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對周刊記者強調,國家信任上海,給予諸多先行先試的政策;上海挺身而出,不負眾望創佳績,主因有二。
“文化層面上,海派文化兼容并包,向與西方有所契合,對其吸引力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發現跨國公司、國際金融機構特別青睞上海。
制度層面上,上海治理有序,規則透明,講理守法,優越的營商環境讓國際投資者放心。
這兩個層面的優勢,確保上海在執行國家戰略的時候,相對更易成功。
因此,中央政府會把不同時期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些帶有試驗性質、探索性質的‘國家使命’,放置上海。”
示范者:從容不迫,快準狠辣!
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開會,上海話題頻現——重托面前,申城責無旁貸。
“國內領先”不再令人滿足,“全球卓越”,才是前進的方向。
“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再出發,以更大的責任擔當、更好的精神狀態當好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在翁祖亮看來,建設自貿港的任務,重在對標全球開放水平最高標準,向世界亮出中國方案。
對標全球最高,是政府職能的轉變,甘當“引路人”,也甘當“店小二”。
而被稱為“改革高地”的自貿區,正是上海這個國際化魔都。
始終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改善優化的實例。
2016年元旦,自貿區在全國率先啟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對116項審批事項按照取消、改備案、告知承諾、提高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強化準入監管5種方式實行改革。
2017年3月,浦東又在全國率先實施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企業只需在互聯網上遞交材料,五個工作日內即可拿到備案證明——對于追趕潮流的愛美一族來說,能夠第一時間“買買買”,到手國際最in化妝品,絕對“喜大普奔”。
去年12月,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方案,在自貿區先行先試“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一改醫療器械產品注冊和生產許可“捆綁”模式。
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以單獨申請醫療器械注冊證,然后委托給有資質和生產能力的企業生產。至此,“證照分離”改革再升級,企業、百姓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浦東新區全年外貿進出口達17594.88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這一年,全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0.9%。
2017年上半年,浦東進出口9531.2億元,同比增長20%,占全市貿易額的比重為60.7%,增速同樣領先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