來若是出閣定要帶上這把扇子。并且說她今后必將是榮華富貴滿身的人。
這就是這把扇子的由來。樰箏用扇子輕舞,被扇子帶起的風卷起了許多飛舞的花瓣。
一瞬間樰箏的周圍形成了一圈飛舞的梨花。衣袋飄然,青絲環(huán)繞。每一個轉身身影都更加夢幻。頭上觀月簪在花瓣中成為了最好的陪襯。一身素衣于背景融為一體,清風拂過帶著花瓣的香味。
隨著樰箏緩緩道舞步花瓣飛舞的更加賣力。不僅僅是陪同的宮人看呆了,就連同不知為何有興致來御花園賞花的皇上也呆住了。
宮中最擅舞的寧昭儀雖在技巧上,是勝出貴妃許多的。
可皇上覺得這一舞乃是此生見過最美的了,不在乎于舞姿,光憑那種氣質怕也是無人能敵的了。
樰箏其實在家中學過舞,但是只學到了一些皮毛。不過當年的教坊嬤嬤說過“小姐并不用刻意學習在下的舞步,您天然無雕琢的姿態(tài),已是在下今生學不會的。”
樰箏其實并不算刻意在等皇上,到底當今圣上的路程誰又能知道。這一舞本名臨月仙,如同名字是在月光下才能展現最美的舞姿。梨樹下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誰道,皇上來了。看到了也迷住了。
樰箏跳這支舞是想到了良妃的臨月殿。
良妃的宮殿之所以名為臨月殿就是因為,當年一舉得到盛寵的良妃在月下搖曳生姿的模樣。流光石亦是為了稱贊其流光溢彩的。
“臣妾參見皇上,萬歲萬萬歲。”這一禮行的規(guī)范卻又帶著一股風流之姿。
“愛妃如此性質,來此一舞?”皇上不著痕跡的收回停留在樰箏那個窈窕的身姿上。前行幾步順手扶起了行禮的樰箏。
“臣妾本來賞花,突然來了興致,還望皇上見諒。”依著皇上的手起身后,樰箏看了一眼身后梨樹,輕輕答道。
柔軟的小手,被握在手中。手骨修長皮膚白嫩。這不由得讓皇上想起了,昨夜這一雙手緊緊抓著自己的后背,那番場景。
不由得心中更是狂跳幾分。
為了轉移注意不由得吧木光落到了樰箏的發(fā)簪上,剛才一舞此簪光彩照人。煞是好看。于是發(fā)問:
“此簪到是精美,可有名號?”
“名為觀月,是父親的一位固友所贈。臣妾十分鐘愛。”
“觀月?那豈不是月光下更為美妙?”
“臣妾不知,阿娘說月光下起舞只能給心愛之人看。所以臣妾至今未在任何人面前展示過觀月。”
“愛妃這是對朕的誠意咯,為了今晨之約?”
“那,皇上來看嗎?”
“那是自然,愛妃如此盛情朕豈能不從。”
于是在御花園這段對話被宮人們傳了出去,變了幾個版本并不得知,之是事后來宮中人人都知曉。
本因月光得到盛寵的良妃,到是被人占去了月光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