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境界是對應的,我所知道的功法最高也只去到了五階,六階功法可能只有大楚初代君王創立,傳言只在王室成員當中流傳。”
“功法階位只是說明以它作為模板,依葫蘆畫瓢最高能夠達到的實力層次,高階功法并不代表它在低階階段就一定比低階功法要厲害,這需要參考的就是另外的標準了,比如釋放能量的有效效率,是只有一成還是有九成,這可是云壤之別!”
“像我所學的「汐月」劍法,每一個階位強度對應的紋理,能量轉化效率在六成到七成之間,修煉至大成境界,將所有紋理都篆刻完成的話,實力大概是在四階中期。”
“這已經是教內數百年來收集到的最強的劍法了,也是教中最強的功法之一,教中上下將近一成的弟子都有學習過此劍法,可惜沒有誰突破劍法限制,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紋理構造,所以「汐月」劍法數百來未曾變動過。”
林夕將功法和秘笈的情況簡明扼要地說出來。
清月劍在手,手腕連連輕抖,劍刃流光,看過去全是殘影,利用三號將其放慢到一半速度,方不圓才得以看清清月劍的軌跡。
每一道殘影都是真的!
整體看上去是完整的舞動軌跡,只是速度極為迅速而已,實際上軌跡完全是分割成無數小段,一幀又一幀的停頓才顯示出殘影。
但是絲毫沒有靈氣的波動!
“境界的提升,紋理篆刻在體內和識海,會讓身體和神識都變得更加強大,才能支撐做出這些劍招,普通人的劍招做不到如此精妙,更加不可能有超強的威力。”
“像剛才這一式殘影,不是用來揮砍的,而是刺!靈氣收斂于一點,爆發出的強度會比一拳砸出,或則用術法轟擊強太多,只是范圍更小而已,一剎那之間刺出無數劍,同階護體功法之中鮮有能夠擋得住的。”
林夕對方不圓說著她的劍法,收劍入鞘,接著道:
“靈力的應用方式千千萬,是說不盡的。從血肉之軀,到神識意識,都有萬千手段,所以各方面都有涉獵,才能從容應對遭遇的一切。”
方不圓更加明白了,作為模板的功法是有上限的,只是大多數人沒有天賦,境界最后要么達不到功法上限,要么就是沒有能力將其完善拔高,另尋他法是多數人的選擇。
關鍵在于紋理,方不圓問道:
“紋理的知識內容存在哪里的?”
“之前好長一段時間你都待在藏書閣之中,也不知道你看見沒有,記載紋理樣式的書有好幾排架子,幾萬種彼此不同的紋理,”林夕回答,在懷中摸索,拿出一塊雕有長劍,刻著字符的玉佩,說道:
“這是「汐月」劍法的靈識玉簡,由三百年前劍法大成的一位前輩篆刻留下,你可以試試看。”
方不圓接過玉佩,按照林夕描述的方法,運轉那一絲靈氣往玉佩之中涌入。
注意力隨著靈氣而動,精神依附在靈氣之上,是為林夕口中的“神識”。
一片漆黑深邃,清幽無物的空間,如同置身在虛空,隨著方不圓靈識進入其中,漸漸地出現一道人影。
空有人形,沒有血肉,渾身上下晶瑩剔透,其內線條密布,那是脈絡,好幾處線條聚集交接之處,形成光團。
一柄同樣有著紋路的透明長劍被人影單手持著,由靜而動,舞動劍招。
時急時緩。
時簡時繁。
劍招簡單時同普通人所習招式一般,刺、劈、崩、撩、絞……
一招一式,或靈動若仙子起舞,或威猛如壯士開山……
說不出的韻味。
繁復時完全看不清與簡單時有何差別,但一招之后立馬有著不知放慢多少的招式重復。
如同林夕先前演示殘影一般,一招劍式之中蘊含無數變化不窮的動作,如同將復數次的劍招壓縮在極短的時間內一同使出!
蘊含的招式變化越多,一旦使出,對身體的負荷越大,同時要想控制劍招后續如何變化,神識要求也只會更強。
尋常人根本做不到!
沒有劍道天賦的修行者,估計也很難完全施展出此等精妙的劍招。
方不圓此刻對林夕的天賦有了進一步了解,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天才,陣法,劍法,都手到擒來。
有的人境界突破無望,就琢磨某一招一式,以此作為殺招,不過是不通過高強度的訓練,記不下招式變化,全面發展做不到,就只能想辦法專精一招一式。
虛空之中有著類似目錄的光影,寫著招式的名字,極其繁多。
方不圓可不打算這個時候挨著看一遍,直接找到劍法下篇中的一式劍招。
招式還是先前的招式,但方不圓額外感覺到一種壓力。
人影之中的線條開始亮起。
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位置!
