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熾繁看到自己的義女一家,又是喜歡,又是擔憂,最終為了義女一家的安危,她決定放棄刺殺,并且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了李憬和高茗香。尉遲熾繁身在局中,高茗香不知帝王心術,兩人并不敏感,但是久經戰陣的李憬卻嗅出了危險氣息。在他的堅持下,尉遲熾繁答應和他們一家三人連夜出逃。
此時,左武衛奉命已經將驪山監控起來,四人憑借尉遲熾繁對地形比較熟悉,抄小路下山,又是出其不意,這才勉強突出重圍。此時楊堅也接到回報,得出準確的判斷,尉遲熾繁想要殺他們夫妻二人,只是私仇,不關朝政。于是下令務必擒殺尉遲熾繁和知情人,對老母庵其余人眾不予株連。
左武衛大都督魚俱羅奉旨追殺,在華山腳下趕上四人。魚俱羅是大隋名將,武功卓絕,與李憬一番大戰,彼此惺惺相惜,但是圣命難違,十分躊躇。李憬自知身受重傷,難以幸免,于是就拿話僵住魚俱羅,自己情愿自刎,讓魚俱羅回去繳旨,讓他放過雖然知道尉遲熾繁等人。尉遲熾繁知道自己不死事情終難收場,也求魚俱羅放過高茗香一家,自己一頭撞死在華山絕壁。魚俱羅感于尉遲熾繁和高茗香之間的情誼,立下誓言,一定會保住孤兒寡母的性命,李憬自刎在高茗香的面前。
高茗香只覺得萬念俱灰,懷抱李泉想要跳崖追隨李憬而去,還是魚俱羅以“為李憬留下后人”為由勸住了高茗香。
魚俱羅回稟楊堅之時,只說李憬和尉遲熾繁當場喪命,并由有司驗明正身之后,草草安葬。因為李泉母子上驪山之時有軍兵目睹,也難以徹底隱瞞,魚俱羅只說是母子二人跳崖自殺。因為沒有尋到尸首,魚俱羅獲罪當斬,念其以往的戰功,降職出任趙郡太守。李憬作為趙郡李氏遼東房的嫡系子孫,與謀刺圣人的謀逆親善,念李弼之功,不對家族進行株連,責令李氏將其逐出家門,尸身不得葬入祖墳,也不得享受后代祭祀。
講到這里,李泉明白了自己母子為什么隱身趙郡的鄉村,也只有在自己家族溯源之地,才會相對安全。
孫思邈嘆道:“如果我在貴府多盤桓幾日,李夫人也不會到驪山趕上這樣一樁禍事,看來一飲一啄,凡事自有天定。”
高氏點頭稱是,舒了口氣對孫思邈說:“當初楊堅對我們母子追索的不算特別緊迫,在魚俱羅將軍離開趙郡之后,泉兒的堂伯父,蒲山郡公李寬也派遣族人至柏鄉縣任職戶曹,對我們母子暗中多有照拂。只是前幾年李寬兄長不幸離世,遼東房知曉我們母子的人越來越少。當今的圣人登基之后,殺原太子楊勇,平定楊堅第五子漢王楊涼,殺伐果決,眾人均不知對我們母子這段積案態度如何,因此這幾年我母子才真正有些孤苦無依。
高氏看向田婷:“婷婷,阿娘從來把你和泉兒一樣看待,看到了你,就看到了阿娘小時候的影子,阿娘也一直想像義母一樣,當一個好媽媽。你也已經長大了,阿娘和哥哥現在應該沒有大的危險,但還是有可能被當今圣人找出來殺掉。”
田婷天真的問道:“那是為什么啊,阿娘又沒有要殺他阿爺,再說,他阿爺已經死了,他當了皇帝,還要再來找咱們的麻煩嗎?”
高氏被逗笑了,她讓李泉兄妹向右側李憬的畫像再次施禮后起身,然后收起兩幅畫像。這才對田婷說:“當今的圣人楊廣,本是先帝楊堅的次子,原來他的的大哥楊勇是太子,他先是外聯重臣,內哄帝后,最終奪位。并且先后進讒言陷害了兩個弟弟秦王楊俊和蜀王楊秀,以致于楊俊身死,楊秀被囚。三年前,先帝臨終之際發現了他的真實面目,要召楊勇進宮,他竟敢弒君自立,并且假傳圣旨賜死了楊勇。他的五弟漢王楊涼起兵反抗,也被楊素掃平,楊涼雖然沒有當場被殺,也是死的不明不白。這樣的君王不能以常理來推測,不知道他在暴虐之下,會有什么舉動。”
孫思邈搖頭說道:“李夫人,這都是街巷傳言,未必當真。”
高氏并不反對孫思邈的話,又對李泉說了自己的心聲。
原來,經過這么多年,尤其是長大飽讀史書之后,知道皇家為了一張寶座,父子相殘兄弟反目君臣猜忌不計其數:齊桓公被自己爭搶王位的孩子餓死在深宮;南梁武帝是被叛臣侯景封閉宮門餓死;漢武帝因巫蠱案殺了太子劉據,賜死了其母衛子夫皇后;就連不開化的胡人,匈奴的冒頓單于,也有鳴鏑弒父之舉。所以她只是為自己的父親生在皇家并且功高震主忠心耿耿而遭殺害感到悲傷,對高緯的仇恨已經淡了,也許換個人坐在那個位置也會是同樣的舉動。
現在,高氏只是希望李泉能平安喜樂,有尊嚴的度過一生,如果能建立功業,讓李憬回歸李氏,不再埋骨他鄉,就算是了解自己的心愿。
李泉深有感慨,多少皇族都不能善終,他們的共同心聲都是愿來生不復生在帝王家。
李泉朗聲說道:“母親大人請放寬心,孩兒必不負這大好年華,當在這世上有所作為,以揚外祖父安邦護國之名,以酬母親與父親情深之愿。”田婷也用力點頭:“阿娘放心,我會幫著哥哥做好事情的。”
孫思邈手捻胡須呵呵微笑,對高氏說:“貧道有個不情之請,愿夫人玉成。”
高氏忙說:“道長有什么吩咐盡管明言,只要我們力所能及,絕不推辭。”
孫思邈說出自己的想法,李泉母子都是喜出望外。原來孫思邈是要收李泉為徒,傳授他醫術和引導內息的法門。
孫思邈年過六旬,一生未婚,膝下無子,也并無傳人。一身的醫術自不必說,同時也是個精通典籍的大儒。更為神奇的是,他長時間以針灸結合藥物給病人治療,從華佗的五禽戲中悟出一套功法,能激發人的潛能。靜則能使人抱元守一,固精強血,延年益壽;動則能使人力大無窮,身輕步快,耳聰目銳。
他既不愿自己所悟出的絕學跟著自己埋到地下,也唯恐被心術不正之人學去助紂為虐。從柏鄉縣初見李泉,他就覺得李泉的品德、悟性、聰慧等等都十分理想,見到李氏之后,倍覺與李泉有緣。要知道,弟子想拜一位名師難,名師想要傳一位佳徒也難,正如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以育之,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今天他來田李村就是專程要收徒,沒想到又作為見證人,趕上高氏點名李泉的身世,更是覺得和李泉的緣分簡直是天生地造。
當下李泉跪倒在地,行兩拜六叩的大禮,孫思邈含笑受了。高氏只說不夠隆重,表示要設擺香案,通告四鄰好友,舉行一個正式的拜師禮,卻被孫思邈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