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為了消磨一部分恐懼
以前以為成長是一件特別漫長的事情,可誰也沒想到有時候的成長會在一瞬間。
一個悠閑的午后,我獨自坐在自己家的院壩里曬著太陽,看著山林間青翠碧綠的樹木,不由的憧憬未來。
一個人的院落,養一條狗,三五只雞鴨。早間下到田間勞作,晚間便坐在搖椅上喝茶,誠然一副歸隱田園的生活。
當然,憧憬必然美好但也不如現實生活更有意義。比如你小時候擁有五十元錢,你會高興好一陣子。令你高興的是這五十元可以讓你這一周買很多辣條、汽水飲料等。但是現在你有五十元錢,它能帶給你的僅僅只是三天的飯錢。變得不是曾經那張綠顏色的五十元,而是它現在所帶給你的需求。
小時候人人都想快點長大,好擺脫父母的管教,我小時也不例外。唯一慶幸的是,我父母離異的早。父親從小就不喜歡我,自然也就不管我。那時候在鄉下讀書的日子里,時常我都會想,我是不是垃圾桶里撿來的。為什么臟活累活都是先輪到我。
那段日子里讓我覺得最艱難的便是初中的三年的某些時期了。第一年的時候,我哥便輟學到宜賓親戚家學技術。那時候,鄉下的大宅院便只有我自己住。一開始,感覺各方面都還好。自己沒事可以在屋遍的空地里種點四季蔬,或者上山砍點干柴回家,一切都井然有序。
第二年開始大哥學技術的費用漲了點,但他學的還挺不錯。而我在家也過得還好,就是每個月500元的生活費有點不夠用了。因為當時離家比較遠,所以就寄讀在學校宿舍,周末才回家。
因為沒有多少時間在家,菜園子也因疏于管理雜草叢生了。而家里也像那種深山幽谷里常年無人居住的老房子一樣缺少生氣。
第三年因為種種原因,我只好搬離學校。每天蹬著我的“大黃蜂”,一輛捷安特ARX 3山地自行車往返于山間公路。
那時候雖然接受了科學教育,但對于牛鬼蛇神這類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故事仍有敬畏之心。有次晚自習在和同學討論過鬼故事后心虛不已。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便看見了疑似的事件。那天晚上十一點左右,原本處于淺度睡眠的我忽然聽見了有什么東西在撓泡沫板的聲音。
我睜開眼睛一看,一個類人型的東西正在抓撓泡沫板。不知道它是否也看見我在看它,在我偷摸手電筒的時候,它停下了抓撓的動作,不慌不忙的往后退去。但與人往后退不同的是它往后退不是一步一步的退,而是前一秒在你面前,后一秒就出現在另外一個位置,大概也就一步的距離。
當時可是把我嚇壞了,在床上不敢動也不敢出大氣。最后當我拿到手電照向它的時候,它就從我眼前完全消失了。
這件事到現在也沒找到合理的解釋。但現在反觀這類事情倒不如以前那樣害怕。也許這便是成長所帶給人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