嘣。
嘭。
咚。
忽遠忽近的聲音,強力而穩定的節奏,響徹在方不圓“腦海”,這一縷神識如同有著完整的軀體一樣,五臟六腑乃至其他的位置,隨同人影當中脈絡虬結,盤根交錯的光團一起鼓動。
宛若實質的靈氣流動的感覺,何時涌入多少靈氣,通過何處脈絡涌出,清晰無比!
光影之中更是浮現注解出每一條脈絡之中紋理之構造!
一道無形無色的靈氣最終從劍尖激射而出,一抹幽藍而銳利的劍氣悄無聲息沒入一塊顯現的石頭。
“嘭!”
本是無聲,方不圓腦海中想象出石頭炸裂開來的聲響。
無數道劍氣光芒四射,石頭被炸得粉碎。
方不圓這一縷神識恢復正常,這一式劍招已然演示完畢。
虛弱的感覺隨之而來!
虛無空間消退,方不圓睜開眼,虛弱的感覺真的存在,頭有一點兒昏沉。
方不圓在腦海之中回想,先前看過的幾式劍招竟有印象!
從林夕手中拿過清月劍,方不圓當即在棚子外面演練起來。
基礎劍招雖然看著還很生澀,但已不再是先前那樣蠻橫地胡亂揮舞劈砍。
嘗試觀看過的那一式繁復劍招,抬手時只做一記劈和刺的轉化便已招式用老,離千百種變化相差甚遠。
不過方不圓仍然感到不錯,觀看一遍劍式而已,居然就對其有了經驗體悟,只需再多加練習便能真的掌握,就跟曾經輸入所需的知識數據一樣方便。
回到涼棚之中,不等放好清月劍,方不圓便有感而發:
“這樣學劍法不會慢啊。”
林夕聞言輕輕一笑,搖頭說道:“這是我月神教有諸多前輩的功勞,前人留下這些修行玉簡,里面包含著他們的體悟見解,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玉簡制作還算簡單,難得是保存下來的代價。要想長期保存玉簡之中的神識影像,每過一段時間便要消耗一部分靈石,留有功法越多,招式越難復現的玉簡消耗也就越多,尋常修士就算得到玉簡也不大可能能夠長期保存它的完好,用不了多久也就不能再用。”
這就是樹大好乘涼,人人爭相投入大門大派的原因之一吧,消耗確實是一個大負擔,方不圓說道:
“既然有玉簡,那紋理也有玉簡吧?”
林夕搖頭:“功法做成玉簡可以讓后輩觀摩體悟,比記載在書中讓個人摸索要方便有用。而紋理知識不是如此,沒有必要記在玉簡當中白費靈石。”
方不圓不解。
張勝抓住機會,急忙說道:“修煉功法的第一步便是用靈力在體內脈絡篆刻紋理。但是紋理不知有多少,光是藏書閣里就有幾萬種的記載,更別說教中沒有記載的更是大多數,所以用玉簡來傳授紋理的知識沒有多大用。”
“本來就只占了總量的少數,不全,更別說修煉一部功法,可能還用不到這么多的紋理,更是只有一小部分,所以通常都是一部功法配有幾本注釋紋理的書,我們學它就夠了。”
“……”
方不圓頓時明白。
感情就是用啥學啥。
“要是功法與自己不是完美契合,不多知道些紋理構造,怎么才能完善修改,功法上限如何突破?”
“……”
張勝卡住。
迷茫地看著方不圓。
剛修煉就考慮到這么遠,可能一輩子都夠不著的事?
“我覺得…嗯…應該……”
“要不你看下我修煉的刀法吧,也不差。”
張勝放棄思考的打算,從懷中取出另一塊玉佩,轉移話題道。
“頭暈,看不了。”
張勝道:“你那是太虛了,觀看玉簡會消耗神識,你體內都沒多少靈力,神識沒有經過蘊養令其強大,不過有辦法恢復。”
轉身從身后鐵筏中系起來的包裹里又拿出一袋靈肉丸,張勝說道:
“雖然吸納不了靈氣為己用,但消化后靈氣逸散,也能起到滋養的作用。”
“……”
方不圓接過靈肉丸。
嚼著。
不過卻沒看張勝拿出的玉簡。
刀法。
還是喜歡劍法一點。
恢復之后,方不圓接著觀看玉簡之中的劍法。
再接著練習劍法。
如此往復。
三人暫時也沒出去的打算,開始忘我修行。
方不圓從已經拷貝到數據庫中的內容查看到紋理的知識。
七萬兩千余種紋理。
而「汐月」劍法不重復的紋理僅在六千余種。
每日練劍之余,方不圓便瀏覽一番紋理的知識,不過卻未深思。
體內沒有靈氣,不足以鐫刻紋理。
不如練劍之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