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言蹊時刻摩搓著無事碑,驟然想到一個事兒,那就是她刷無事碑的頻率,居然超過了刷手機的頻率!
嚴格說來還挺好的,無事碑能給她創收不說,還不傷眼睛。
對宋言蹊來說,無事碑就好似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玩具,每一局刷出來的結果都有可能讓你意外,當然也有可能讓你失望。但總的來說,確實似有無限魔力,讓人欲罷不能。
比如現在。
奇怪了,今天也不是逢八的日子,怎么有東西過來了?
不明白也不用糾結,其實不準時給人的感覺更好,哪怕是求助呢,也讓人有驚喜的味道。
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一看,三大麻袋的干蘑菇!!!
宋言蹊頓時覺著眼前一黑。
之前的堅果還能轉手給干果店,這干蘑菇,讓我上哪兒找渠道去?總不能在清風齋門口擺攤吧?
當然,不管東西好不好賣,只要送過來的不是木柴大糞這些太過分的東西,宋言蹊覺得都應該鼓勵。
就像這干蘑菇,雖然不好賣,但只要能賣出去,最后肯定不止一個銀鐲子的錢,怎么算都是賺的,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總的來說,貴的、好賣的,就多鼓勵點,便宜不好賣的,就少鼓勵點。
這樣鼓勵著鼓勵著,說不定哪天,對方就給送個汝窯過來呢?
順手給對方發了個鐲子,宋言蹊開始想出貨的法子來。
零售肯定不行,這三大麻袋的干蘑菇壓得很實,量很大,還是只能賣給那些個門店。
這干蘑菇和堅果還不一樣,堅果的價格比較透明,網上就能查到個基本。干蘑菇就不行了,有很嚴重的季節、地域限制,品種、品質不同價格相差也很大。
只能先摸到門店,再一家家的詢問比價了。
宋言蹊又是在網上搜,又是在本地論壇里求助,最后終于摸清楚,原來賣干蘑菇的門店一般都在菜市場里面。
難怪自己腿都跑細了也沒找到,每次都是下班后去找的,這時候菜市場都關門了,怎么可能找得到?
再然后就是打聽價格。
宋言蹊老家不產這種蘑菇不清楚,原來這種干蘑菇還是正兒八經的山珍!最起碼價格達到了山珍的地位了。
零售價180/斤。
宋言蹊:???
臥了個大槽!
無事碑里面的蘑菇品相極好,曬的也極為干燥,蘑菇的品種也純正,香味濃郁。收貨老板一口開出了130/斤的價格。
要是多跑幾家,多磨磨嘴皮子,這價格應該還能往上走幾塊,但沒必要費那個事,這價格足夠了。
130/斤什么概念?宋言蹊飛快的按了下手機上的計算器,三大麻袋估計有八/九/十斤的樣子,那就是妥妥的一萬多塊錢啊!!!
合著三袋子蘑菇抵得上堅果的兩倍多!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這種生意還可以有。
手快地給無事碑那邊又發了個鐲子過去。
收貨的小老板也很高興,加了宋言蹊的手機號,說以后有這生意還找他。
宋言蹊看著手機里的銀行卡余額,無事碑到手不過三個月時間,就實實在在的存了將近四萬塊錢。還有即將到來的年終獎和十三薪,就算扣除過年回家的花費,過年前存到五萬妥妥兒滴。
一想到離自己的小房子又近了一步,宋言蹊真想給無事碑磕個實實在在的響頭。
*
林敬之聽著外面小弟嗷嗷的叫聲,覺得安心無比。經過前幾日的陡然生病事件,他再也不覺得小弟的聲音吵了,院子里太安靜了反而心慌。
“三娘在啊?”林氏在娘家時在家排第三個,故不少人稱其‘三娘’,主要林家莊的媳婦婆子算起來都是‘林氏’,區分不來。
“在呢在呢,幺姐有甚事?”林氏從堂屋迎出來。
“沒甚,家里今日燉蘑菇,想著你家估計沒有,給送點過來嘗嘗。”
冬日里菜品短缺,林家莊的女人人在這里繁衍了不知多少代,早就有了準備。秋日里上山除了撿山榛子之外,再有就是采蘑菇了。
鮮嫩的蘑菇朵現吃,張開了的蘑菇傘就曬起來,冬日里沒菜時再拿出來燉,又香又鮮。這邊冬日長,基本家家戶戶都存了不少蘑菇。
這幺姐也是個妙人,早先他兒子林大栓給林敬之賣山榛子時她便在心里琢磨,都是山上出的東西,山榛子能賣錢,那蘑菇能賣錢不?
后來遭到她丈夫一頓懟,說甚‘山榛子能運出去,你這蘑菇放一天就爛了,能賣哪兒去?’
這幺姐還是不死心,鮮蘑菇運不出去,我曬干了,總可以運出去了吧?農戶人家能掙到錢的地方有限,只要有這個可能,幺姐都愿意來試試。
“家里沒人上山,今年確實沒存下蘑菇。”林氏很高興,家里能添口新鮮菜了。“這么多呢?”
不怪林氏驚訝,幺姐送過來的蘑菇足足有半袋子,不說嘗嘗,都夠林家三口人吃上一個月了。
心里沒有底氣,幺姐的話講的結結巴巴,“這不是…還有東家么,也給東家嘗嘗,都是山里產的東西,說不定喜歡呢。”
林敬之是聽到這話后從書房出來的。
這蘑菇,確實鮮香,但要給仙家的話太少了,拿不出手。
“幺嬸,現下大雪封路,東家的商路要立春后再跑,更何況我也送不過去。”林敬之拿出老早說過一遍的話,山榛子送不出去,干蘑菇肯定也送不出去。
“幺嬸知道,這不想著先給東家嘗嘗,要是東家喜歡,春日里山上還有春蘑菇,不就可以賣了?”在家琢磨了一兩個月,這點老早就想到了。
林敬之沒有一口答應,而是轉移話題,“今年我家事多,干菜蘑菇都沒來得及準備,幺嬸家里還有多少干蘑菇?我買點自家吃。”
“吃點蘑菇哪能收你的錢?要多少,我叫大栓給你送來便是。”一個村里的,還是親戚,一點山貨還收錢,眼皮子也太淺了。
“我想多買點,多琢磨幾種吃法,明年開春時再好和東家說,看能不能賣出去。”林敬之在心里琢磨了幾遭,細語慢言地說道。
“哎!”幺嬸用力拍了自己的大腿,贊嘆,“難怪大家都說敬之你腦子好使,這大戶人家搞不好還真不知該怎么吃,可不就得琢磨琢磨?覺著好吃了,可不就來買了!”
“家里存了好幾麻袋呢,我叫大栓給你多送點過來,就不提錢的事了。”只要這路子能走通,往后每年都能賣錢,不在這一會。
“一碼歸一碼,還是跟山榛子一樣,三十文一袋子,給我送四袋子過來吧。”林敬之從來都不是個愛占便宜之人。
一聽到要四袋子,合計一百多文,幺嬸也不推辭了,舍不得,家里三媳婦和四媳婦都懷上了,正是缺錢的時候。想到大伙都說林家今年收山榛子掙了不少,便咬咬牙應下了。
林敬之收到東西后挑挑揀揀,不好的留著自己吃,好的規整了三大袋子,給神仙送過去了。自從小弟的事之后,他便改變了很多,神仙能急我之所急,我便竭力供奉。
林氏看著家里少了的蘑菇,都沒開口問,就像對待那天狗子吃的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