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里的清家兄妹發現施英發財了,一聯想就想到了借出去的那群奶牛。于是想回老家,去找施英。
有一天施英干活回來,見到清家人站在家門口等著。他連忙先向大家問好,邀請大家進到家里面坐,泡了一壺紅茶,等寒暄幾句后進入正題。
施英說:“我想把那批奶牛買下來,畢竟一直租不是辦法。”
清有才還是先問了問大家的意見,說道:“施英啊,這批牛是你表舅留下的,租沒要租金。怎么,要買走嗎?不瞞你說,我們還想買你的企業。”
施英慌了說:“那我不買了,牛能繼續借給我嗎?企業也不值幾個錢,要的話開個價你們接盤。”
清麗玉有點生氣,說:“不可能,最多寬限你幾天,牛必須拿回來。企業我們志在必得,一百萬可以嗎?”
施英搖了搖頭,說:“那好吧。”
施英回廠里后,招呼工人集合開會,他在會上說:“我們廠呢,馬上要送走了,我干到底了,我把這期工錢給大家結了,等會大家到工頭那里去拿錢。好了,散會吧!”
施英休息了一會,叫了領完錢的工人,給了工人一些絲帶,并吩咐工人:“每一列找頭最能產的牛,系紅帶,晚點我要親自過來檢查成果。”
施英走進牛圈,默默看著牛們,心里說:“我走前,給你們立了榜樣,你們要聽榜樣指揮,好好產奶啊!”
過了幾天,施英把企業給了清家,拿錢離開了這里,去了新的地方。
話說這施英離開以后,清家拿到了這個“家鄉味”奶制品有限公司。看著奶牛都系了帶,感覺很奇怪,后來才知道其中的緣由,倒也不以為然。
清有才成了“家鄉味”的董事長,清麗玉和其他清家人都持股了這個公司,成了“家鄉味”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
“家鄉味”還是像往常一樣,但略顯頹勢了。董事會決定要下面投放廣告,大打宣傳:“家鄉味奶業在新董事會的決策下,生產取得巨大的進展,奶那是棒棒噠,奶牛都可以活的比人舒坦。”
果不其然,“家鄉味”頹勢難以因一個廣告而逆轉。“家鄉味”業績在下滑,原先的奶牛們對新的一屆領頭牛的評選不服氣,導致產量質量都一般。董事會則要求工人一方面把產量低的奶牛賣了,認為他們不中用了;另一方面又不要求工人養好其他的牛,結果奶牛產奶量和奶的質量確實沒以前好了。可以說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回過來,施英和清家人比更會做生意,會照顧牛。清家人看人賺錢眼紅要拿回自己的東西,卻不會賺錢,只想要雞下雞蛋,卻不想要養好雞,本末倒置。現在這奶牛們也想做自己,不再受人管制,自由自在的活著。這樣“家鄉味”似乎卻也有些落寞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