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要達到的目的地是貴州的省會貴陽,貴陽這個名詞是由于城市處于貴山的陽面,所以被稱為貴陽,是中國有名的避暑城市。給小朋友當向導的是杜仲叔叔,杜仲叔叔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看起來很儒雅,很有學識。
杜仲叔叔很喜歡帶小朋友們到處旅游,給大家帶來有趣新奇的知識,這是他一直以來熱愛做的事情。
貴陽這座美麗的城市有很多好玩好吃的,杜仲叔叔心里已經有了出行的方案,第一個要去的景點是貴陽的青巖古鎮,青巖古鎮是貴州最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這座古鎮歷史悠久,在明朝就建立起來了,原來是當地的軍事要塞。
當小朋友們來到青巖古鎮的時候,被那些精美的建筑給吸引住了,那些明清時期的建筑,非常的好看。雖沒有現代建筑的時尚,但是有著古代建筑的樸素質感。
杜仲叔叔帶領著小朋友來到狀元府,這木質的房子看起來充滿書香之氣,是貴州省第一個文科狀元趙以炯的故居。杜仲叔叔和小朋友走進狀元府內,循循善誘地問大家:“這是古代貴州省狀元郎的老家,小伙伴們想不想聽趙以炯的故事?”
“叔叔,我們想聽,快講,快講。”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好學習,有很強的求知欲。聽到杜仲叔叔要給大家講故事,小朋友們高興地拍著手掌。
杜仲叔叔扶了扶自己的眼鏡框,開始說起貴州狀元趙以炯的往事,趙以炯出生在青陽鎮,小時候跟隨外公生活,外公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良好的讀書氛圍加上自身讀書很用功,經常讀書到忘我的境界,讓趙以炯在小時候就很有學識。趙以炯小時候那么喜歡學習,除了他自己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天賦之外,他外公對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從這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也相當的重要,在身邊的家人的行為習慣也會影響到小孩子讀書求知的情緒。
后來趙以炯和他的同學進入貴陽貴山書院深造,得到貴山書院黃芷衡的指點。在貴山書院的求學,得到了名師的指點讓趙以炯變得更加有學問,他寫出《何謂儒家之教》這樣的文章,獲得了書院老師的認可。擁有名師指點是趙以炯的學業生涯邁上更高成就的一大助推力,在家里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在學堂里面又獲得了名師們的認可,甚至大力栽培,這樣有力的局面為趙以炯未來的人生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光緒年間,他獲得了殿試第一名,也就是說他中狀元了。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畢竟小小的鎮上出了狀元,這是科舉制度以來貴州地區的第一次突破。家鄉的人民夾道歡迎狀元郎回家,每個人都為家鄉出現這樣優秀的學子感到驕傲。那場面就像現在大明星開演唱會一樣的熱鬧。
趙以炯獲得狀元的名次,不僅老家的人興奮驕傲,還讓京城當官的李端棻大為驚喜,畢竟李端棻也是貴陽人,看到老家有后生高中狀元,那自然內心也很欣喜,替老家的后輩們感到驕傲。李端棻提筆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秀靈鐘間氣,為報杏林春暖,狀元及第正歸來。大概意思說的是,青巖好地方,鐘靈秀氣,出人才,出現了狀元郎。
趙以炯能夠考中狀元其實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如果他從小就不愛學習,整天調皮搗蛋,不溫習功課,那肯定是考不上的,甚至連舉人都考不上。當然作為現代社會的小朋友們,我們不要去學習古代那種機械式的八股文,也不值得去研究那樣死板的文章。不過我們可以學習古人優秀的一面,比如堅持不懈的讀書精神,自信樂觀的心態。
聽完這個故事后,小伙伴們覺得以后讀書要加倍努力,才能考到更好的成績,在更高層次的學校里面讀書,未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小朋友們與杜仲叔叔很有興致地參觀完青巖古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青巖古鎮還是很大的,參觀完后,大家想要補充一下能量。杜仲叔叔帶著大家去吃貴陽的特色美食,來到一家店里,店主張老板很熱情地款待從遠方來貴陽旅行的小朋友們。
杜仲叔叔在張老板耳邊悄悄說了一句話,張老板點了點頭,對著小朋友說道:“我知道小朋友們對貴陽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既然來到了店里,那么我給大家介紹幾款貴陽當地的美食。”
張老板坐在一張凳子上,笑容滿面地給小朋友們介紹起貴陽的美食。貴陽是一座美食眾多的城市,在這座城市里面有一道菜叫做絲娃娃。這是一道素食,用當地的面粉制作成薄餅,然后卷著辣椒,蘿卜,豆子這一類的蔬菜,吃的時候,如果想要入味,還可以蘸一點醬汁,那樣更入味。
除了絲娃娃這道特色小吃,還有一道更家常的菜品,那就是折耳根,涼拌折耳根是貴州的名菜。折耳根是一種植物,不是把耳朵折了的意思,它生長在較為陰涼潮濕的地方,周邊的省份也有吃折耳根的愛好,不過貴陽人更喜歡。把折耳根去掉葉子,留下細細的根條,加上各種調料,酸酸甜甜的折耳根,非常的好吃。吃著這味美的涼拌折耳根,小伙伴們非常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