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沒有地基怎么能建起高樓?
光年獎科幻文學評獎辦公室內(nèi)。
評獎委員會的委員們正在如火如荼埋頭審稿中。
許是因為委員們不少人都上了年紀,且都身兼數(shù)職,好不容易聚集在一起。
只為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結束審稿,都無暇聊天打趣,辦公室內(nèi)顯得格外清凈。
為了響應國家關于低碳環(huán)保及無紙化辦公的倡議。
現(xiàn)在的大獎評選早已不再按照往屆的打印郵寄的方式參與。
所有參評作品,一律都是發(fā)往官方的電子郵箱。
無紙化辦公自然是好,只是苦了我們部分上了年紀的評委們。
不要說中年人老年人,就連年輕人看久了電子屏幕眼睛也是酸澀的厲害。
所有評委們就算是為了審稿再拼再趕。
在眼睛實在是酸澀的不行的時候。
都會進行每日偶爾的閑情逸致修身養(yǎng)性活動——
當然也別想多。
只是一起坐下泡泡茶休息下而已。
委員會的評委們都喜歡逮著這空檔聊那么幾句自己比較看好的作品。
“怎樣?今天都有收獲嗎?”
說話之人正是正在給圍坐著的幾人倒茶的那位,路仲常,不僅是科幻作家,同時還是南大科技大學教授,華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世界華人科幻協(xié)會會長。
路仲常斜對面的那人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杯正飄散著的熱氣,又一飲而盡。
“今年的新人是格外的多啊,來參賽的老人也不少?!?p> “稿子實在太多了,不過還是看到有幾篇還不錯的?!?p> “準備先把手上的稿子過一遍后再仔細審一遍自己看好的作品?!?p> “這樣選出來的作品才對的起自己手上的這5個作品的提名名額啊?!?p> 此人喚作霍原明,是一名科普作家,同時也是華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世界華人科幻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監(jiān)事長。
本次大賽的評選工作同樣也是分初評和終評兩個階段進行。
委員會的10名評委員手上都各有5個作品的提名名額。
他們將各自對進入初評范圍的匿名作品進行認真審讀。
在茫茫的稿海中,選出50篇提名作品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所有信息)。
公示時間為7天,采取大眾投票制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經(jīng)公示無異議的作品且在前20名的作品。
將再次由委員會的評獎委員們實名投票。
以不少于三分之二票數(shù)產(chǎn)生獲獎作品。
正是因為每人手中的名額有限,且都珍惜羽毛和自己的口碑。
為了不讓優(yōu)秀的作品變成一顆顆遺落滄海被蒙塵的珍珠。
所以每名評獎委員都對自己提名的作品名額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考慮。
霍原明旁邊那位端著茶杯,聽著老友的發(fā)言后似有些有感而發(fā)。
“是啊,哪一次的評選作品不都是在腥風血雨的殺出重圍?!?p> “眼下我們的科幻題材也越來越受大眾的喜愛和熱捧。”
“我們這行業(yè)也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態(tài)勢,越來越受青年科幻作者的青睞。”
“不得不感慨一句,我們都老了啊?!?p> 正對眼下科幻文學發(fā)展現(xiàn)狀頗有些感慨的這位叫做溫立祥。
不僅是一名編劇導演,同時也是水木大學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研究院副院長,水木科幻季執(zhí)行主席,更是首屆全球華語科幻電影星河獎評委會執(zhí)行主席。
“哪能啊,您們現(xiàn)在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呢。”
“前輩們更永遠都是我們道路上的精神向?qū)Ш椭嘎访鳠??!?p> “不過啊?!?p> “這也是我們科幻產(chǎn)業(yè)的越來越好的趨勢?!?p> “我們需要青年科幻作者的涌入,更需要大眾。”
“科幻的春天,一定是大眾科幻時代,而不是小眾科幻?!?p> 說話的這位叫欒恒源,是委員會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僅33歲,是科幻視界雜志社副總編,同時擔任著《科幻視界》主編一職,還是不少得獎優(yōu)秀作品的責任編輯。
聽到這仍坐在辦公桌前審稿的前輩也忍不住插話道。
“嗯,科幻文學本身還是比較小眾?!?p> “要將越來越多的大眾目光聚集到這個小眾圈子?!?p> “還是少不得需要像你這樣的青年才俊的支撐啊?!?p> 這位還在堅持著審稿的前輩叫滕時適,是水木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教授,同時也是華國科協(xié)水木大學科學技術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
“可不,如今也越來越多嚴肅文學的作家開始涉足“科幻”題材。”
“這也是個好信號,只是這作品的故事質(zhì)量還是需要跟上。”
捧杯沏茶,看著一團白霧騰空而起的辛文纘也似有感慨。
他正是本次評委會主席,同時也是一名科幻作家,更是全球華語科幻星河獎終生成就獎獲得者。
“是啊,盲目去寫科幻,最終傷害的是科幻產(chǎn)業(yè)。”
捧著一保溫杯站在窗前看風景的池源廣淡然道。
這位不僅是名電影導演,同時也是超新星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國兒童電影學會會長,首屆全球華語科幻電影星河獎評委會主席。
“也不能這樣說?!?p> “也要給剛入行的新人們一個機會?!?p> “總歸是會越寫越有進步的?!?p> 在場唯一的女士魯潁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她是當代科幻理論界十杰之一,也是華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多次榮獲全球華語科幻星河獎的“最佳評論獎”。
坐在欒恒源旁邊的華紹和也接話道。
“那自然?!?p> “在場的諸位哪位不都希翼著科幻產(chǎn)業(yè)越來越好?!?p> 這位是設計學科學術的帶頭人,擔任著水木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同時也是白線設計獎、LA設計獎評委。
…
簡潔又愜意的茶話會時間一過,欒恒源就回去繼續(xù)審稿了。
能在這個年紀就當上經(jīng)典又熱銷的科幻雜志主編。
且成功上位當上該雜志社的副總編。
又擔任過不少得獎作品責任編輯的人。
他絕對眼光不可謂不毒辣。
能在這稿海中挑到優(yōu)秀的作品。
自然也是門學問。
經(jīng)過多年的審稿經(jīng)驗。
他認為。
好的科幻小說,一定是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的占重比例,他也和絕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不一樣。
科幻設定一定是在最底層,中層則是故事,最上層的反而是精神內(nèi)涵。
一部能夠成為經(jīng)典流傳下來的小說,一定是從上到下的。
即精神內(nèi)涵大于故事,大于基礎設定。
不是說科幻設定它不重要。
一部作品的基層它能不重要嗎?
當然重要。
地基都沒打好。
怎可能就直接萬丈高樓平地起?
但是在建好地基的情況下,能夠大規(guī)模打動讀者的,還是人物的魅力和故事的情感內(nèi)核。
但是到目前為止,他還未看到符合他心中優(yōu)秀作品架構的稿件。
他心中當然是難免是有些許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