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慨然入彀
方青池凝神望著眼前的龍團(tuán),這餅銀絲水芽,值得四萬錢。馬安怡以添個好彩頭之名將這茶餅送給自己的時候,原以為這茶餅便是最后的殺器,哪知自己將所有試毒的法子都試了一遍,也查不出這茶餅的任何異常。
吉時一到,方青池緩緩從龍團(tuán)上掰下一小塊茶餅,在炭火上炙了炙,再用小杵小臼將這一小塊團(tuán)茶搗碎,又用茶磨將碎茶碾了幾遍,用細(xì)羅將碾完的茶篩了兩遍。
此時青白釉瓜棱執(zhí)壺中的水已經(jīng)沸到了蟹眼。
方清楚不慌不忙,一手拎起執(zhí)壺,一手行云流水般拿起曜變天目盞,放在爐上就著炭火烤了烤,才將茶粉倒入干燥的曜變天目盞中,曜變天目盞的黑釉上點(diǎn)綴著淺黃的斑點(diǎn),斑點(diǎn)周圍又暈了淡淡的藍(lán)色光暈,幽深靜謐,盞中落了綠色的茶粉,在漸濃夜色中分外深邃。
方青池微微傾斜執(zhí)壺,將茶粉調(diào)成膏狀,又持了執(zhí)壺,繞茶面注水一周,然后急注,隨即用竹筅在茶盞中擊拂,茶湯迅速泛起宜人的細(xì)小泡沫,周回旋而不動,等到擊拂的泡沫退下,盞壁干干凈凈,茶湯純白。
對面的方青瑤看了看自己的油滴盞中青白的茶湯,微微搖了搖頭:“阿姐,我輸了。”
朱允炆不知何時已經(jīng)移步過來,相比其他嬪妃的云腳散,無論方青池的純白茶湯還是方青瑤的青白茶湯,都是本次斗茶的佼佼者,忍不住拿起曜變天目盞,想嘗一嘗香甘重濃的龍團(tuán),卻被馬安怡按住了手腕:“陛下急什么,這第一輪還沒結(jié)束,第二輪更沒開始。”
朱允炆笑著放下茶盞:“朕一時忘形,青池、青瑤,你們繼續(xù)。”
青瑤端起被朱允炆放下的茶盞,細(xì)細(xì)抿了三口:“銀絲水芽,惠山泉水。”
方青池淺淺一笑,點(diǎn)頭道:“不錯。”又端過油滴盞,品了三口,“御苑玉芽,竹瀝水。水用得很好,倒是遮掩了茶蒸不足的苦味。”
第一輪,方青池點(diǎn)茶略勝一籌,品茶平。
第二輪,二人又是一輪行云流水的炙茶、碾茶、羅茶、烘盞、點(diǎn)茶,在清涼的秋夜月色中衣袂飄飄,恍若兩個絕世高手在月下劍舞,令看的人心醉神迷。
只聽方青瑤哎呀一聲,手指滲出一滴鮮血,滴落到正在擊拂的鷓鴣斑盞中,殷紅的血滴氤氳在純白的茶湯中,很快與茶湯融入一體,方青瑤停了下來,怔怔地看著突然斷裂的竹筅和被刺破的手指。
方青池的茶湯也已點(diǎn)好,注水運(yùn)匙,茶面上展現(xiàn)出一副仙鶴月下嬉戲的畫面,轉(zhuǎn)瞬即逝。朱允炆又驚又喜:“水丹青!”
