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p> 人性本善是由孟子所提,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性善論”。
“人之生也固小人?!?p> 人性本惡是由荀子所提,荀子認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惡、利欲等情緒欲望。
存在某一物,也就會存在其對立之物。
就如同道家之太極,陰陽相合。
陰陽相互,共存共亡。善惡相稱,各現各隱。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極善之人,只要是人就必定需要用其它生命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如果從自然法則來看,這是生存條件,與人性無關。
世界上是否會存在極惡之人?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存在的。惡人的內心也會軟弱之處,或許是父母、愛人、子女等。
非正常情況就是心理疾病,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人非人,性非性。
人性并不應該只有“本善”和“本惡”之論,人性善惡共存,一般情況下是無法達到善惡平衡。
人性善惡共存,一種善壓惡、一種惡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