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榮念及此處,心意已決,手上更是凌厲。不遮不守,一只鋼拐招招不離那蒙官的要害,均是以命搏命的狠辣招數(shù)。口中叫道:“郭姑娘,你先走。我來攔住這蒙狗。”
郭襄哪里肯聽,手中劍招不停,“我雖是女子,卻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今日雖與前輩初識,但既然同仇敵愾,便是好朋友了。若是棄友而逃,他日有何面目去見我爹爹和楊大哥。”
那蒙官聽得兩人言語,料想這女子口中的楊大哥,便是那楊過了。心下更是大喜,如能生擒這女子,定是大功一件。
便出言到:“這位郭姑娘,你年紀輕輕,尚有大好年華,何苦于此荒山野嶺,與這行將就木的老頭子同死呢?不如束手就擒,我必不傷你性命。”
“呸!我父母兄長,均是何等樣人物,大宋好兒女,豈能降于你這狗賊?便是今日戰(zhàn)死于此,也好過落入小人之手,茍活一世。”
“哈哈哈~”吳之榮聽得此言,出聲長笑,喝到:“不錯!我大宋好兒女,敬重的是氣節(jié)大義,佩服的是江湖英雄,到是你這狗賊,早該束手就擒,免得他日我朝大軍收復(fù)山河之日,落得個死無全尸的下場?!?p> 又苦勸郭襄離去,保全有用之身,郭襄只是不聽。
幾人又戰(zhàn)了一會,吳之榮畢竟年過花甲,體弱神衰,漸漸不支,又向郭襄喝道:“蒙古設(shè)此圈套,欲除楊大俠,未能得逞,必定再生奸計。楊大俠若是一個不慎,命隕小人之手。吳某便是在九泉之下,也不肯瞑目的。”
見郭襄已有遲疑,又勸到:“郭大俠苦守襄陽,為我大宋藩籬,若你今日死于此地,我又如何對得起他?如若蒙古借你之死擾亂他的心神,使得襄陽失陷,我大宋江山淪落異族之手,漢家子弟慘遭屠戮,皆是你今日的罪過。”
郭襄雖知他是意圖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出言恫嚇。但擔(dān)憂楊過的安危,又思及爹爹素來疼愛自己,心下更是踟躕。
吳之榮大喝一聲:“郭姑娘,小老兒決不能讓你死于我面前,你若再不離去,不需這狗賊來殺,我立時自裁于此?!?p> 郭襄一聲長嘆,灑淚而別,攜風(fēng)陵往山下殺去。吳之榮又命徒兒護送二人下山。自己拼死纏住那蒙官。
兩個大漢一個開路,一個斷后,護著郭襄和風(fēng)陵下山,待殺到山腳拴馬處,兩人已身受十于創(chuàng),渾身浴血,將衣袍都浸得透了。
兩人請郭襄和風(fēng)陵上馬,對視一眼,同時舉手打馬。馬兒吃驚而走。兩人又回身往山上殺去。
郭襄勒馬不及,眼睜睜的看著兩人一同赴死,登時淚如雨下。
風(fēng)陵前世是一個遵紀守法的普通大學(xué)生,穿越雖已數(shù)月,但只是同郭襄習(xí)武趕路,尚未接觸江湖上的刀光劍影,哪里見過今日這般的場面。
蒙兵廝殺的狠辣,以性命糾纏敵人的堅定,義無反顧回身赴死的決絕,這一幕幕如走馬燈一般在腦海中往復(fù),有些害怕與悲痛,又有些震撼與自豪。
他記得前世金老先生在襄陽城里,借著郭靖的口說了一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蹦撬平褚慣@般,似吳之榮這般,似他那兩個徒弟一般的舉動,甚至是蒙官口中“暗通宋狗”的李家父子,是不是也夠得上稱一聲大俠呢?
他見郭襄神情悲慟,頻頻回首,也不知如何相勸,只隨她默然前行。
兩人想來此刻衛(wèi)州城中應(yīng)是天羅地網(wǎng),也不敢回城,又想到吳之榮此來,是為劉老太爺向楊過求援的,如今吳之榮生死未卜,自己理應(yīng)前去川西相助。以楊過的性子,如聽聞此事,也不會袖手旁觀。兩人便打馬往川西而去。
一夜疾行,待天色大亮?xí)r,又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這一夜又是激斗,又是趕路,兩人已十分疲憊。此時又道路濕滑難行,兩人便在林中栓馬飲水,又至道旁一座城隍廟中休息片刻。
風(fēng)陵風(fēng)餐露宿這些日子,本來到了衛(wèi)州以為可以休息幾日,誰知碰上這一場圈套,一日夜未曾合眼。又因此事,心中激蕩,已是支撐不住,沉沉睡去。
風(fēng)陵沉睡中感覺有人在推自己,他張開眼便聽見郭襄在耳邊低聲說:“有人來了?!?p> 郭襄拉著他至神像背后藏身。這鄉(xiāng)間小廟,神像本就不大,幸得郭襄身材纖細,風(fēng)陵又是個小孩子,也能容的下身。風(fēng)陵只覺一個柔軟的嬌軀緊貼著自己,又嗅到一股幽香,心中一蕩。
此時已是傍晚,風(fēng)陵竟飽睡了一天,兩人從神像背后偷眼望去,只見廟門口進來兩個人,一個蒙古兵打扮,另一個,正是昨夜荒山上那個絡(luò)腮胡子的蒙古軍官。
這蒙官似是受了傷,被扶著至廟中歇息。郭襄心神激蕩之下,手中一緊,抓的風(fēng)陵有些疼痛。風(fēng)陵忍著疼痛,不敢出聲。見兩人說話,便仔細聽去。
“大人,您的傷勢好些了么?”
“無甚大礙?!?p> “巴爾虎大人好生霸道,明明是他擅離職守,往衛(wèi)州城巴結(jié)國師,以致那兩人逃脫,卻如何怪到你的頭上,你殺了那老頭同兩個壯漢,立得首功,他卻不獎反罰,將你打成這般模樣?!?p> “不必說了,那逃走的少女是襄陽郭靖的女兒,于我國進攻襄陽大有幫助,巴爾虎大人立功心切,失望之下,手中略重了一些,不可心存怨懟?!?p> 兩人說了一會,不再出聲,半晌有鼾聲響起。郭襄聽得吳之榮同兩個徒弟已死,悲憤不已,又聽得這狗賊內(nèi)訌,受了重傷,又驚又喜。
待鼾聲響起,便輕輕從神像后轉(zhuǎn)了出來,緩步行至那蒙官身前,拔劍便刺。那蒙官聽得破空之聲,驀然睜眼,便欲舉掌相迎,誰想重傷之下,真氣不濟,竟是格擋不及。
郭襄一劍刺中他氣海,廢了武功。冷笑道:“蒙狗可知有今日么?我這便為吳前輩報仇了。”
那蒙官張口欲言,郭襄哪里肯聽,一劍梟首,那頭顱骨碌碌滾下地來。旁邊蒙兵方才醒來,翻身就逃,也被郭襄一步趕上,同蒙官作伴去了。
郭襄同風(fēng)陵為吳之榮報得大仇,心下大為歡暢。又恐還有蒙兵隨后尋來,便離了這廟,繼續(xù)趕路。
此時天色漸暗,夕陽的光穿過廟頂?shù)耐呖p,印在城隍老爺斑駁的臉上,顯得有些寶相莊嚴起來。
正是:陽間三世,積善作惡皆由你;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