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繁榮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在和平安定的盛唐,還是群雄爭霸的三國時期,實際上都是一片繁榮景象。
如果非要說黑白分明,那么,我只能說那一半罪惡是黑,這一半繁榮是白,雖然有牽強的成分,但我覺得這樣會更加合群,人是一種群體性的生物,所以在某些立場上人們更加愿意去與大多數人觀點一致,而不是少數,而這一小部分人常常被別人排擠或者是孤立。故而我不能去將所謂的罪惡放在所謂的繁榮上面,也無法將所謂的繁榮安置在罪惡上,那會違背大多數人的立場和觀點。
我將人分為三種,一種,就是前面所說的“罪惡”的人,另一種就是現在所說的“繁榮”,也可以理解為“圣潔”,第三種就是最后要講到的那些處在黑白交匯處的那些人。
在現代漢語詞典2011年7月1版第五次印刷中,“繁榮”一詞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興盛;二是使繁榮。
那么,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腦海中,是不是覺得只有熱鬧非凡,人山人海的景象,你會覺得那就叫繁榮。那么,假定現在有某一地下組織,聚集了上萬人開派對,這,是繁華嗎?
是不是覺得很難,答案是肯定的,這當然算繁榮啊!只不過是另一種方面的繁榮而已。
那么,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假定在公司的一位員工,他每天特別勤勞,搶著干工作,你覺得這樣的員工好嗎?假如此時有人告訴你他曾經因為殺人進過監獄,你還會保持最開始的見解嗎?
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見解和思想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在不停的變化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環境而生存,不是嗎?
我是一名學生,我自認為沒有資格去評論一個老師的好壞,當然,我也不會去評論任何人,因為毫無意義,但是,教育行業卻是遭受巨大危機,這對于每一個學生,每一個老生,甚至是每一個與學校有關的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或許教育部減負的方針是正確的,它有著自己的道理,可是,到了下面的落實呢?真的像教育部所說的那樣“減負”了嗎?在家庭作業上省下來的時間運用到了補課班上面,學生們一邊承受著學校學習的壓力,一邊又承受著家長和補課班的種種。學生自殺,要知道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我問你,假如你活的稍微好一點,你至于去跳樓嗎?不可能好吧。現在那么多的抑郁癥,說白了學生黨大部分都是。
既然創造出了光明和黑暗,那么,在光鮮亮麗的背后,必然會有無盡的黑暗,這一半的繁榮,但愿可以去溫暖那一半的罪惡,而人們無數的計劃,也只有落實才會有用,不然永遠都是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