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喪父的陳大炮,下臺徑直走到姑父毛真易身旁,毛真易激動不已,用大手熱情撫摸小侄兒腦袋,聲音有些顫抖:“大炮,好樣的!”
緊接著毛家三兄弟領著小土狗陸續上臺,但很可惜,一個都沒能成。
王傳庭見收靈過程中,這三兄弟表現出的毅力驚人,對幾人頗有好感,就對毛真易說了些心里話。
“你家幾個小子其實不錯,可惜土狗血脈太過一般,想要成靈還是差些火候,但幾個娃娃尚可,找幾只像樣的獸寵,必然收靈有望。”
聽了這話,毛真易心如針扎一般難受,心里打定主意,回去之后就算砸鍋賣鐵,也要為兒子們尋得好的獸寵。
隨后,白沙岙剩下的孩童依次上臺,全都以收靈失敗告終。
王傳庭折騰一天,見就兩個孩子收靈成功,不禁感嘆大乾朝的日漸衰落。
他在余杭府干收靈使年頭不短,天靈域王朝爭霸,戰火不斷,加上大乾朝內部動蕩,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整個王朝內憂外患,使得這些年收靈率降到了最低點。
“陳百,上臺!”
最后一個,再成一個吧,王朝需要新鮮的血液,王傳庭心里這樣想著。
他雖是個小官,但也是個好官,別的不說,光心系大乾這份念,就已經足矣。
在村長給的冊子里,其他小孩都是家里大人報名,而陳百卻不然,他是村長陳魚兒最后記起加上去的,所以才排在了白沙岙名冊的最末。
為此陳魚兒還懊悔不已,覺得差點就誤了孩子前程,實在太不應當。
在白沙岙沒人將陳百看作孤兒,他打小吃百家飯,整個百家都是他的大人,他的家里人,這些人的好他都記得,牢牢記在了心底。
陳百登上躍靈臺后,俯下身子,再次伸出右手,將肩頭小烏龜送至臺面,而后淡定站立在臺,等待王傳庭下一步動作。
王傳庭打量臺上少年,一身亞麻短衫,雖是最質樸的料子,但整理得干凈岑抖。
他還與大多漁家孩子不同,沒有赤腳上路,整了一雙椰樹葉編制成的一腳蹬。
少年的長發用草繩扎起,以防止海風吹拂,導致發絲劈頭蓋面。
常年的海風,也沒有在他的小臉留下任何風痕,皮膚白凈,眼神堅定。
乍一看,這孩子是個講究人。
看罷人,又觀少年這龜。
龜殼翠綠,應是長期擦拭保養之果,日頭下,它锃光瓦亮。
有龜殼支撐,小烏龜只伸出腦袋,將四肢、尾巴全部收進殼內,由此可知,此龜是只懶龜。
懶龜在臺上悠然自得,昂頭望天,沒有絲毫怯場,與少年一般云淡風輕。
這少年,這龜。
王傳庭心中有盼。
指點少年眉心,靈橋現,光束將人、龜識海相連。
剎那間,小烏龜順靈橋直射少年眉心,少年眉心靈光閃耀,瞬間就隨光束一同消失不見。
獻靈,這是獻靈!
王傳庭的震驚全寫在臉上,他望著陳百眼神火熱,全身止不住地微顫。
大乾至開朝以來,他所知的獻靈之主,不超一手之數,而且最終都成為了天靈域內,覆雨翻云的大能。
大乾能在六朝爭霸中撐到如今,幸得這幾位大能一身能耐通天。
陳百雙眸緊閉,感知到自身靈海內,已經化靈的小烏龜,與本體大不相同。
靈海中的巨物長寬數十丈,龜殼中紋路泛著綠光,組成的圖案古老而又悠遠。
就連龜首也變得猙獰,雙排巨齒的尖利清晰可見,一口下去,感覺能咬碎白沙岙兩頭的石頭山。
最奇特的是此龜如今生出雙尾,不經意間有韻律地隨意擺動。
這哪還是那只小烏龜,其勢猶如藐視萬物的霸主,氣焰滔天。可陳百身后顯示出的幻像,依舊是那只巴掌大的小烏龜。
王傳庭觀其顯靈之像,也成了丈八和尚,摸不清頭腦。之前獻靈成功的大能,其靈無一不是聲勢驚人的擎天巨獸。而這少年靈像,太過小打小鬧。
可他知道,這少年,這龜,都不簡單。
要達成獻靈,所需有二。
其一,獸寵有靈,神志大悟,已通透人心。
其二,靈主有能,讓靈甘愿棲身以許,運勢同享。
“白沙岙陳百,收靈成功。”王傳庭知道獻靈之事可大可小,所以現場只以收靈相告,并沒提及獻靈字眼。
白沙岙出了陳大炮與陳百兩位靈徒,成了余杭府沿海地區十里八鄉的最大贏家。
當夜,白沙岙舉村同慶,大擺流水宴席,招待收靈使以及來賀的鄉鄰。
但此夜,王傳庭酒足飯飽下席之后,尋到陳百對其說得種種,讓吃百家飯的漁家少年,徹夜不能入眠。
陳百知道了獻靈,知道了小烏龜的不凡,也知道了今后的路并不好走。
大運勢往往伴隨大難,在天靈域成為強者的道路上,絆腳石、攔路虎必定不在少數,這就需要披荊斬棘,沖破重重阻隔。
而第一道關,就是修靈道。
修靈道是一條漫長的路,對陳百而言,是從海邊小岙前往余杭府的證靈之路。
每個人的修靈道都不相同,這是對靈者修靈路上的第一重考驗。
不論你如何隆運加身,要連修靈道這關都過不去,就得不到任何宗門勢力庇護。
因為,在天靈域有句老話,“修靈道不過,必被扼殺于襁褓。”
夜間。
陳百獨自漫步于白沙,遙望海面星空,有海鳥掠過,濺起幾圈波瀾,又很快隨海濤逐流,拍打在沙灘之上。
少年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回憶自己之前過往。
華夏名牌軍校畢業生,文武雙全,抗疫搶洪一身榮耀,奈何天意弄人,青年患重疾離世,年僅二十五。
英年早逝,天見猶憐,地府判官允其三世輪回看人間。
第一世,清朝末年,京城富家公子哥,鐘情于鳥。
第二世,投在了民國初期,職業捕蛇人,但不好殺生,只取蛇唾液作為藥引,靠此維持生計。
第三世,作為改革開放的乞討者,天作被地為席,常年與流浪貓相伴。
而現在,他生在了天靈域大乾朝,他是吃百家飯的漁家少年。
三世輪回,再加上這一世,是華夏青年歸天后,第四世再次為人。
感謝地府判官,這一世投胎到異世界的陳百,帶著前生四世記憶,天生四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