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能解答自然的最終秘密,這是因為歸根到底,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要解答的秘密的一部分?!?p> ——馬克斯.普朗克
雖然已是子夜時分了,但風一的客廳內仍是燈火通明,那首悠揚而激情的《禱告》之歌聲已被美輪美奐的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所替換,這首清遠悠然的弦樂在竹墻環(huán)繞的大廳內繞梁盤柱、余音裊裊……
接著上次的科學話題,風一開始滔滔不絕地聊了起來:
“我們曾經(jīng)談到大到描述宏觀宇宙天體的廣義相對論,小到發(fā)現(xiàn)微觀世界里亞原子粒子的量子理論。在我們的地球上現(xiàn)如今標志著科學前沿的這兩大學說,在最基礎的層面上構成了我們人類現(xiàn)階段對宇宙天體及物理學的全部認知。迄今為止,我們地球上的不少科學家都在探尋著使這兩種理論能夠完美結合的大統(tǒng)一理論,因而‘弦理論’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p> “弦理論?”我饒有興致地問。
風一看了我一眼,然后把頭轉向大廳中央的方向,示意我把目光集中在那個以前曾經(jīng)映現(xiàn)三維立體影像的地方。他右手向前一揮,在空中做了一個自左向右的弧線手勢,眼前頓時閃現(xiàn)出一個透明的圓形光罩,光罩內呈現(xiàn)出一組由電子圍繞著原子運轉的三維物理模型景觀。電子以粒子的形式勻速地在原子周圍運轉著,它運轉的速度顯得很快。
風一再次伸出右手,用食指指向正在高速運行的電子,一束白色的光從他的指尖兒射向正在轉動的電子,他的食指輕輕向左一撥,只見那高速運轉的電子瞬間放慢了轉速。這樣被風一調整后的轉速,正好適合于我肉眼所觀察的速度,我能夠很清晰地觀察到電子緩慢旋轉的各種角度。忽然間,我看到圍繞著原子轉動的電子顆粒突然消失了——它不見了,隱身了……接下來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圍繞著原子周邊空間所形成的一片片像是河中波動的漣漪,這種像音弦一樣顫動的微波像淺淡而又透明的水紋一樣不易被肉眼發(fā)現(xiàn),我只有專注地盯著它時,它才會被隱隱看到。
正當我開始聚精會神地觀察著這種波弦般的漣漪時,它突然又變回原先粒子的樣子,它始終應時地運轉著;時而變成轉動的電子粒子,時而變幻成瀲滟澹澹的波弦。
“風一呀,這種現(xiàn)象難道就是量子物理學家們常說的‘波粒二象性嗎’?”
“是的,你觀察的沒錯,我們的科學家們當時觀察電子在圍繞著原子轉動和跳動時,它時而表現(xiàn)為粒子,但它又時而將粒子的運動形式倏然變幻成神秘莫測的波弦?!憋L一說。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不穩(wěn)定的情況呢?”我問。
“這就是造物主給當今的物理學家們提出的又一詭異的難題,祂總會不斷地以各種方式與科學家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當然,也有些科學家開始從物理學領域中發(fā)現(xiàn)了似乎可以替代上帝語言的大統(tǒng)一理論,比如說‘M理論’,比如說‘弦理論’。所以,我們科學界的巨匠霍金先生在其物理學著作《大設計》中毫不諱言地聲稱‘上帝不再被需要了’。也即是說造物主是不存在的,宇宙的終極存在元素只是一種波弦的存在——他的意思是指:宇宙中所有組成三維物質世界的分子、原子、甚至是亞原子粒子(電子、質子、中子、夸克等)都是這種弦的各種不同振動的結果,整個宇宙的存在其實就是一首興云致雨、恢宏雄壯的弦樂交響曲?!?p> 說罷,風一抬起手向原子物理模型的投射影像輕輕一揮,眼前的三維立體光影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緊接著,他伸出右手、掌心朝向大廳那些排列整齊的竹墻做了一個環(huán)掃動作,一束白光從手心投向環(huán)繞大廳的竹墻,這些林立于大廳的竹林在霎那間變幻成一束束時隱時現(xiàn)的震動的竹形光弦,每根竹子在其空間里都變成了漣漪般的波弦。隨著竹影波弦的頻頻閃動,它們整體發(fā)出了一種清雅異常的弦樂之聲,此弦樂雖不像人類音樂家主觀創(chuàng)作出來的曲調,但聽上去卻令人感到格外的寧靜與悠然,那聲音好像來自于宇宙星際中的一種廣闊而深遠的旋律。
這時,風一沖我說道:“怎么樣老弟?這些由竹子的波弦振頻所發(fā)出的旋律聽上去是什么感受啊?”
“這個也太震撼了,聽起來真像是竹子本身的靈魂在吟唱啊,這樣的弦樂是非人類音樂家所能及的呀,它的聲音總感覺像是來自某個銀河系外的星際文明所演奏的?!?p> “哈哈,你形容的很形象呀,”他沖我笑了起來,“這些波弦的不同振頻和共鳴,創(chuàng)造出不同性質的亞原子粒子;假若我們撥動了這個弦的不同的振動頻率,之后就會產(chǎn)生不同振頻的微粒子,如:中微子、介子、夸克、強子、膠子、輕子等等……這就是我們當今地球上的量子物理學家們的重大發(fā)現(xiàn)呀。”
“那么你認為當今這些科學家的科學理論與發(fā)現(xiàn)在客觀上更接近現(xiàn)實存在嗎?這些理論是否仍是科學家的邏輯推理與猜測呢?”我進一步問道。
“嗯,問得好!”風一舉起食指輕輕向上晃動著,“我們現(xiàn)階段的科學家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科學理論永遠屬于地球文明所習慣的三維邏輯思維;他們一邊靠科學儀器,一邊靠物理及數(shù)學邏輯思想去推理和計算——這些永遠是人類的頭腦邏輯在運作,它與體驗客觀真理無關;頭腦只是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總是容易陷入局部的分析,缺乏宇宙整體觀及合一意識。
“我們要想獲得真知的切實方法,終究要歸于親身體驗和感悟宇宙的運行之道,而頭腦只不過是一個輔助工具。因為我們眼前的物質存在必須要經(jīng)過人這個觀察者的參與和體驗,但我們的科學家往往忽略作為人這個觀察者對物質世界存在的影響?!憋L一說著,緩步走到大廳北面的池塘旁,開始觀賞著水池中悠然自在、徐徐游弋的鯉魚。
我也站了起來,慢步走到風一的身旁,“這么說來,科學家們也不能真正解釋出世界及宇宙的客觀存在規(guī)律嘍?”
“是這樣的,”風一轉過身來用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曾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之一的布朗克(德國)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他說:‘科學不能解答自然的最終秘密,這是因為歸根到底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要解答的秘密的一部分?!硪晃蛔钪奶祗w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也說過另外一段話,他說:‘世界物質是獨立于人類觀察者的客觀存在。’現(xiàn)在幾乎在地球上的所有科學家,他們的邏輯思維方式都大至歸于這兩種看待世界的方法——一個是‘唯物質存在論’,另一個是‘唯意識存在論’。然而,量子力學中的‘波粒二象性’的矛盾現(xiàn)象似乎從某種角度是對后者的注解與肯定。
“而另一位量子物理學家惠勤的表白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世界物質依觀察者的存在而存在?!@句話也正和禪宗公案中的那句話同出一轍:‘風動?幡動?還是心動?……’總之,人類正面臨著對眼前的物質世界做如何判斷的選擇,這個最終的選擇將會使人類的意識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從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科技時代。”風一開始在池塘邊度起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