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竟如此之齊,王拱非常人也。”曹操的評語也比較中肯,說實話他挺欣賞王拱的,可惜的是他不能為己所用啊。
“燕人張益德在此,曹賊受死。”曹操的大軍正打算撲上城去,一舉拿陽平關,卻不曾想一個聲音從左翼傳來。
曹操轉頭一看,立馬便認出了此人,正是當年當陽橋下三聲怒吼斥退他二十萬大軍的張飛張將軍。
“子孝,汝先領兩萬軍先行攻城。其實人等,共對張飛。”相比下小小的陽平關,張飛顯然在劉備心目中的份量更重,如果他曹操能夠借此殺掉張飛,無疑是斷劉備一大臂膀。
“得令。”對于曹操的命令,曹仁沒有絲毫的猶豫,當下就帶領兩萬人準備攻城。
“某拿張賊。”曹操帳下有一將領率先請命,要拿下張飛。
“汝為何人?”曹操顯然不認識這名請命的將領,甚至曹操從未見過他。
“伏正。”伏正很簡短地回答了曹操的問題,然后也不等曹操同意,沖馬直奔張飛。
“張賊受死。”伏正顯然對自己的實力非常自信,在他看來以自己的實力打敗張飛輕而易舉。
然而,他明顯小看了張飛。他沒有辦法短時間拿下張飛,張飛的實力比他的預估還要高上許多。
說實話,張飛也是非常感驚的。這個世上能跟他張飛打得不分上下的沒有幾個,關羽算一個,馬超算一個,趙云也算一個,但是此時居然跑出一個能與他打得平分秋色之人,著實不可小看。
但是張飛也不會因此打敗自己慣有的打法,依舊是強攻的戰術,打算一舉拿下伏正。
相較于張飛,伏正的打法更趨于穩扎穩打的類型,該攻就攻,該守就守,不露一絲破綻。
“拿命來。”兩人對陣了幾近三十多個回合,張飛顯然顯得有些著急,于是加快自己的進攻頻率,勢必要在五回合之內拿下伏正。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縱使張飛如何強勢的進攻,每每都會被伏正滴水不漏的防御巧妙化解掉,竟不能傷伏正一分。
張飛頓時有些著急,畢竟自己此來的主要目的就是救助陽平關,如果被這個叫伏正拖延太久時間,陽平關很有會陷落,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所以張飛便使上全身的力氣用力向下一揮,張飛打算一鼓拿下伏正。
但伏正的武藝也是世間一流,很快便做出了反應,只見他將刀一橫,堪堪擋下了張飛這一招。
見一計不成,張飛的心中又思一計。兩人繼續戰了二十多個回合,然后張飛佯裝不敵,縱馬向后逃竄。
伏正何許人也?又怎會不知這是張飛的計謀。但是他并沒有絲毫慌張,反而打算將計就計,縱馬追了上去。
見伏正追了上來,張飛自以為絕對是伏正中計了,心下頓時一喜,看來自己此番可以斬殺曹操一員大將了。
見伏正的馬匹離自己越來越近,張飛突然攻殺過去,打算殺伏正一個措手不及,一招殺了他。
但是卻不料伏正早有預料,用刀擋下了張飛這一招。
頓時張飛感覺異常吃驚,這個伏正確實有一套,居然提前窺破了自己的計劃,簡直是不可思議。
“吾軍何時有此等之將?”哪怕是虎癡許褚,也未必是張飛的對手。可這名名為伏正的年輕后生,居然可以與之相較,看來他曹操真是又平添一員虎將。
“徐晃、李樂,汝等二人同去,共對張飛。”曹操顯然還是害怕伏正有失,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虎將就這樣失去了。
“謹諾。”兩人也明白曹操的惜才之心,顯然是害怕伏正有失,派他們兩個一起上提高勝率。
“以軍師之意,此番吾可降張飛否?”張飛也算得上世間名將,曹操好久以前就希望他能夠為自己所用,但是每每不能如愿。但今番卻有了個最好的機會,徐晃、伏正、李樂三人聯手,必能生擒張飛。
“不可。”程昱也算是個明白人,他看事情總是看得很透,“民有謠言,劉、關、張于桃園結義,生死與共,永不分離。昔日大王所以降關羽者,蓋云長失劉備之蹤矣。今劉備位于成都,張飛定知矣,怎可降之。”
“仲德之言有理。”曹操還是相信了程昱的話,畢竟張飛也算得上忠義之人,要他投降比登天還難。
本來按照曹操的預估,三對一必然是輕松無比,卻不料李樂一個照面便被張飛挑落馬下,瞬間變成了二對一。
不過此時張飛的壓力的確很大,徐晃、伏正的實力都與自己相差無幾。若是一對一,張飛不會懼怕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但是兩人同時出手,張飛應付得便有些吃力了。
“殺。”劉備的大軍也及時來臨,從曹操軍隊的左側沖殺過來。
徐晃、伏正也因此撇開張飛,與劉備的大軍大戰。
“殺。”曹操也絲毫不懼,這雖然好像是他第一次與劉備似此般的大軍沖殺,正好讓劉備見識見識他曹操的實力。
大軍沖殺,如此般的戰法在戰國時并不少見。但是自入漢以后,這種戰法就很少應用,因為這種戰法,實在是兵法中的下下之選。
但是即便如此,劉備與曹操還是這么做了。他們是敵人,但又何嘗不是彼此知心的知己?如果并非知己,當年青梅煮酒之時曹操為什么獨推劉備與自己為英雄?要知道,當時袁紹、袁術、劉表等人的勢力都要高過劉備。
可是那個時候,曹操就知道劉備并非池中之魚,而是一條蛟龍,他如果一旦得勢,便是曹操此生最大的對手,沒有之一。
而在劉備眼中,曹操也不僅僅是漢室之賊,劉備也經常在諸葛亮的面前稱贊曹操(參見《后出師表》),他對曹操也是非常欣賞的。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們是對立的敵人,而且一世之敵。如果此世不是亂世,他們也許會成為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