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在黑暗的夜里追尋著光芒。哪怕那是微不足道的一縷光芒。
只因那象征著希望與未來。
輸和贏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你只要不斷的向前走,低谷也有可能會變成高點。
有人曾說道:“合理的休息叫放松,不合理的休息叫放肆。”
也有人感慨道:有些人生來便是終點。但又有誰知道這“終點”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在這兒有些人看來,他們那所謂的終點卻只是他們的起點,一個披荊斬棘的起點。
過了一段時間,微信里傳來:“易安,恭喜你,又拿得了這么好的成績,這次進步的挺大的。”
“謝謝。”“對了,你中午想吃什么呢?”
“怎么,你又想出去吃大餐呢?”易安用著一副微妙的表情看著她。
“這話說的,說好了,這次我請客。”
“好,那便應你的約。”
“好,我隨后地址發你。”
易安看著這的地址,不由得,由衷一笑。
“清菡中午好,好久不見。”
“嗯,真的挺久了呢。你最近如何?”
“我最近挺好的,你呢?”
“我還能如何?我的身體狀況便擺在那里。”
“那么,你畢業后準備做些什么?”
“我哥哥那邊打電話來了,說讓我畢業后去他們那邊。”
“你哥哥?怎么不見你提起過?”
“沒什么,他這人有些無趣,提起他也沒什么意思。”
“好,那你中午想吃些什么?”易安隨即將飯桌上的菜單遞給了她。
“說好了我請你,那么你來點單吧。”“那就家常便飯?服務員,麻煩上兩碗云吞面。”
“好的,請稍等。”
“你約我出來是想和我聊天?”“我約你出來,當然只是陪你聊天的,我想了解一下你的現狀。”
“我的現狀?”“聊這些的話,在微信里面聊不就可以了嗎?何必要出來一趟了?”“我只是好久沒有見你啦,想見你一面。”
“好了。兩位,這是你們的云吞面。請慢用。”
“好了,快吃吧,待會就冷了。”“好的。”
“易安,你最近在學校如何?”“好好的,你怎么談起了學校來?”
“沒什么,我只是想多了解你。”“我在學校里一直都很好。”“雖然我們不是同一個班級,但是我們畢竟是同年級,我還是多少能了解到你們班的事情的。
聽說你們班主任前段時間叫你過去一趟,她找你有什么事?”
“清菡,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這事都傳開了,你說我怎么會不知道?”
“他們這些人也真是夠無聊的,連我的私事都要管。也罷,他們要管就管去吧,反正也對我沒有影響。至于你說的那事,只不過是老師和我的日常談話罷了,沒有什么要緊的。”
“那便好,你之后想去哪里?”
“我想去哪里?我又能去哪里?在這疫情反反復復的時候,我能去哪里?”
“也對,你有想去的地方嗎?”
“我想過那隱居般的生活,你陪我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要先告訴我,你想過的是哪一種生活?”
“我要的只不過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罷了。”“那么就這么說定了,四年后,我陪你,過你想過的那種生活。”“為什么是四年后?”她抬頭,卻只見她沉默不語。
“罷了,也就只有你一人陪我而已,多久后也無所謂了。我先離開了,再見。”
“哥,我決定了,我去你們那邊。”“小妹,你想清楚了就好,你畢業后我來接你。”“好的,謝謝你。”
………………………………………
“易安,你現在有時間嗎?”“怎么了?”這當易安寫著文章時,一個電話卻打了過來。
“我想和你聊會兒天。”“好。”“我想要進行音樂創作,我已經譜好了一部分的曲子,但我對于詞沒有什么靈感。”
“你譜好的曲子,可以先發給我看看嗎?”“好。”不一會兒,清玥便把稿子發了過去。
“這稿子我已經看到了,我認為你這稿子挺好的,只是你的主題是什么?”
“我想將這主題定為‘C國的浪漫’。”
“你確定了嗎?”“對。”
“那我把我剛寫完的文章段落先發給你,你看看。”“好。”
“你的這些段落,我認為挺符合我的主題的。”
“那我寫完后,把完整的發給你。”“好。”“晚安!”“安~”
第二天,凌晨6點,她便把完整的文章發給了她。并將這一句話發了過去:清玥,你看下這文章,我已經修改好了。
“謝謝你!”清玥認真看完后,由衷地感謝道。
……………………………………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在他們的眼中,每一個不甘的離開,都是為了最后的歸來。
在許多人的眼里,復讀生這一詞只不過是恥辱的代表詞罷了,但這一機會,對于他們而言,卻是彌足珍貴的機會,也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了。
在那些人認為復讀是可恥的人的眼中,卻不知道在這復讀的背后的所有艱辛,他們可能因為教材的改變,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因而復讀是需要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
如果不是無可奈何,一般人是都不會選擇回來復讀的,因為他們回來可能承擔著更重的壓力,可能來源于生活,也有可能是來自學習所帶來的壓力。
易安清晰的知道,她選擇回來,她的目標是什么?并且知道要付出什么的代價。雖然在這代價的背后的結局不一定是完美的,但在她眼中卻是值得的。
“曾經有人說過,憑什么你可以回來復讀?憑的是過厚的家境或憑的是,還是你有考重本的能力?我只想說,我回來,不是為了任何人,我是為了我自己。我回來的目的,也只是找到,那個真正的我。
或者有人問道,難道你回來沒有復讀的壓力嗎?還是說你認為復讀是過家家?可以隨便應付的。說不好聽點,你回來復讀可能也只是你原本的水平,或者更低呢?
我只想說一句話,我回來,拼盡全力,只為我自己。
有人曾說,十幾歲的孩子,有什么值得難過的?
但他們不知道,00后向全世界證明了成熟不是年齡而是經歷,可有人說了,十幾歲的孩子能有什么經歷,可有誰真正了解,這十幾歲的孩子呢?他們出生在封建和開發的社會中,他們有著父母那一輩的成熟,有著90后哥哥姐姐的心態,卻唯獨少了那十幾歲孩子的天真呢?
我回來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只為我自己。”易安在她的一張白紙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