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猴王脫困
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于孟秋望日,如來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召開盂蘭盆會,將寶盆之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與眾人享用。
眾仙佛獻詩伸謝,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正果。
講罷,談論取經事宜,著人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求取真經。
此時關乎重大,尋常人也是去不得。便有觀音尊者主動請纓,以如來吩咐,一路半云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
因恐信眾難行,故送觀音五件寶物。
其一為錦鑭袈裟,取經人若堅心來此,穿之免墮輪回。
其二為九環錫杖,持此不遭毒害。
又取出金緊禁三個箍兒,乃是一樣三個,只是咒語不同。假若路上撞見那神通廣大的妖魔,勸他與取經人做個徒弟,若是不伏使喚,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將對應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不怕不服管束。
菩薩領命而去,帶著大徒弟惠岸行者,路上見到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將那卷簾大將收服,因是流沙河為妖,便指沙為姓,起了個法名,叫做個沙悟凈。
不久又遇到一座高山,乃是福陵山,使那天蓬皈依,指身為姓,起了個法名,喚作豬悟能。
繼續行走,見空中一條玉龍叫喚,問明情況后,菩薩上天庭面見玉帝,為白龍求情,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
玉帝應允,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把白龍送進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作白馬,上西方立功。
再奔東土,便是到了五行山地界。觀音見了如來壓帖,嘆息不已,作詩一首: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早驚動了山下的齊天大圣,大圣向菩薩求救,菩薩感大圣悔悟,應承取經人來此救他,教他與取經人做個徒弟。
這正是大圣見性明心歸佛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觀音入了長安,住在長安都城土地廟眾,恰巧趕上一事。
原來佛教東傳雖然是三界仙神共同謀劃,卻也繞不開一人,便是那人間帝皇,唐太宗李世民。
為了讓唐太宗心甘情愿的支持取經計劃,諸多神仙聯手策劃了一場謀略。
犧牲了一條不尊律令的涇河龍王,把取經大業進行到底。
先是以袁守誠指點漁夫,引出了涇河龍王和他的賭約。隨后玉皇大帝親自下了圣旨,點明了時辰雨數。
要知道玉皇大帝高居天位,怎么可能親自操心下界一隅的雨數,尋常都是水神們自發決定雨量多少,唯獨這一次有了特殊。
正是因為玉帝平時不會管轄這種小事,涇河龍王才生出了抗旨不尊的心思。只可惜正中了仙佛的謀劃,又怎能瞞得過去。
也正是這時,袁守誠挖了個坑,引出了太宗皇帝。教涇河龍王找太宗救得一命。
太宗不知謀劃,答應了涇河龍王,沾染上了因果。最終涇河龍王被魏征斬首,心有不甘,前來找太宗講理,驚嚇了太宗。
也正是被觀音趕上,將楊柳枝一擺,把業龍喝退,徑往地府告狀去了。
太宗受了驚嚇,第二日由太醫診斷,直言命數只在七日之內。這也是太宗命中注定的壽數,便是沒有涇河龍王的參與,也是難以逃脫大限。
否則一條小龍王影響一國之君,那因果便是諸天大能,也不敢承受。
后來經過魏征的幫助,太宗提前進入了地府,十殿閻羅俱來相迎,把涇河龍王的事情說明了。又去生死簿查看太宗的壽命。
太宗壽命本來已盡,是崔判官在貞觀一十三年的一下面又加了兩筆,為太宗延壽二十年。隨后送太宗還魂。
只因唐太宗在地府之中見慣了魑魅魍魎,怨鬼冤魂,這才在地府官員的勸說下答應了回魂后開辦水陸大會。
見那陰司里,不忠不孝、非禮非義、作踐五谷、明欺暗騙、大斗小秤、奸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燒舂銼之苦,煎熬吊剝之刑,有千千萬萬,看之不足。又過著枉死城中,有無數的冤魂。
