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炎黃出孤寡,欲相爭斗,殺遍天下恨難銷。
神農尤弱始得北,軍民潰散,了卻群生魂歸草。
黃炎去后萬千載,天下異變孰能料?
水襄山陵千百尺,食盡人間饑苦妖。
聞說自舜當道時,天水始泛人尤苦。
大鯀無能方圍堵,次施次落現唐突。
水情幾載未削消,舜怒殺鯀重用禹。
群臣皆恐鯀遺子,他日揭風反復出。
舜仍淡然深信之,以鯀之務重歸禹。
禹改入兮為出兮,奔奔散散十余歲。
多于戶兮而不見,妻子盼兮而不道。
待澇重歸大鼎時,盡分禹功將謝幕。
舜恃長深不獨政,暗明禹功不可分。
尋得天下大吉日,自卸己位將禪禹。
翻譯:自古以來,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本是一個人。他們率領著部落互相爭斗。好像殺便了天下仍難銷其沖突。
神農氏勢力弱小,打了敗仗。軍心潰散,民眾逃離,他也嘗盡百草而亡。
在黃帝和炎帝之后幾千年,天下的異變誰又能預料得到?水漫上山陵千百尺高,各種饑餓的妖怪出來禍害人間。(我)聽說在舜管理(部落)的時候,洪水泛濫,人民困苦。治水的鯀無能只知圍堵,不久便失敗,唐突不斷。水情過了好幾年仍未得到削弱,舜大怒殺了鯀,將治水大業交給鯀的兒子禹。群臣都怕禹是鯀的兒子,若是他日報仇,恐怕會場起一些風浪。但舜仍然很相信禹,將鯀的任務交給了禹。禹將“堵”改為“疏”,并四處奔波十余年。他三顧家門而不入,妻子兒女盼望他而不說出口。待到洪水疏通之后,禹的大部分功績到此結束了。舜自恃年長,不能獨攬政權,心中暗自明白禹的功勞不可分割。他找了一個大吉之日,自己退位將首領之位讓給了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