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莫名其妙的對AH人就覺得很親切,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是跟歷史上,晉、徽兩大商會比較有淵源。
不過我一直不是很了解的是,為什么晉商很有名,我從小到大看身邊的人做生意感覺也就那樣啊,難道是因為晉商=“經商”?那徽商=“會商”嘍?這么狗血的嗎?不過你品,你細品。發現我們可以引出一個觀點,那就是,人要“商”自己。
不管是“經商”還是“會商”,我們都需要“商”,而商要怎么提現呢?我之前一直想不太明白這個事情,有點守仁“格”竹那個意思,“格”不出來,我也挺苦惱。但我的天賦就在于,將別的理論用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5月29日我和朋友去參加了C市高新區科技孵化園活動,雖然最后給我們講的是創業方面的干貨,但我從中受益頗多。此處主要結合其中三點,來開展我的“商”己理論:
1.擅長、熱愛、被需要。
2.在失速點前開辟第二曲線(也是思維模型)并構建體制文化。
3.尋找思維模型+刻意練習,可提高認知及成長速度。
其實我們發現,隨著人的成長,木桶效應會不斷的放大,我們此時不應該將目光局限在自己的弱項,而是應該找一條可以避開自己弱項的路,同時這條路需要是自己擅長的、熱愛的,也是被社會所需要的。比如說加內特擅長且熱愛籃球,同時NBA需要他這種類型的球員,因此他成功了。此時沒人在意他考多少分,這和他的年薪比起來,我的天,誰會去想分數的事情。
而對于我們將選擇的一個部分做好后,會出現失落感,比方說我前些天畢設完成后,心里就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該干嘛,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時間。這就涉及到第二個方面,在手頭的事情到達失速點前,設定第二個目標。失速點的概念可以參考高中生物課本中的人口增長S曲線,k/2處即為失速點。
通俗易懂的來講,就是我要在畢設做到一半時找到另一個目標,比方說健身,體脂降到多少或者堅持健身100天,這樣就可以在我對畢設完成度較高時,避免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而發生浪費時間的情況。我那時才想起來我考研好像就是那樣做的,再大白話點就是讓自己每天都有個奔頭,我覺得挺好。
與此同時,給自己一個座右銘,即是“體質文化”的縮略版。比方說我的:他從沒放棄過。我不管碰到誰我都搞這一句,說出來在震懾別人的同時,也能督促自己,自己講的話總不能食言吧,那樣也忒不靠譜了。
最后,學無止境,一種S型曲線對于分析問題往往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尋找更多的。比如三相電壓整流電路,不控情況下那6個波頭我就覺得很有被研究的潛質,說不定能給我啟發呢,久而久之,當在現實中你碰到了困難,想到之前你思考過的模型,發覺可以通過其預測事物的走向,爆神,預言家,這以后走的了是康莊大道!
所以我說,人要“商”自己,守仁“格”那個竹子也不是完全沒用。起碼解決了難倒孔夫子老人家那“兩小兒辯日”的“世紀難題”,還是在他9歲還是多大,反正歲數是個個位數的時候。
試想“山高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于天,當見山高月更闊。”這話說出來,意思是,因為你們兩小兒眼界太小,若你們眼界比天高,還會考慮“日”的事?真TM有道理。這樣都解釋得通我也是個人才,心里還覺得我比人孔老人家還牛,哈哈。
可惜沒能有live house,要不我可以讓你們體驗到2018年前只屬于我的那獨特的演講魅力,那技驚四座的魅力,回想起來也是挺有趣的,當時第一個因為我在不經意間提起而知道我的夢想是成為大演說家的女孩子也不知道現在過的怎么樣了。
插科打諢到此結束,我也快下車了,這是今天的最終章,我連飯都沒吃,就不壓榨自己了,一會辣莊走起,可千萬不要告訴老師,哈哈。
“This one is for what?”
“Well, for --Linkin Park--our lost time.“
----End.
——2020-6-14 21:58于高鐵
感謝“冥毅絕ShowTime灬丶”為這部作品投的2張推薦票,感謝書友20200511005138858的收藏,謝謝你們的肯定。
PS:前幾天作品出了點問題,今天恢復更新。不過由于要開學了,研究生任務繁重,更新到30章后就不會每天一更了,本身這部作品是在我本科時期寫的日志的基礎上做了藝術處理,其誕生也是出于對生活的觀察與積累,因此之后的更新會變慢,原因是我需要累積創作素材,但是半月一更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十分感謝陪伴我的讀者,你們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這一章算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