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崛起在西南
第二卷四分天下獨占西南
第126章逃跑利器交子幣
“請幫我通傳你家老爺,太仆寺卿巴南山求見。”巴南山把幾錢散碎銀子遞了給了門房。
“巴老爺,請稍等我這就為你通傳。”門房熟練的把銀子收入袖中。
太仆寺卿只是巴南山的一虛職,自從四川返回南京后,巴南山就沒有實職。
“恩相,你叫我來有何吩咐。”
“這些日子辛苦你了,你在南京這段時日沒有履新實職,一方面確是東林黨的那幫人不愿松口,二是你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乃是我親近之人,我有更重要的事交給你去做,我不愿你陷入朝堂的傾軋之中難以脫身。
你可明白我的一番苦心。”
“但憑恩相吩咐。”
“外面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有何感想?”
“恩相好不容易從那仕紳勛貴那里募集的銀兩,本是要招募青壯守城之用,但現在衙門的人拿到銀子根本不用來招募青壯,而是在外面在滿大街的抓壯丁。只要給錢就不用去守城,城墻上根本沒有青壯,盡是乞丐、流民,而且守城物資也不齊備。”
“是不是你也覺得南京城守不住了。”馬士英不等巴南山說完,就搶先說道。
“恩相明見。”
馬士英嘆了口氣說道:“你都知道的事我又何嘗不知道,南京的守備營糜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本朝建立伊始我本想整頓營物,奈何陷入黨爭,無暇顧及。”
“為何不……”
馬士英擺擺手:“已錯過時機,來不及了。現在就只能指望他們能多拖延些時日,不要臨陣倒戈就好。
我要你做的是就是先一步去杭州。如南京真發生不忍言之事,你要做的就是做好君上臨幸杭州的準備。”
原本南京城內最有權勢的三個人,一個是南京兵部尚書馬士英,一個是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一個就是南京守備勛臣忻城伯趙之龍。
太監的權利來自皇室,北京陷落后,皇權已無多少人敬畏,何況一太監,韓贊周在弘光朝幾乎沒有了存在感。
南京的守備營兵權本是太監和勛臣相互制衡,現在南京的兵權就全落入了趙之龍的手中。
忻城伯趙之龍本是南京城內一三流勛臣,不知道在崇禎朝走了誰的門路,但肯定花了不少銀子,在上一代魏國公徐弘基時候就把守備勛臣交給了趙之龍。
這趙之龍上任后撈錢就有些吃相難看,到現在更是肆無忌憚,任誰都知道他這么做南京遲早不保。
因此馬士英懷疑趙之龍早就打算降清了,這才有了他向巴南山交待的事。
“你這次去杭州沒有銀子給你,給了你銀子你也代步出南京城,那趙之龍派人在各城門口守著,太多的銀子你也帶不出去。
現在正是為君王效力的時候,不要吝惜自己那點家財。”
巴南山本想說銀子也不是帶不出去,可以兌換成交子幣。但他聽見馬士英的后半段話,硬深深的忍了回去。
光辦事,不給銀子這也算是明朝的特色。衛所制,工匠世襲制,徭役制這些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要百姓免費給朝廷做事,而且是子子孫孫。
但要辦成一件事處處都需花銀子,你上面不撥給銀子下面的人就會想辦法撈。
巴南山自從上次光顧了不少王永川開設在南京城里的新式店鋪,并用交子幣買了不少東西后,他就一直在關注這些人的一舉一動。以前,交子幣在南京也有流通,不過都是那些商人用來賺取差價用的,拿到手后就會去換成商品,不會把他留在手上。
因為用交子幣在指定店鋪購買商品可以享受八折,因此原本的交子幣只比銀子溢價一層左右。
但現在交子幣的行情確實越來越走高,而且這些店鋪也開始向外出售交子幣,溢價高達五成,意思就是在南京城內用一百兩銀子只可以可以拿面額五十兩的交子幣。
這些消息原本只在那些生意人中小范圍傳播,這些消息都是巴南山好不容易才打聽到的。
這兌換交子幣就是王永川現在正在做的一項大生意。當初張獻忠初入四川,王永川就在重慶借著銀票生意狠狠的撈了一筆,正是這筆錢,讓他以后的發展節省了很多時間。為什么王永川在成都沒有這么做呢,要是讓張獻忠知道成都的銀子都跑到鹽城去了,他率大軍進攻鹽城,當時的鄉勇營怎么能抵擋的住。
王永川直接在南京開設這些店鋪,一是確實要銷售他的這些商品,但這不是主要目的,他的這些東西早就通過各地的大商人賣到了全國。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推廣他的交子幣,讓交子幣在江南這些仕紳百姓中建立信譽。
為此,王永川花了大筆銀子,疏通各路關節,總算在這江南比較大的府縣都建立了他的網絡,拿著交子幣可以購買商品,也可直接換成銀子。
經過一年多的推廣,大家總算知道了交子幣,也明白交子幣跟朝廷發行的寶鈔有根本的不同。
面對南京現在的局勢,趙之龍派人在各處城門守著,大批銀兩根本出不了城,現在交子幣又有了他無可比擬的優勢,就是攜帶方便。
在這亂世銀子可是硬通貨,但銀子也有他的缺點,就是笨重。小康之家還好,家產不過數百兩銀子,按一斤十六兩算,二百兩銀子才不到十三斤。雖然有些笨重,那還能拿得動。王永川交子幣兌換生意的對象也不是這些人。
這潛在對象是那些大商人和權貴。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江南的大商人和權貴都積累起了不菲的身家,幾十萬身家的比比皆是,幾百萬身家的也不乏其人。雖然他們一半以上的財產都是房屋、土地、店鋪等固定資產。
但哪家的地窖里沒埋著一二十萬兩的現銀?按二十萬兩銀子算,一萬三千多斤重。輛馬車托五百斤,也要二十幾輛馬車。
現在南京連百姓都知道可能保不住,這些權貴富商不可能還沒有百姓的消息靈通,他們不是不想帶著銀子跑出去,到別處逍遙快活。不是不愿,而是不能也。
當初李自成剛打北京時,崇禎要這些勛貴官員捐輸助餉,這些人明明很有錢卻都不愿拿出來。一方面是他們確實吝嗇,一方面如果拿出來大筆錢財,崇禎問你這些錢是怎么來的,難道說是貪污受賄來的嗎,要是這樣就等著被抄家吧。
現在如果哪家想把這些銀子大張旗鼓的運出城去,不說城門有趙之龍守著,還沒到城門,就會被馬士英等人強行充公以充軍餉了。
原本歷史上,南京城里的權貴只有極少數人逃了出來,當然是沒能帶上銀子。大部分的權貴都是存在舍不得銀子不愿出城,最后全部便宜了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