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齊》——也就是傳到起點上因為重名而改名的《滴水向?!?,是看到湯圓創作的征文比賽,想著參加一下,于是應運而生的。
碼字時間是2019年2月1日到2月6日,算是一篇極短的短篇。
應該說是一本歷史同人——然而我的歷史并不算好——剛開始也是查了一些有關吳齊海戰的內容,有歷史出入也更改了,現在應該是沒有什么太明顯的差錯了——當然,可能有但我還是沒有發現。
這是個短篇——我覺得就內容而言,倘若寫成長篇就顯得劇情太過拖沓,反而烘托不出感情??紤]到文章內容,全文主要部分采用了第一人稱視角,在結尾的時候換成了上帝視角。
背景:春秋末期,吳齊海戰——吳國滅亡
大概是最初的人物設定——
許輒:一個知識青年,儒家的擁護者,性格溫柔而內心堅定,海戰攻打齊國瑯琊的時候因為恐懼當了逃兵,被水向海救下,也被水向海一副生死無畏的態度感染了,從此下定決心守護吳國,與吳國同生死,同存亡。
回到吳國之后一次考試受到了上峰的認可,提拔做了高官,依舊勤儉節約,愛自己的妻子,有著隨遇而安的處事態度。
水向海:文盲了二十二年,獨守窮廬,目光短淺,覺得世界就是這么悲傷那么生死都無所謂了。態度堅定,對那些極其抗拒死亡畏懼生死的人極其鄙視。
后來遇到許輒,學會了寫字,知道了大千世界的美好,重新對世界有了期待。
許輒離開之后很是可惜,便赴了與許輒的三年之約,一路上結識了很多人,這也是為什么從山東到江蘇這么點距離她走了兩年的原因。
三年之后她如約到了邗溝旁邊,可是許輒沒有來,她結了心結,便在邗溝旁住下,守護著這條和許輒約定見面的運河。
說是水向海不喜歡許輒,這大概也是不可能的,水向海是有那么一點對許輒的喜歡與愛慕,只是她那時不知道什么叫愛,所以不知道自己對許輒還有這種感情而已。
這種復雜的感情——短暫的師徒,淡淡的愛慕,尊敬——形成了執念,進而她對這條運河也算是有一種特別的感情。
關于本文的一些解釋——
這部作品沒有掛上“戀愛”的標簽其實還是因為許輒和水向海沒有明確的戀愛跡象,所以那位說書人在看那個提問題的小孩子的時候目光有些復雜。
我覺得越打吳的時候并沒有打到江都,也就是現在的揚州。
許輒讓那名下屬帶著妻子離開的時候,應該是神智已經不清楚了,他發過誓會協助夫差保住吳國可是他沒有,這是一種愧疚。未能如約的愧疚和亡國之痛夾雜在一起就讓他瘋了,但他明白這個“孽”和他的妻子無關,所以他讓他們走。
而在那個時候他想起了水向海,所以自己跑到邗溝。對水向海的愧疚讓他沒有信心說服水向海離開吳國,回到瑯琊,所以就順了水向海的想法,既然水向海沒有干擾自己的生活,那許輒也就不打算影響水向海的生活,不再與她有任何交集。
所以說這兩個人物的感情其實是很復雜的,用一兩個詞完全解釋不了。
大概就是這樣吧。
對總結收束做了些改動。畢竟是一年前的文了,文筆可能有些幼稚,架構可能有些隨意,邏輯可能都比較牽強,隨便看一看就好了,發上起點為自己做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