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識海索驥
李景恒和紇干承基一起出京,沿黃河到汴口分別,紇干承基往北,李景恒往東取道汴水走水路。
離開前,李景恒跟紇干承基說,若是在深州遇到困難,可以隨時修書到長安給他。
紇干承基表示此去深州為官,一定牢記安陸王的教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李景恒站在船頭,汴水寒風拂面。這條隋朝開鑿的運河已經成為通往山東江南最便捷的交通,可惜隋煬帝步子邁得太大了,隋朝變成了唐朝。
李景恒難得沒有騰云駕霧,而是一路坐船到了齊州城下。下船后,李景恒變成一個販豆商人,想先了解一下李祐在齊州的口碑如何。
結果在城門口,卻看到了一個大熱鬧。
李景恒走到路旁一個挑水老漢身邊,指著城門口劍拔弩張的兩隊人馬問道:“老人家,我是外鄉人,到這里販豆的,請問那里是怎么回事啊?”
挑水老漢丟下一句“天家的事情,別瞎打聽。”就急忙躲開了。
李景恒又接著問了好幾個人,才從好事者口中得知,在城門口對峙的兩撥人馬,城門外的那撥是齊王府長史權萬紀和親事府典軍韋文振率領的齊王親事府人馬,而城門內那撥人中,為首的則是齊王殿下,簇擁著齊王殿下的是他養的客卿食客。
李景恒錯愕道:“既然是齊王府的長史和典軍,怎么把他們自家大王給堵在城門口,不讓出城?”
給李景恒解惑的人也是愛好八卦之人,搖頭道:“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就是瞧熱鬧。這樣的場景這些天幾乎每天都會上演,我們幾個人都在打賭他們什么時候會真刀真槍打起來。”
李景恒還準備繼續跟這人打聽李祐在齊州的作為,城門口那邊的對峙又起了變化。
李祐破口罵道:“權萬紀、韋文振,你們兩個是存心要與孤作對嗎?”
權萬紀不卑不亢道:“齊王殿下此言差矣。圣人就是看中了某能約束吳王不法,所以才將某從吳王府長史徙為齊王府長史。某是為圣人管教殿下,何來與殿下作對之說。”
李祐繼續罵道:“李恪那軟貨怕你,孤可不慣著呢。最后一句話,你讓不讓?”
權萬紀皺眉道:“殿下,城里城外百姓都看著呢,你可千萬不要讓某難做。不然殿下的面皮恐怕不好看。”
“你敢威脅孤?”李祐怒目相視。
“韋典軍,派人把殿下養的鷹和狗全放生了,看他還怎么打獵。”
“喏!”韋文振揮了揮手,親事府的士兵們就沖到李祐面前,把李祐帶來的獵狗獵鷹都給放生了。
由此可以看出李祐真沒什么威信,難怪從李世民到蕭瑀都不認為李祐會謀反,實在是沒能力謀反。
李祐臉色漲得通紅,跳腳道:“昝君謨、梁猛彪,給孤把這兩個以下犯上的家奴殺了!”
權萬紀聞言眼睛一瞪,直接就讓韋文振又把李祐口中的昝君謨、梁猛彪兩個人給綁了。
這兩個人因為擅長騎射,被人介紹給喜好打獵的李祐,成為李祐的食客。可惜自從權萬紀當了齊王府長史后,就不再讓李祐出城打獵了。
權萬紀認為是昝君謨、梁猛彪兩人帶壞了李祐,抓了兩人后,將他們各打了五十軍杖,逐出齊州城。
“齊王殿下,鬧劇可以收場了,快回去吧。”權萬紀很滿意他現在的威風,給李祐下了個最后通牒。
“好,好!權萬紀你給孤記得,孤遲早要把你碎尸萬段!”李祐在齊州百姓的眾目睽睽之下顏面盡失,又實在拿權萬紀沒辦法,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權萬紀是齊王府長史,統領王府一切事物,又有親事府典軍韋文振與他同進同退,文武盡在權萬紀手里,李祐就成了一個空架子的齊王。
城門口的沖突散去之后,留下百姓議論紛紛。
李景恒留意了一下,不外乎兩種言論,一種說這個王府長史太跋扈,另一種就是說齊王李祐好窩囊。
李景恒又找到剛才那個好事之人,請教道:“這位郎君,在下也曾在京師行走過,聽說齊王此人在齊州無惡不作,從剛才的情況看來,齊王不像無惡不作的樣子吧。”
“無惡不作?你是聽誰說的。”那人道:“齊王殿下除了喜歡喝酒打獵,其他倒也沒什么。其實我們私下都覺得權長史把齊王管的太過了。不過聽說權長史是領著圣人的圣旨來齊州管教齊王殿下的。”
李景恒暗自使了個洞察術,洞察到那人說的是真心話。隨后李景恒又找了幾個人打聽了一下,大致也是如此。
李景恒不禁皺眉,根據劉洎的說法,權萬紀在奏疏里都把李祐描寫成罄竹難書了。
入夜后,李景恒變成一只蒼蠅飛到權萬紀的臥室,然后元神出竅鉆進了權萬紀的識海里。他想看看權萬紀到底是什么想法。
幾個時辰后,李景恒的元神從權萬紀識海中飛出來,退回蒼蠅體內,然后匆匆飛回客棧,臉色蒼白地慢慢調息。在權萬紀的識海里游蕩了幾個時辰,李景恒已經大致明白了權萬紀的思維,當然,仙力也差不多耗盡了。
原來權萬紀早年在做御史時,通過彈劾房玄齡、王珪等宰相發跡,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睞而升官,由此發現了這個終南捷徑。從此彈劾越來越放縱,甚至在彈劾里添油加醋,塞私貨。最后朝中百官忍無可忍,被魏征捅破了權萬紀的伎倆,因此遭到貶官。
但是權萬紀的名字已經留在李世民心里,很快又重新升官。
當了吳王李恪的長史后,權萬紀又故技重施,李恪害怕權萬紀,只好將權萬紀當祖宗供著。
李世民不知內情,就更賞識權萬紀了,將其調到李祐這里繼續幫他管教兒子。
權萬紀在李恪那里已經嘗到甜處了,到了齊州就更加變本加厲了。
李祐只是喜歡打獵而已,權萬紀卻在給李世民的奏疏里各種添油加醋,說李祐的壞話,然后再把李祐管教好了,就又是他權萬紀的功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