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強說了一句話之后,就扒了著人群兒,擠到了人群圈的里面兒,站在了老萬、李真鋼的面前。轉回身看著人群兒:“大家伙兒、老鄉親們,聽我說兩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種一個村的老鄉親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緊密團結的精神,值得我們現的人、特別的是值得我們年輕一代的人繼承、發揚光大。我們的偉大領袖早就教導我們說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發生在石冬風、石秋風兄弟倆,身上的這個事兒,就足以證明了,我們偉大的領袖說的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在場的老鄉親們,我看著今兒個這個事就這么著吧。給石大海老祖瞧病的錢,就不用在場的老鄉親們出了,由我們箱包廠里全都包了,但是有一點我得跟,在場的老鄉親們說明白了。給石大海老祖看病的錢,石冬風家該拿多少就得拿出多少來,我們箱包廠里包的是,有困難的石秋風家里應該拿的錢。”
人群里有人:“這還行,你們箱包廠里過去,已經沒有少拿出錢來,幫助一個村有生活困難的老鄉親們了。這回就不用你們箱包廠里,再往外拿出錢來,幫助石大海大爺爺瞧病去了。我們在場的老鄉們,幫著給石秋風二叔湊,他應該出的那一份兒,給石大海大爺爺,瞧病的那一份錢就得了。”
靳強:“謝謝在場的老鄉親們了,謝謝老鄉親們對我們箱包廠的理解。”
人群里有人:“我們都得要互相理解嘛,理解萬歲!”
靳強看著人群里說話的那個人:“你說的對,互相理解萬歲。不過這回個就不用,叫在場的老鄉親們幫著湊錢,給石大海老祖瞧病去了。因為現在貨物膨脹,哪一家的每天消費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你們的日子過的也不是那么十分的容易,給石大海老祖看病的錢,對我們箱包廠來說不叫個事兒。現在我們箱包廠里的買賣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圣經》里頭有句話說的非常的對: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絕對不能忘了楊大春叔叔、楊小花姑姑、老姑太(指陳領),開這個箱包廠的初心。他們的初心目的,就是想叫全村的老鄉親們,受到箱包廠的益。我們更不能忘了,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我們的偉大領袖,當初帶領著我們全中國的,全體勞苦大眾起來,拿起槍桿子鬧革命的初心。目的就是要推翻,國民黨黑暗的反人民的、反革命的統治,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沒有人壓迫人、沒有人剝削人、沒有人吃人的,全國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祥和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初心!”
還沒有等靳強把話說完,院子里就響起了一片鼓掌聲。
石秋風感動的給眾人,跪倒在地磕著響頭,嗚嗚的哭著說不出話來。
石冬風事與愿違,一看眼前的這個場面兒,就灰溜溜的低著個腦袋瓜子,無臉再看一眼在場的老鄉們,就疾的走嘍。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期,杜柳村的老支部書記鄒兵全,生有一子,大號名叫鄒治國。由于鄒兵全在那幾年里,正處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在這個時間段里,鄒治國已經到了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的年齡了,也沒有人敢給鄒治囯說個媳婦兒、成家立業。鄒兵全才在逆境中走過來,鄒治國在父親鄒兵全的,政治關系、社會關系等等關系的影響下,政府有關部門兒,在縣城里某單位,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他工作后不久,經人介紹他在縣城里的某個單位,找到了一個知音,才得以結婚娶妻生子、成家立了業。不久生有一子,兩年以后又生有一女,女兒取名叫鄒春陽。鄒治國一家四口人,一直在縣城里居住。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鄒兵全因病去世,老伴一直活到一百零幾歲才因病故去。在鄒兵全去世的這十大幾年里,老伴的身體一直很好,耳不聾、眼不花、腿不疼、背不酸。每天自己自理生活。鄒治囯夫妻倆,在父親鄒兵全去世以后,曾三番五次的勸說母親,搬到縣城里和他們一起居住,可是都被母親用各種理由拒絕了。就這么著母親一直住在杜柳村。跨世紀、跨千年,人類進入了,二零零年以后的某一年,鄒治國的兒子大學畢業后,在外地安排了工作,在外地娶妻生子、成家立了業。不久女兒鄒春陽,在某師范學校畢業以后,她為了照顧年邁的奶奶,便主動審請要求回到了杜柳村,在杜柳村的小學里任教。
