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恭喜您,《十二公民》觀演任務已達成,請繼續努力!
【獎勵】:劇本改編次數+1!
……
3000人次觀演。
每張票588元。
再加上那些不累計到系統任務里的打折票、缺席票。
到目前為止紅星劇團售票總額超兩百萬,純利接近一百六萬,作為開局這無疑是成功的。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全國范圍內,沉浸式戲劇雖然還屬于新興事物熱門話題,但在海平本市,《十二公民》的上座率卻已經呈現明顯頹勢。
像裴總這么優秀的包場狂魔,畢竟是極少數的。
若無特殊原因,99%的觀眾是不會選擇二次觀看的。再加上話劇的受眾本來就小,紅星的票價又高,《十二公民》本地的目標受眾基本已經開發殆盡,上座率滑鐵盧在所難免。
那么。
紅星劇團接下來向什么方向發展,便成了眼下的關鍵。
劇團里一共有三種聲音。
第一種聲音:進軍影視圈!
趁著《十二公民》在全國范圍內話題正熱,拍攝《十二公民》電影版。如果票房火爆大撈一筆,劇團就可以順勢轉型進軍影視界。如果市場反應一般,大可以還原基本步,再回到話劇圈子,小撈一筆也不錯。
至于賠?
那是不可能的。
以《十二公民》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的熱度,要拍電影根本不需要宣發,楊舟發條微博就可以了。再加上場地、演員都是現成的,也就剩下點攝制成本,靠賣預售票都能賺回本錢。
第二種聲音:擴大劇團。
復制紅星劇團在海平市的奇跡,借著《十二公民》這股東風橫向推進,再弄他二三十個劇組殺向其他省市,把《十二公民》的剩余價值榨取到最后一滴。
第三種聲音就簡單了:開新戲。
穩扎穩打,抽調一部分人員開新戲,順便減少《十二公民》的演出場次。
當然,聲音喊得再大,支持得人再多,最終拍板定奪的還是楊舟。
飯得一口一口吃。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電影楊舟是不打算拍了。
第一,咱是外行。
第二,《十二公民》劇情的曝光度太高,除非導演鬼才真能拍出點新東西,否則就算口碑再好,票房也高不到哪去。
在楊舟看來,最理想的結果就是找一個想刷口碑的冤大頭導演,把電影拍攝權賣給他。
擴大劇團是一定的,但那是為了拍新戲,而不是再弄幾個《十二公民》的劇組。
三個已經足夠用了。
本地留一個,另外兩個全國巡演。
《十二公民》的核心賣點是演技,受眾太小,排除那些表演愛好者,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它實際的觀看效果也就比電影院看電影優秀那么一點點。
相對于昂貴的票價,心里多少覺得有些虧。
也就是因為沉浸式戲劇既是新興事物,又是當下熱點,才吸引了那么多人前來觀看。等這陣風一過,再出下部戲,情況必然一落千丈。
賣演技可以提高劇團口碑,但卻并不是一個高效的賺錢方法。
紅星劇團必須轉型。
方向呢?
從楊舟前世的經驗來看,密室逃脫、劇本殺是沉浸式戲劇最成功的兩項衍生品。
但密室逃脫的前期投入太大,以楊舟目前掌握的資本最多也就是做做本地市場,很難橫向推進擴大到全國。所以留給他的選擇,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簡單來說,劇本殺就是一個帶劇情的殺人游戲。
太低級了。
別看楊舟兜里的錢沒多少,但他的野心可不小,他準備做一款線上線下雙規運行的偵探游戲。
大概的設計思路已經有了。
線下。
游戲以城市為單位,通過App不定時發布案件信息,召集本地玩家(偵探)前往案發現場,現場有各種各樣的案件線索,玩家(偵探)通過搜集線索一步步地破解真相。
同時,游戲還會設置Npc(警員)參與案件調查。
玩家(偵探)只有在Npc(警員)查出真相之前破解謎題,才算最終勝出。
線上。
開放Npc(警員)視角,剪輯成短片小電影。
具體怎么盈利,線上線下怎么互動,還有待研究,但大體框架就是這樣的。
游戲方面的事情有專業人士去操心,楊舟可是花了大價錢的,他主要負責的是劇情內容。
說到底。
這個游戲賣的是劇情。
只要偵探故事編得好,就能讓玩家沉迷進去。
柯南一千多集,楊舟雖然沒有看全,但也看了五六百,編一編小單元劇情還是比較容易的。什么冰刀殺人、魚線反鎖、不在場證明,大差不差。
最棘手的是高潮劇情。
如果千篇一律都是這種簡單的小案子,玩家最多也就是圖個新鮮,火不了太久。想要形成玩家粘度,就得隔三差五的搞點大案子出來。
有難度才能留下高手。
有高手才能顯出弱雞。
弱雞不服,偷偷充錢買線索,反手一個裝比……
楊舟的目的好像暴露了!
請忽略那些和充錢有關的細節。
總而言之,楊舟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把這個游戲的第一個大劇情確定下來。
寫小說還講究個黃金三章,這游戲的第一個大劇情可是關鍵中的關鍵,必須要形成足夠的吸引力。所以楊舟準備下血本,用上系統剛給的劇本改編權。
檢索ing……
系統為楊舟提供了一個地球戲劇作品資料庫,在確定最終選擇這前,可以自由查看。
別想著抄了。
楊舟之前就試過,其剛起了這個念頭,系統直接就把視頻給掐斷了。然后他就像做了一場夢似的,沒過幾秒,夢里的東西就全都忘得差不了。
“偵探。”
“電影。”
“大陸。”
系統資料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又不像視頻網站有播放量、好評數等數據作為參考,所以楊舟只能通過輸入關鍵字的方式來縮小范圍。
“喜劇!”
楊舟本來打算寫“驚悚”來的,但猶豫了一下,還是輸入了“喜劇”。作為游戲的開門劇情,除了案件的精彩程度,受眾的廣度也很重要。現代人生活壓力這么大,“喜劇”的受眾面要比“驚悚”廣得多。
口碑好的國產偵探喜劇電影。
其實在這樣的篩選條件下,楊舟的最終選擇也已經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