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房屋里,每家每戶都是這樣子,漏風。農村就是這樣。
小小的方言跟隨著媽媽。一起燒火,砍柴做飯。
媽媽溫暖的雙手似乎讓這個冬天不再那么寒冷。為了維持這個家,爸爸整年整年的不在家里,很少見到他。
方言的媽媽也總是找各種零活來維持這個家的財政運轉。小小的方言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懂事。學會了為家庭分擔。
然后又有了弟弟。這個家里更需要錢了。
每次媽媽把能做的零活帶到家里時,方言總是會向媽媽保證一遍。“媽媽!當我長大了一定要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天天吃肉。媽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買什么就買什么。而且養弟弟這么辛苦。長大了,弟弟的學費我出。弟弟這么乖,以后他娶媳婦兒了,我也出彩禮。他也要很乖,很乖的孝順你們。”
幼稚的話語卻最能激起人們的內心溫暖。
隨著年齡長大,國家政策越來越穩定,人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青春期也是叛逆期,別的孩子都放飛自我,但是方言卻始終堅持著自己小時候的夢想。
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生活環境,方言的父母也向城市里發展。終于在這個小康富裕的社會里,他們在底層幸福的生活。
如果不是那個人太耀眼,也許飛蛾永遠也不會去想要觸碰燈光。
暗戀在心底扎根,然后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里,吸收養分慢慢的變成了參天大樹。
都說母親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說句不好聽的。你撅起屁股,母親就知道你拉的是什么色的粑粑。
方言進入新環境還不適應她的心理和行為其實早就得到了母親的注意。
她也試圖用隱秘的暗示調節女兒的心靈。
但是似乎并不明顯。這使得她越來越焦急。
可是有一年來女時間里,女兒越來越開心了。這個母親認為女兒的病或許得到了緩解便為女兒介紹了工作。
然而母親也只是母親她并不是上帝能處處為你考慮到。
一直到女兒到工作單位,這個母親才意識到女兒的神色有點不對勁,但是天高皇帝遠。
一直到女兒為了救別人而死亡的那一天,她似乎早已經料到了這個結局。
想到了女兒小時候與她對話“言言你看新聞上那些丟小孩兒的千萬不要亂跑。如果你對我老媽媽肯定會瘋了的。”“不會的,不會的,我那么乖肯定不會亂跑。而且如果我丟了,媽媽也不要瘋。我會在遠方永遠都跟隨著你。”稚嫩的童聲仿佛近在耳底
拆開那封信,上面寫著,:親愛的母親。也許這一天早就會到。請原諒不孝的女兒沒有勇氣再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知道我真的很不可理喻。
我不能把我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但是我卻總是覺得別人對我不好。
我走了之后,您不要傷心,不要難過。我會化作天邊的星星,永遠在天堂注視著你。
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我愧對于您的教育。沒有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反而越來越像一個沒有感情,冷血的只會工作只會把利益最大化的怪物。
您辛苦生下來卻不喜歡人間的女兒。
下面還壓著一條送給弟弟的信:“方浩!作為家里的男子漢,你要學會擔起責任。父親一天比一天老了。以后掙錢養家的責任就在你身上了。姐姐可把多半的資產投資到了你身上,希望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也請你原諒不負責任的姐姐這么早就拋下了你。但是我更希望你能早早的懂事。姐姐會想你的。還有,如果錢多啦,別瞎花,多投點兒慈善工業。多為社會貢獻貢獻。”
方言似或每個人都想好了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