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精英難言兒子我當時看這個的時候,刷新了我的認知。很高興,你也喜歡《白馬非馬》
我對作者說:不過現在我沒有信心玩下去了,不知道什么增強了,什么削弱了,玩的的時候真的感覺太難受了。
今天,我幫媽媽炒菜,山藥哦。
原來燒菜這么簡單,向鍋里倒入水就可以了。不過,新問題是水開了多長時間后,山藥才已經熟了?
我對作者大大說:
有耳朵就可以,音頻無所不在。不過我還是有點不明白,靜止的東西也在運動?
Q:你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上是不是沒認真聽課?
A:啊
Q:糟了,我沒帶課本。
Q:我又回來了。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我對作者大大說:
睡前一小時,遠離手機,基本上就可以啦。
我在昨天做到了一半,我是在睡前45分鐘遠離了手機,然后晚11點準時入睡。
溫馨提示:舉例論證是不科學的論證方法,所以僅供參考。
++++我說:
Q:呵,還不是看臉
A:這是偶像派的魅力,不過你忽略了一點——TA是實力派兼偶像派
【筆記】
我向他們提問:“誰能告訴我沙特阿拉伯的兒童死亡率是多少?”
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35‰。”
“沒錯,是35‰。大家回答正確。這就意味著每一千個兒童中,就會有35個兒童在年滿5歲之前死亡。那么誰能告訴我馬來西亞的兒童死亡率是多少?”
“14‰。”
我繼續問道:“巴西呢?”
“55‰。”
“坦桑尼亞呢?”
“171‰。”
我放下筆,對大家說:“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如此癡迷地研究兒童死亡率這個指標嗎?這不僅僅因為我關心兒童,還因為這個指標就像一個巨大的溫度測試器一樣,測試著整個社會的溫度。因為兒童是非常脆弱的,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他們死亡。你們可以看到,在馬來西亞只有14‰的兒童死亡,那么這就意味著另外的986個兒童生存了下來。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父母和社會在細菌、饑餓、暴力等各種能夠危害兒童生命的危險因素面前,有能力保護他們。所以14‰這個數字可以告訴我們,絕大多數馬來西亞的家庭是有充足的食物的,他們的排水系統并不會污染他們的飲用水,他們具備基本的醫療條件,而且他們的母親們有讀和寫的能力。
我拿起了筆,對大家說:“請告訴我,沙特阿拉伯35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在1960年,沙特阿拉伯的兒童死亡率是多少?請查閱第二列數字。”
“242‰。”
當學生們說出242‰這個數字的時候,他們的聲音明顯變低了。
“是的,沙特阿拉伯的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難道不是嗎?
“兒童的死亡率從242‰降低到了35‰,而這僅僅花了他們33年的時間。這個進步的速度遠遠比瑞典快,我們用了77年才取得了同樣的進步。
“那么馬來西亞是什么情況?今天的兒童死亡率是14‰,那么在1960年呢?”
“93‰。”學生們回答道。他們的臉上帶著困惑的表情,開始仔細地搜索這些表格。這并沒有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在一年前我給那時的學生們上同樣課程的時候,我沒有給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具體統計數據。當時所有的學生都簡單地拒絕相信我所給出的結論,他們不相信整個世界在過去取得了如此大的進步。現在的學生呢,面對我給他們的鐵一般的證據,拼命地想辦法看看數據里面有沒有什么破綻,想找出我究竟是不是選取了一些極端的例子和特殊的國家來糊弄他們。他們無法相信這些數據告訴他們的這個世界的樣子。因為這些數據所展現出來的是一幅與他們腦海中存在的對世界的印象完全不同的圖畫。
這個學生可能以為我會覺得很驚訝,但是事實上我一點都不吃驚。這是典型的一分為二的論斷。我以前已經聽說過無數次這種論斷了。因此我并不驚訝,反而感到非常興奮。于是我們繼續對話。
“對不起,請問你所說的他們指的是誰?”
“我指的是其他國家的人們。”
“是瑞典以外的其他國家嗎?”
這時候坐在第三排的一個女生來給這位男生解圍了,她接受了我的挑戰,而且她回答問題的方式使我非常吃驚。她指著自己面前一張巨大的白紙,說道:“也許我們應該如此下定義:我們西方國家有更少的兒童和更低的兒童死亡率。其他國家的人們,每個家庭有更多的兒童,整體上有更高的兒童死亡率。”她在試圖解釋男生的觀念和我的數據之間的矛盾。而她采用的方法是非常具有創造性的。她給出了一個清晰的定義,用這個定義可以簡單地把這個世界一分為二。這使我非常開心,因為她徹頭徹尾地錯了,而且她將認識到,她的錯誤是可以被數據和事實來證明的。
“非常好,棒極了,棒極了。”我拿起我的筆,說道,“讓我們看看,如果我們根據你剛才下的定義,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分為兩組,我們只看平均家庭中的兒童人數和兒童死亡率這兩個指標。”
這是因為這張圖展示的是1965年的世界。那時我還是一個年輕人。這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今天你會用一張1965年的地圖來為你導航嗎?今天你會愿意你的醫生用1965年的頂尖科技來為你進行診斷和治療嗎?下面這張圖展示的是今天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
然而20年后,當我在丹麥的哥本哈根一個著名的電視臺接受采訪的時候,我又見到了這種熟悉的一分為二的世界觀,而且這種世界觀又多過時了20個年頭。在現場直播中,記者問我:“我們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窮國和富國之間的巨大鴻溝啊。”
我簡單地回答:“你錯了。”
然后我又一次解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現在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同樣不存在的是那一道橫在窮國和富國之間的鴻溝。在今天的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具體點說是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國家中,不是窮國,也不是富國,而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一種生活水平,并且開始過上更好的生活。極端的情況仍然存在,在一些國家,大多數人口仍然生活在極度貧困的狀態下,而另外也有一些國家,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富裕的狀態下,比如北美洲的一些國家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還有少數的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但絕大多數人口是生活在中間狀態的。
“那么你憑什么這么說呢?”這位記者繼續發問,而且明顯是想激怒我。他確實成功了,我的語言和聲音中都帶著憤怒,回答他說:“我的結論是基于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統計數據,這是不具爭議的,這些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所以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所有回答這道問題的人中,只有7%選擇了正確的答案:在世界上的低收入國家中,60%的女孩可以上完小學。
(還記得嗎?動物園里的大猩猩有33%的概率答對這道題。)大部分人“猜測”這道題的答案是20%。實際上,世界上只有在很少一部分國家——如阿富汗和南蘇丹——少于20%的女孩能讀完小學,而全世界最多只有2%的女孩生活在這樣的國家中。
事實上,在低收入國家中,預期壽命有62歲。絕大多數人可以吃飽飯,絕大多數人可以有干凈的飲用水,而大多數兒童可以得到疫苗接種,大多數的女孩可以上完小學。然而人們的正確率遠遠地低于大猩猩們33%的猜測概率。而且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最錯誤、與事實偏差最遠的答案,那些答案代表的是,這個地球上一些最悲慘的地方發生了可怕的災害之后才會發生的悲慘情況。

必也正名
我非常欣賞這位女生的定義,是因為它是如此清晰。我們可以用數據來檢驗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如果你想真正地說服某人他的觀念是錯誤的,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夠用數據來測試他們的觀念,這正是我打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