就在眾人嘖嘖稱奇的時間里,方青池拉過方青瑤的手,細(xì)細(xì)為她剔了肉中的竹刺,包扎好了傷口。又緩緩端坐好。
“不用比了,青池已經(jīng)贏了。”朱允炆宣布道。
“不,”馬安怡道,“茶百戲不過是余興助樂,第二輪點(diǎn)茶明明不分伯仲,只差品茶定輸贏了。”
“可是我的茶已經(jīng)混了血,只怕……”方青瑤搖了搖頭。
“可見天意如此,青池可要繼續(xù)?”馬安怡目光灼灼,直視方青池。
方青池的唇角終于也綻開由衷的笑意,原來是這樣,圖窮匕見,怎可辜負(fù)馬安怡的好意?于是徐徐端過鷓鴣斑盞,一飲而盡:“乙夜清供,金水池水。”
方青瑤眼中閃過一絲憂色,也端起眼前的兔毫盞,緩緩飲盡:“啟沃承恩,去年第一場雪水。”
朱允炆撫掌道:“青池青瑤果真是方家雙壁,斗茶品茶都不分伯仲。朕以為,青池要在混著血的茶水中品出團(tuán)茶的品種和水品,更加難得,因此應(yīng)該是青池拔得頭籌。”
馬安怡點(diǎn)頭微笑道:“臣妾也深以為然,來人,賞珍珠十斛。”
方青池緩緩朝向朱允炆跪拜道:“陛下,青池不要珍珠,只有一個不情之請。”
月色下方青池輕衣廣袖,翩然若仙,長長的睫毛在月光下泛著波光,朱允炆心頭一熱,忍不住扶住她的手臂,和顏悅色道:“青池但說無妨。”
方青池緩緩抬起眼,凝重道:“景隆雖為將門之子,然而無甚帶兵經(jīng)驗(yàn)。青池懇請陛下,以徐輝祖殿后,以防萬一。”
話音剛落,馬安怡便慍惱道:“徐輝祖不也是沒有帶兵經(jīng)驗(yàn),更何況他還是燕王的姻親,如何有景隆可信?”
方青池并不答話,只是瞬也不瞬地盯著朱允炆:“陛下……”
朱允炆的眸色冷了下來,但他記得自己的承諾,依然維持著扶起方青池的姿勢:“青池,你莫要著急。只待過了明天,朕便允你所言。”
黃聃忍不住譏諷道:“茶欲白而墨欲黑;茶欲重而墨欲輕;茶欲新而墨欲陳。青池何以同愛兩物?”
方青池順著朱允炆的攙扶緩緩站了起來,不動聲色地退后一步,回轉(zhuǎn)頭道:“上茶妙墨具香,是其德也;皆堅,是其操也。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惠貴妃為什么凡事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內(nèi)在呢?”
黃聃語滯,悻悻扭轉(zhuǎn)了頭。
馬安怡垂下眼,若有所思。
方青瑤微微偏轉(zhuǎn)頭,神色間愈加凄苦。
朱允炆眸色又是一冷,黃聃嘲諷方青池朝三暮四,在燕王與自己之間搖擺不定。方青池轉(zhuǎn)而說黃聃只注重外表,卻說燕王與自己都是賢人君子,又將燕王與自己相提并論,不提燕王半句不是……心中微微膈應(yīng)了一下,他試圖在方青池的臉上尋找一絲歡喜,但終究沒有找到。這一場熱鬧的喜事盛典,自始至終,只有他一個人在心生歡喜,好在明日,明日禮成。李景隆若是順利攻下北平,這個世界上,便再也沒有燕王了。
臘月初九,天剛蒙蒙亮,披甲衛(wèi)士與宮廷禮儀侍從依然分列奉天殿宮門兩側(cè),禮部奏起了禮典樂曲,宮人們在大殿忙碌地備齊冊封的香案與冊封的金寶金冊,奉天殿的丹陛兩旁,盛裝的歌舞藝人井然有序。
負(fù)責(zé)本次冊封的承制官李想敲了三次鐘鼓,身著袞冕服的朱允炆緩緩步入奉天殿,文武百官依品級魚貫隨行,李想畢恭畢敬地為朱允炆奉上了冊封的金冊以及皇貴妃寶璽。文武百官按庭儀時候的站位,依次站在殿中各自的位置上。
李想從中門走出,身后跟著儀仗與奏樂的隊(duì)伍,一路走到新修葺的金池宮,高呼道:“有制!”
“朕惟乾行翼贊,必資內(nèi)職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選,爰彰彝典特沛隆恩。咨爾方氏青池,敏慧夙成,謙恭有度,椒涂敷秀。茲仰承懿命立爾為皇貴妃。錫之冊寶。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