相比之下,原杜柳村、第五生產小分隊的隊長,范祥照一家人的命運,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范祥照的妻子劉素玲早年病世,他們的兩個女兒,還不到法定的年齡哪,也早早的出了嫁,而且雙雙還是遠道的外地婆婆家。范祥照在年里,同樣也在人生的逆境之中,直接影響了兒子,范大虎的婚姻大事兒。直到范祥照從人生的逆境中度過來,范大虎也快到了不惑之年了,才娶到了一個寡婦,成家立了業。不久范祥照也因病故去。范大虎結婚數年后,妻子才給他生有一子,取名范前進。萬萬也沒有想到,妻子在生范前進的過程中難產,孩子是保住了,妻子確因此身亡。以后范大虎帶著一個孩子,過莊稼日子,他遭的那個罪、那個難勁兒,就可想而知了,那真是孩子大人的,要多遭罪有多遭罪、要多艱難有多么的艱難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初期,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后,人民的生活條件普遍得到了提高,范大虎家里的生活條件兒,確還是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水平上哪。兒子范前進大了,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他上學的一切開支費用,都是村里的箱包廠里,無償的幫扶救助的。這和陳領、楊大春、楊小花,有著直接的關系。讀者閱讀了《激情的時代》這本書的第二部,就一目了然了。范前進也不負眾望,他是個懂事兒、有出息的個好孩子,他知道父親、老鄉親們,供他上學不容易。所以他發奮的努力、克苦的學習。同時他也在生活上,非常的簡樸,從來都不和共它的同學,攀比穿戴吃喝。他從小學一直上到高中,在全學校里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個好學生。他在學校的全體老師當中的心目中,和全學校的全體同學的心目中,將來是一棵能考上,全國名牌大學的個好苗子。不辜的是,他還有半年的時間,就高中畢業該考大學了,他的父親范大虎,確因突發腦出血而去世了。他父親的去世,對他在心里上、精神上,都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他的希望、理想,隨著他父親的去世,他感到渺茫了。
這一年的農歷臘月的二十四日,范前進在老鄉親們的幫助下,把他父親的喪事辦完了以后,他就一個人不吃不喝的,坐在家里炕上悲痛、發呆。
農歷臘月的二十五日,刺骨的東北風,整整刮了一天,傍晚時分才算是停了。可是烏云又籠罩住了天空,天陰的越來越沉,不一會兒,鵝毛似的雪花兒,密密麻麻的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了,頃刻之間整個村莊,就披上了一層銀裝。
范前進坐在冰涼的炕上,一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窗外,那紛紛揚揚的雪花發呆。屋里沒有亮燈、沒有爐火,一天連做飯的火都沒有燒過,屋里就像一個冰窯似的寒冷。此時此刻范前進的心里是悲傷、痛苦、憂愁的。他感到茫然、孤獨、無援,他站在了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徘徊著、猶豫不決。他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向何方,邁出能夠決定他,人生命運的第一步。這會他需要他人的真誠幫助,他需要他人能夠給他,指出一條正確、光明的大路來往前進。他更需要他人能夠,給他帶來呵護。可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姑姑還遠在他鄉,無力幫助他度過眼前的難關,現在誰又能給他所急需要的一切呢?
“前進、前進你在家呢嗎?”院子里傳來一個姑娘,清脆的問話聲。
范前進從呆愣中醒過來,他便無力的扭身下了炕,走出了里間屋,來到了外間屋的屋門前。他開開了屋門兒,頓時、一股寒風卷著雪花,吹在了他的身上,他禁不往打了一個寒戰。他抬手抹了一把,吹在臉上的雪花定睛一看。只見屋門前站著一個,面目長的清秀、端莊、標致、二十歲出頭的個姑娘。只見這個姑娘從頭到腳,都掛滿了厚厚的雪花兒,左夾肢窩里還夾著一個小搌布包兒。他吃驚的輕聲叫道:“春陽姑姑你、你下著這么大的雪,怎、怎么來了?”
“前進你還沒有吃飯呢吧?我剛蒸出了一鍋餡包子,我給你拿來了幾個吃,你快點進屋趁熱吃了吧。”鄒春陽笑盈盈的說著話兒,抬腳邁步走進了外間屋里,她沒有停住腳步,就徑直的走進了里間屋里。她先把包著餡包子的小搌布包兒,放在了炕上,然后她轉身上前,拉開了電燈泡兒,屋里亮起來了。
范前進跟在鄒春陽的身后,也走進了里間屋里。他看著渾身是雪花的鄒春陽,心里過意不去地:“春陽姑姑,我、我叫你費、費心了。”
鄒春陽笑微微地:“我費什么心呢?我知道你這幾天心里不好受,不想吃、不想喝的。你往后這么下去可不行。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要是老不吃、不喝的,你的身子骨會垮了的。餡包子在炕上哪,你趁熱快著把它吃了吧。你這屋里也忒冷了,我們家里頭有個火爐子,我這會就家走把火爐子端過來,給你烘烘屋噯乎噯乎兒。”鄒春陽說完轉身,就小跑著跑出了里間屋。
范前進木頭樁子似的,站在里間屋的門口旁邊兒,他也沒有阻止鄒春陽,回家端火爐子去,只是呆呆的看著,炕上的包著餡包子的,搌布包發呆。
鄒春陽跑回家里,很快的就把自己家里的火爐子,搬到了范前進的屋里。爐火正旺盛,不一會的工夫兒,使這個冰冷的屋里,變的漸漸有了熱乎氣兒。
鄒春陽剛才凈顧了照看爐子了,她站起身來一看,范前進還站在屋門口的旁邊兒,看著炕上的搌布包發呆哪。她上前一步走到了炕邊兒,便把搌包解開催促范前進:“前進你快點把餡包子吃了,你今兒個怎么還生分起來了?你吃著餡包子,我上外頭抱點柴禾去,上灶火膛里燒點火,炕上這么涼后晌怎么睡覺哇?俗話說:炕熱屋不冷。”鄒春陽說完,輕盈的走出了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