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作者弄錯了暗能量本質,此章無意義。)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曾經半開玩笑地表示:“有多少暗能量專家,就有多少暗能量模型。”
這句話雖然有點夸張,但也不算空穴來風。或許有些人已經忘了,這是一部硬科幻小說,請注意不是魔法與科學的結合,是硬科幻!
為了實現劇情的復雜性,以及符合現實科學實際,作者有必要給予其一個較為合理可以自圓其說的宇宙模型:
一、暗能量具有負壓;
二、暗能量大小與空間距離正相關;
三、能量、物質、空間具有相同本質;
……
以上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模型積木,現在讓我們一起進行合理演繹。
參考大撕裂模型與虛粒子相關理論,大撕裂后期所有星系已被相互隔離,銀仙星系也即將迎來終結。
能量守恒定律保持不變,那么這么大的能量從哪里來,暗物質轉化?這是一個途徑,但或許遠遠不夠。(定量研究是歸物理學家的事,科幻做到自圓其說就已經夠了。)
虛粒子概念可以合理解釋如此龐大的能量從何而來――空間勢能(其實作者更喜歡空間質能這個稱呼)
我們假定到了這個程度轉化達到飽和,(定量研究是歸物理學家的事,科幻做到自圓其說就已經夠了。)那么此時空間距離達到最大,暗能量所提供的負壓達到最大值,大撕裂停止。
銀仙黑洞一直吸收物質,直到將“整”個星系吞下,包括暗物質與空間(上文講過物質、能量、空間本源一致。)當然并不是全部肯定還有一些產生逃逸。
一直到宇宙中的所有黑洞將各個星系吞噬,包括相互連接的空間。僅有微量空間與其所背負物質逃逸,(空間會不會產生熵增就不得而知,作者偏向于空間不熵增――熵增也需要空間作載體,等等天知道一塊空間會不會自我膨脹,這個問題還是不要去糾結了……在線卑微)。
此時屬于不同星系的黑洞分屬于不同的空間體系可以視為獨立系統。
算了還是假設空間不會自我膨脹并傾向于保持穩態能量密度,(現在的空間膨脹受大爆炸影響,屬于外力膨脹其爆炸邊緣空間能量密度大于穩態密度,等一等就不就是加速膨脹的原因嗎?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要不我們那空間傾向于穩態能量密度來代替暗能量理論?
這個想法還是想一想就算了,作者再次卑微。)否則負壓可以無上限增加。
此時銀仙中央黑洞存在于一片虛無之中,(請原諒我使用這個說法,因為此時空間已被吞噬。此時黑洞能量超過整個宇宙物質能量――空間質能)經過漫長的歲月,最終在大爆炸中死亡,形成一個全新的銀仙星系。(至于是什么樣子,定量研究是歸物理學家的事,科幻做到自圓其說就已經夠了。反正比銀仙星系大不了多少。)
這是不是一個新的宇宙大爆炸,既然如此讓我們開始反推:
多元宇宙模型成立,(多元宇宙→宇宙→銀仙星系所演化而成的小宇宙)我們現在這個138億光年的宇宙只相當于其中的一個星系或許更小……
只是兩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空間上的聯系),但不代表沒有間接影響。
好,綜上所述便是巫哲的整個多元宇宙模型,至于能不能用空間傾向于穩態能量密度來代替暗能量理論,作者需要去研究相關論文。至少前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宇宙加速膨脹只是在數字上有些湊巧。(定量研究是歸物理學家的事,科幻做到自圓其說就已經夠了。)
補充:是作者疏忽了,暗能量的概念是推動宇宙分離的未知能量,前文的空間傾向于穩態能量密度就算是成立其也屬于暗能量的一種。而且空間傾向于穩態能量密度似乎有點犯二元論的錯誤,其偏向于宇宙學常數暗能量理論模型,且按照主流科學家看法這算是第五種自然作用力的理論依據。
至于標量場模型,作者實力有限則不進行相關研究以至于誤人子弟。
鄭重聲明:本多元模型純屬虛構,僅用于構建該小說宇宙模型。
本模型主要科學原理如下:
能量本質(大爆炸模型),空間質能(虛粒子相關理論),空間傾向于穩態能量密度(宇宙學常數模型)……

李享鳴
寫小說哪有研究宇宙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