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附注
注:
1.“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圣經(jīng)(jīng)》,“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是表達(dá)(dá)對(duì)夏娃的愛意。
圣經(jīng)(jīng)《創(chuàng)(chuàng)世紀(jì)(jì)》的記載,上帝第一個(gè)創(chuàng)(chuàng)造出來的是作為男人原初模型的亞當(dāng)(dāng),創(chuàng)(chuàng)造亞當(dāng)(dāng)之后,“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不久之后,上帝說:“那人獨(dú)(dú)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gè)配偶幫助他。”于是,“耶和華上帝使他(亞當(dāng)(dāng))沉睡”,用他“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gè)女人”。當(dāng)(dāng)上帝“領(lǐng)(lǐng)她到那人跟前”時(shí),亞當(dāng)(dāng)激動(dòng)不已,當(dāng)(dāng)即賦詩(shī)一首: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yàn)樗菑哪腥松砩先〕鰜淼摹?p> 2.“天地不仁,以萬(wàn)物為芻狗“
芻狗[chúɡǒu]:古代祭祀時(shí)用草扎成的狗。
“天地不仁,以萬(wàn)物為芻狗“典出通行本《道德經(jīng)(jīng)》老子第五章,郭店簡(jiǎn)本《老子》無此句。郭店簡(jiǎn)本僅有本章中“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文義與通行本同。
魏源本義:“結(jié)(jié)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yùn)(yùn)》:“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yàn)橛貌黃鷺i、牛、羊等大的牲畜)。隨著社會(huì)風(fēng)(fēng)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來代替(就相當(dāng)(dāng)于后來在拜祀的時(shí)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后,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duì)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3.顓和
上古時(shí)期,顓頊帝的后人中有一位十分可憐的少女,名叫顓和,自出生后,顓和的父親就已經(jīng)(jīng)早逝,母親含辛茹苦撫養(yǎng)(yǎng)她成人。本以為悲劇已經(jīng)(jīng)到此為止,可沒想到顓和同母親外出游玩時(shí),竟碰到一位仙人。他看了看顓和,嘆了口氣,看了看她的母親,又嘆了口氣。顓和趕緊追問仙人看到了什么,仙人面色嚴(yán)(yán)峻的吐出兩個(gè)字“不壽”。
4.歸墟亦作“歸虛“。傳說為海中無底之谷,謂眾水匯聚之處。《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wàn)里﹐有大壑焉﹐實(shí)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張湛注:“歸墟﹐或作歸塘。“明李東陽(yáng)《初預(yù)(yù)郊?jí)肢I(xiàn)(xiàn)得南海》詩(shī):“歸虛下有通靈地﹐廣利中含濟(jì)(jì)物功。“后喻事物的終結(jié)(jié)﹑歸宿。
5.關(guān)(guān)于地球能量之源的猜測(cè),可參照朱蘇進(jìn)(jìn)《絕望中誕生》:巖石學(xué)(xué)早已表明,全部大陸物質(zhì)(zhì)都孕育于地球深部,它們?cè)諞歡l件下沿一定的通道來到原始地表。北冰洋正是它們的出口。洋中間這道橫亙物,就是洋底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它的走向穿過北極的極點(diǎn)(diǎn),將地球的出口北冰洋分為兩個(gè)巨大海盆。東側(cè)(cè)是歐亞海盆,西側(cè)(cè)是加拿大海盆,原始大腦分別從這兩個(gè)海盆中涌出地表,再向東西兩側(cè)(cè)流淌。還記得才你看過的大陸星(圖一)圖片吧,上面的各陸塊并不按照標(biāo)(biāo)準(zhǔn)(zhǔn)放射狀向四周均勻蔓延,而是相對(duì)集中在東、西兩半球各一定經(jīng)(jīng)度范圍內(nèi)(nèi),為什么?因?yàn)闁|半球的歐亞大陸是從歐亞海盆中涌出,西半球的美洲大陸是從加拿大海盆中涌出,彼此大致相背著朝南極流淌。對(duì)此,我們又可以從大陸的終點(diǎn)(diǎn)——南極,得到證明。南極洲并不是一個(gè)統(tǒng)(tǒng)一的陸塊,而是被東、西兩個(gè)陸地拼合起來的。在南極洲中部,長(zhǎng)達(dá)(dá)三千公里的世界最高山脈之一——南極縱斷山脈,沿子午線通過極點(diǎn)(diǎn),將南極洲剖為兩半。非常有趣的是:東面的南極大陸和西面的南極大陸,無論在地質(zhì)(zhì)上還是地貌上都截然不同!同樣有趣的是:盡管它們截然不同,但地層和古生物研究又證明,西面的南極陸塊與斷續(xù)(xù)相連的美洲大陸非常一致,東面的南極陸塊與澳洲、亞洲在中生代以前十分近似。實(shí)際上,南極縱斷山脈是東、西半球大陸物質(zhì)(zhì)到達(dá)(dá)終點(diǎn)(diǎn)后拼合的標(biāo)(biāo)志。地球原本無海陸,只是由于地心內(nèi)(nèi)熔融物質(zhì)(zhì)在特殊條件下經(jīng)(jīng)北極地區(qū)(qū)涌出原始地表,又沿著羅蒙諾索夫海嶺東西兩則往南流去,并且在流動(dòng)過程中逐步凝固,才造成了最初的大陸,同時(shí)造成了最初的大洋。那時(shí)的大洋并無海水,洋底就是未被大陸物質(zhì)(zhì)覆蓋的原始地表。那時(shí)的大陸全部連為一體,而且比今天更加靠近北極。它們像只碩大無邊的爬行動(dòng)物,身軀起伏,一躍一躍地運(yùn)(yùn)行。
“第一:地質(zhì)(zhì)時(shí)期,地球南方的宇宙空間里有一個(gè)巨大天體。
“第二:硅鋁物質(zhì)(zhì)從北極口涌出并形成始大陸。//北冰洋曾有巨大活火山,南極是這些物質(zhì)(zhì)匯聚而成。
“第三:大陸的最基本走向是兩個(gè):向南遷移和向洋遷移。
“地球南方的宇宙空間有一個(gè)巨大天體”是不可能的,這個(gè)天體只有是太陽(yáng)。我的猜想是這樣:地球在地質(zhì)(zhì)世紀(jì)(jì)前是躺著自轉(zhuǎn)(zhuǎn)并繞太陽(yáng)公轉(zhuǎn)(zhuǎn)。密度較輕的物質(zhì)(zhì)從北極(即背向太陽(yáng))口涌出,往南方流,同時(shí)在自轉(zhuǎn)(zhuǎn)影響下逐漸形成地表大陸。隨著涌出物質(zhì)(zhì)向南流淌,地球的重心也在變化,近現(xiàn)(xiàn)在的赤道附近重心加大,地球自轉(zhuǎn)(zhuǎn)姿態(tài)(tài)(相對(duì)于太陽(yáng))逐步“站立”起來,形成現(xiàn)(xiàn)階段23.5度角的自轉(zhuǎn)(zhuǎn)姿態(tài)(tài)。大陸漂移改變地球自轉(zhuǎn)(zhuǎn)重心從而改變姿態(tài)(tài)。
作者:洪新建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quán)(quán)歸作者所有。商業(yè)(yè)轉(zhuǎn)(zhuǎn)載請(qǐng)聯(lián)(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quán)(quán),非商業(yè)(yè)轉(zhuǎn)(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
6.鹽神之吟
(清)顧炎武《精衛(wèi)(wèi)·萬(wàn)事有不平》:萬(wàn)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zhǎng)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shí)。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