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生在世當為杰
當呂后死了,劉氏宗親看到恢復權利的機會,他們紛紛選擇和自己交好或者說符合自己利益的高祖的后代。
高祖長子因為從小是被呂后帶大的本能地就被他們所排斥,之后是劉章但劉章太強,本身因為權利而受到威脅的劉氏宗親為了日后的日子能夠被倚重不被邊緣化也把他給排除在外。
剩下的高祖子孫他們左挑右選,從中選出了一個母族不強本身也不顯的代王劉恒。
最初劉恒害怕這是個計謀害怕因為離開封地會死,于是排了人前去打探,發現是真的讓他繼承帝位后又害怕長安有陰謀,又派人前去打探,只是這次不再是一般的屬下,而是自己的親舅舅,是薄姬的兄長。
這個時候他們甥舅的命運已經是連在一起的,所以誰也無法背叛誰,自然能夠用心去做事。
劉恒繼位之前,皇宮就派往各地藩王一些良家子,美其名之曰為他們后宮充實,為劉姓江山再添血脈。
但實際上大家都懂那就是監視。
漢時,良家子是除了軍方后代之外百工之家庭,身世清白的女子。
劉恒的皇后竇氏竇漪房從前就是用這個身份進了代國王宮,也因此為劉恒先后生下一女兩子。
長女劉嫖,豐邑館陶。
長子劉啟,景帝。
幼子劉武,梁王。
劉恒的母親對其自幼家教森嚴,薄姬在宮中經常織布并以此為生,她不是高祖最寵愛的女人,她也只是個可憐人,只是劉邦的戰利品而已,因為宮中有人談及恰好高祖走過聽見了覺得她很可憐就去看她,也是因為這一次她有了兒子。
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不會為了自己的子女去考慮,她也是一樣,她從來都對兒子嚴厲,她沒有讓兒子成為皇帝的期盼和欲望,有的只是同天下母親一般希望兒子平安長大健康一生。
隨著劉恒成為代王有了封地有了子嗣,她也覺得人生走上了正軌,這個時候她是知足的。
劉恒成為了文帝,因為他的成長經歷他是個很節儉的人,史載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
高祖時期有白登山之圍,雖有和親之盟可匈奴并不像漢人那樣遵守承諾,因為匈奴勢大漢朝這邊一直在忍耐,文帝初登基也是采取這樣的政策,可匈奴卻違背了承諾不停地襲擾邊境。
匈奴的右賢王率大軍侵占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并進襲上郡(今陜西綏德地區),殺略漢民,威脅長安。
這次行動表明匈奴并不甘心遵守同漢朝的和親。
對于這次,文帝采取了忍讓的態度,但他也深知事情不能繼續下去,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長短,建議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其主要內容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面種田,一面備“胡”;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劉恒在不同程度上采納了這個策略。
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萬人,養馬30萬匹。在民間,同樣獎勵老百姓養馬,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
這些措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改變了單一輪換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對邊郡的開發,又大大加強了抗擊匈奴的防御力量;有利于休養和生息,使內地的社會經濟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為后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過了幾年,冒頓單于死,其子稽粥即位,號老上單于。
老上單于親率14萬大軍入北地郡,進占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蕭關(今甘肅固原東南)、彭陽(今甘肅鎮原東南),燒毀中宮(秦宮,故址在今甘肅固原),前鋒直抵岐州雍(今寶雞鳳翔)、甘泉(今陜西淳化西北),距長安僅200里,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文帝得報,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屯駐長安附近,防衛京師;又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遫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兵馬車騎迎擊匈奴,苦戰月余,老上單于方退出塞外,而漢軍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從此,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云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余人。西漢王朝深以為患,不得不遣使者復與匈奴修好和親。
這個時候無論是嫁還是娶,不管是皇室宗親還是地方豪門大戶嫁娶都是有嫁妝的,有些嫁妝是金銀有些嫁妝包括奴隸,而這次和親其中就有奴隸,奴隸之一叫中行說,他作為陪嫁的產物他被送往匈奴,他是恨漢朝的,因此他在臨行前就對漢朝的官員說我若到了匈奴一定幫助匈奴為敵。
他本身就是一個無關緊要之人,自然他說的話也不以為意,他到了匈奴之后,老上單于對他很是敬重,他交給匈奴算術,幫助匈奴找尋合適的時機去進攻,甚至還主動幫助匈奴去當和漢朝談判的人。
而歷史上讓匈奴幾次寇邊的亦有他,每次都是他覺得不錯的能讓漢朝內亂的時機。
文帝元四年,老上稽粥單于死,其子軍臣立為單于,仍以中行說為親信,積極準備攻漢
軍臣單于絕和親之約,對漢發動戰爭。他以6萬騎兵,分兩路,每路3萬騎,分別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殺略甚眾。劉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將兵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又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同時,置三將軍,命河內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駐棘門,宗正劉禮駐霸上,保衛長安。此時,匈奴騎兵已進至代地句注邊,邊境烽火警報連連告急。漢軍經數月調動,方抵邊境地區。匈奴見漢軍加強了守備,遂退出塞外。漢軍也罷兵撤警。
又一年,文帝歿。
文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劉啟也就是景帝一個是劉武,都是皇后所生。
人疼幼子,竇氏也不例外。
長子做了皇帝,這本來沒什么可是次子也有也希望自己也能享這天下的富貴,再加上皇帝事忙很少有時間去探望自己的母親,倒是次子經常有事沒事就去探望竇氏,一來二去竇氏就覺得次子比長子更加孝順。
一天長子醉酒說日后會把皇位傳給弟弟,聽到了這話竇氏覺得很高興,而劉武也覺得自己距離那個位子是有希望的。
但是第二天景帝醒來就不承認這件事了,而他也有了自己的兒子,為人父母者當然是希望把最好的都傳給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他有兒子的時候。
劉啟有十四個兒子,而且早早地就封了自己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其余諸子皆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