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新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掏空自己的腰包無償捐贈給浩鳴。捐什么的都有,衣服、玩具,甚至是一兩朵康乃馨,不過更多的還是捐款。仁俊的賬戶上一次又一次地收到了人們的捐款,這筆錢支持著浩鳴繼續治療。
一對夫妻走在街上,拿著手機刷新聞。他們不約而同地刷到了浩鳴的這則新聞。兩人不禁對視了一會。
丈夫開口了:“要不……咱倆也捐點錢吧。你看別人都捐了,我們再不捐點,都不好意思了。”
“你還欠我五百塊錢呢,”妻子說,“錢都還不上,還想著捐款?”
“給你,都給你。”丈夫轉賬給妻子五百元。“這下行了吧?”
“你以為你老婆是這種人嗎?”妻子斜眼看著他。“算了,與其給我,不如給那個可憐的孩子。我也順便捐點。”
兩人會心一笑。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被兒子攙扶著來到了銀行。銀行開了一個專門的捐贈窗口,老人便在這里排隊。
輪到她了。銀行的工作人員看見,一只顫顫巍巍的手遞過來了一張二十元的紙幣。“為了浩鳴……”老人念叨著。
不一會兒,老人又來到了捐贈窗口。這次,她遞給工作人員三張百元大鈔。兒子對工作人員說:“我媽在新聞聯播里看到了浩鳴,就決定到銀行去捐款。我就對媽說,我來幫她捐款。可是她非要自己親自來銀行捐款。她本來第一次就想多捐一點的,但是錢太零碎了,于是就去把零錢換成了整錢……”
建設路小學的李老師在給班上的學生上課時,鼓勵學生為浩鳴進行無償捐獻。“陳浩鳴是我們班的同學。既然是同學,就是我們班的一份子。雖然他沒有來上學,沒有和你們在一起,但作為陳浩鳴的同學,也就是你們,是有責任幫助他的。相信他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
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在不斷地上演著,人們的所作所為只為了證明:這個社會并不冷漠,好人總比壞人多,熱情總會戰勝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