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一咬牙,拾階而下,穩(wěn)步向前。心中念叨著: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就算不是福……可也最好別是禍啊……
忐忑不安地往前走出去幾丈開外,也未見有何兇險異常。只是這大殿內(nèi)也同那片樹林一樣的死寂。趙康以前從未覺得安靜竟會也是一件如此瘆人的事!
但是這大殿既是人跡,也有燭火,畢竟與那自然生長的樹林不同,趙康還是確信這里會有人的。
趙康一邊向大殿深處走去,一邊朗聲說道:“請問,這里有人嗎?喂——有人嗎?Hello! Is there anybody there?”
空蕩蕩的大殿里響起趙康的回聲,卻不見有旁人應(yīng)聲。
趙康看到大殿兩旁的墻壁上燃燒著的并非蠟燭,而是一段段的木柴。
在墻上每隔一、兩丈遠(yuǎn)就有一個凸起的半爿石盆形狀的半圓形水晶石缽,里面放置了一段燃燒著的手臂粗細(xì)的黑色圓木,火焰旺盛,氣味馥郁芳香,竟然是與那假桃樹的香味差不多的味道。火光映照下,可見墻上也盡是石刻圖紋。
趙康走到墻壁前細(xì)看石刻,大多都是刻著佛本生的故事圖案,薩埵太子舍身飼虎,九色鹿、棄老國、魚本生、鳥本生之類的。
《佛本生故事》主要記述的是佛陀釋迦牟尼前生經(jīng)歷。釋迦牟尼在沒有成佛之前有多次轉(zhuǎn)生,有時轉(zhuǎn)生為人,有時轉(zhuǎn)生為動物。在四大部洲各處流傳的《佛本生故事》基本上是從梵語或混合梵語翻譯成各國文字的。
梵語是古印度上層社會流行的語言,而巴利語則是古印度普通大眾的語言,兩者相近,約有一小半相同,屬同一語系。當(dāng)年佛陀宣法用的就是巴利語。
巴利語在音韻及文法方面較簡略,而且沒有用來表記巴利語的特定文字,所以各個國家都會使用本國的文字來注音書寫。而趙康跟隨神寶真人學(xué)習(xí)背誦佛咒時,那些佛咒就是以梵文刊印并標(biāo)注南贍部洲的東方漢字注音。是以趙康對石門和墻壁上的文字雖然不認(rèn)識,但卻也不陌生。
趙康一路看過去,直到大殿盡頭,只見一個白石砌成的大長方形水池,水池中間是一個白石雕刻成的大蓮花臺。蓮臺上是一尊一丈來高的、白石雕塑的菩薩坐像。
水池外有一個祭壇,祭壇上擺放著許多供品。祭壇中間有一個大水晶石盆,里面燃燒著好幾段黑色圓木。祭壇下的黑影里,一個人影背朝趙康,面朝祭壇、水池,席地而坐……
趙康看不真切,也不知究竟是人是鬼,是死是活,遂恭恭敬敬、拿腔做勢地問道:“請問閣下可是此間主人?在下無狀,冒昧打擾,還請恕罪則個!”
那人并未答腔,仍舊坐在那里,紋絲不動。
趙康又上前兩步,火光下看得清楚了一些,背對著他的這個人身穿褐色葛衣,身形枯瘦,頭發(fā)灰白蓬亂,盤腿坐在一個大蒲團(tuán)上,也不知是入定了還是坐化了。
趙康輕咳一聲,道:“老丈?老人家?這位大叔?Sir?Hello!Excuse me?摩訶般若波羅蜜?”
趙康見這人還是沒有半點兒反應(yīng),便繞到他身前,去看他面容。
火光下,只見此人身材瘦小,穿的褐色衣衫乃是一件陳舊的葛麻僧袍。從相貌上看是一位大約六十多歲年紀(jì)的老頭兒,兩頰瘦削,稀疏的花白胡子,神色平靜,閉著雙目,似乎沒有一點兒出入息。
這老者結(jié)的是雙迦跌坐,雙手手心朝上,疊放在小腹前,結(jié)成定印。手心上托著一個比拳頭大些的銀色金屬佛菩薩像,依稀可見這小小的金屬佛菩薩像與對面那尊大型石雕菩薩坐像形貌相同。
趙康心中嘀咕道:“看這樣子不像是死人,應(yīng)該是打坐入定了……”一低頭,看見老者打坐的蒲團(tuán)邊上放著一個銅磬和一柄敲擊銅磬的小錘兒。
趙康也沒有去拾小錘兒,只蹲下身,彎起左手食指,用食指上戴著的亮銀大戒指在銅磬上輕輕一敲。
“噹——”一聲清脆悅耳的響聲久久回蕩,悠揚悅耳的磬聲中,那老者慢慢睜開了雙眼……
老者望著趙康,眼眸中流露出驚奇之色。
趙康見老者睜開了雙眼,簡直比見了“天開眼”還特么高興——總算是見到了個能喘氣兒的了!確認(rèn)過眼神,的確是活人!
“老……先生,你好!冒昧打擾了!請問,您老可是此間主人?”
那老者仍舊沒有出聲,也不再看趙康,而是垂下目光,去看那手上的銀色菩薩像。
老者將結(jié)成定印的手伸展開。右臂自自然然的隨手搭在盤著的腿上;左手掌托著菩薩像,置于左膝上,目光須臾不離那菩薩像,眉頭微皺,一臉苦思冥想的神態(tài)。
趙康見這老者如此專注地看著手中的菩薩像,以至于雖然驚奇于趙康的突然出現(xiàn),卻都不肯在他身上浪費一點兒時間,只那么匆匆瞥了趙康一眼,就不再多看他一眼,更是連理都不理他。趙康很好奇,遂也湊近去瞧。
趙康借著火光,湊近細(xì)瞧。他不敢再出聲,唯恐會打斷老者的思路。看他這副苦苦思索的神情,想必是在思慮破解難題神馬的。
所以趙康決定在這老者先出聲之前,自己決不再出聲了。沒必要非上趕著人家說話!人家不樂意搭理自己,好尷尬啊!
看這老者剛才的神情,決非是耳聾聽不到自己說話,就算是語言不通,亦或是個啞巴,那也該有個反應(yīng),比劃幾下吧?擺明了就是懶得搭理我好嗎!
這老者依舊沒有理會湊過臉兒來的趙康,完全拿他當(dāng)空氣。只是自顧自地皺著眉、瞇著眼,聚精會神地端詳著手心上的佛菩薩像。
那銀色佛菩薩像又被老者以左手托舉到與眼睛平視的位置。老者右手一招,火光竟然奇妙地改變了照射方向,更確切地說,是從火光中分出一縷光芒照在銀色小佛像上,燦然生輝……
趙康立馬兒對老者肅然起敬。這老兒非是凡人可比,難怪如此目中無“我”。
趙康在一旁也安靜的仔細(xì)瞻視這尊佛像。這是一尊立體菩薩像,只比成年人的一個拳頭略大一些。這尊菩薩頭戴五佛冠,一手持著鈴鐺,一手拿著降魔杵。
趙康對這尊菩薩的形象有些印象,以前肯定是在哪里見過這一形象來著,但是這菩薩的名號卻一時間怎么也記不起來了。
趙康心道:我這是沒有佛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