歸來后與群臣相商,選大德高僧,設建道場,又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一切正合佛教之意,只因江流兒佛法高深,加之其父為文淵殿大學士,其外公為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
身份地位都是上乘人選,最終成了那大會的壇主。
觀音菩薩在長安城中訪查取經的善人,見那法師壇主江流兒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是她親身引送投胎的長老,自是喜不自禁。
一經選中,以叫賣袈裟禪杖之名引出取經事宜。在唐王的認可之下,取經大業,終于開始了。
說來西天取經不是凡人能夠參與的,沒有緣法,強自參與,只會遺禍自身。
唐僧剛出長安之時,帶了兩個從者,騎著一匹凡馬,還未出大唐境內,就被陷阱拿住,跌落坑坎之中,被一個叫做寅將軍的魔王帶著五六十個小妖給拿住了。
幸而隨后又來了兩個妖精,一個叫熊山君,一個叫特處士。山君言不可盡用,食其二,留其一。
因此將兩個從者剖腹剜心,眾妖分食了。只留下唐長老與那白馬還在。
第二天太白金星趕到,將唐僧救出,幫他找到白馬包袱,送他離開了。
看似是個巧合,實際上也不過是為了清理唐僧身邊的累贅罷了,自從西游計劃成型以來,他們的命運就已經注定。
就像是那匹白馬,早在觀音未至長安之時,就已經決定了它以后的命運。
這一切計劃進行之時,李大壯剛剛將仙島晉級不久,雖然已經掐指算到,卻也并沒有出來湊熱鬧。
畢竟西游之事也曾經知會過火云宮,他敢和佛教對抗,敢和天庭對抗,卻唯獨不敢和靠山火云宮作對。
不過李大壯雖然沒有管他們,卻也在默默的關注者取經之事。
想了想,李大壯將王潛叫了過來,對他耳語一番。
很快,王潛領命離去。不久后,初陽仙島外出歷練的弟子數量猛然增長一截,無數弟子離開仙島外出修行去了。
數日后。
修行中的李大壯眉頭一皺,抬眼向西方望去,感知中,一道桀驁不馴的氣勢自半空中呼嘯而來。
“什么人敢闖初陽仙島?”一聲厲喝想起。
李大壯聽出是弟子趙云的聲音,心神一動,隱藏身形進入半空之中偷偷觀看。
“嘿嘿,俺老孫五百年沒回來,想不到老鄰居的水晶宮上居然多了戶人家。”
果然是猴子,李大壯心中暗道。
“站住,仙島重地,豈容你撒野,還不快快束手就擒?!?p> 趙云的提示聲音傳出后,越來越多的弟子發現了這位不速之客,許多自認為有些實力的都跑了過來圍攏住入侵者。
“你個小娃娃,你孫外公撒野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猴子那賊兮兮聲音響起。
“放肆,看槍。”
弟子之中有許多外出歷練,就連親傳弟子也不例外。此時留下的數量并不是很多,不過守護殿的正副殿主顯然是走不脫的。
此刻,正是心高氣啊的守護殿副殿主,神威天將馬超,挺槍上前要戰大圣。
李大壯看的一陣心慌,那猴子有多厲害他可是再清楚不過,要是真把猴子惹怒他這個弟子可遠遠不是對手。
不過卻也并沒有阻止,猴子的確桀驁,但性格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面對對手來說,很少一上來就全力以赴的拼生死。
能夠和猴子過招的,不論是人神妖魔,猴子都不會輕易傷他們的性命。雖然馬超肯定不是孫悟空的對手,但想必猴子出手會有分寸。
猴子嘿嘿一笑:“俺老孫五百年沒和人交過手了,正好抻抻筋骨。”
說罷,從耳朵中掏出金箍棒,一步跨前和馬超打了起來。
兩個在島上,一沖一撞,賭斗輸贏,這一場好殺。
這個是齊天大圣脫災難,那個是神威天將入仙涯。棒來猶如龍戲水,槍走卻似鳳穿花,槍棒交加無深淺,兩相乍逢怎相容。銀槍快,鐵棒兇,兩相馳騁各顯能??傲w猴王真本事,鐵棒翻騰自運籌。
馬孟起與大圣交手三十合,漸漸抵擋不住,敗下陣來。又有趙云挺槍上前抵住。
大圣也不在意,鐵棒呼嘯而至,盡顯身手之能。這一場又有些不同。
同為槍中豪杰客,兵器各異人不同。神武將軍長槍挑,大圣鐵棒劈手迎。棋逢對手難藏興,將遇良才可竟功。棒架威風長,槍來野性狂。這一個反反復復,有千般解數;那一個來來往往,無半點放閑。
斗罷四五十合,趙云兩邊臂膀漸漸酸麻,料定抵敵不過,虛晃一槍就要退卻,自有其余師兄弟頂上。
李大壯在半空看的真切,不愿讓他們再打下去,以免惹出事端。將身形一閃,直接到了兩人中間,接連使了顛倒陰陽、震山撼地、挾山超海幾大神通,將兩人兵器阻擋住。
“大圣且莫動手,小徒無知,不識大圣真容,還望大圣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