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序幕漸開
聽完王承恩的理想后,朱德約感覺心情好了很多。
此刻再看那三大堆的案卷文書,似乎也沒那么壓迫人心,讓人不爽。
隨意拿起一份奏折,展開一看,是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巡撫洪承疇的奏折。
“……今夏以來,未見雨水半滴,赤地千里,冬麥難種,以此種種,恐來年饑民遍地,望朝廷備之而無患也……”
一份奏折,大概幾百字,朱德約看了十分鐘才看完。
古人的話太難懂了,以上那些還是朱德約自己翻譯了一遍的內容。
唉,用大白話寫奏折不好嗎?
為毛要搞得這么深奧的樣子?
陜西大旱在即,明天將顆粒無收!
這就是奏折中幾百字要說的內容。
陜西大旱,廣大農民快餓死了,而地方豪紳卻不愿救濟災民。
最后,災民在絕望中,揭竿而起,一場席卷天下,最后滅掉明王朝的起義即將開始。
李自成,張獻忠等即將造反。
嗯,朱德約唯一能聯系起來的就是這些。
可惜,現在內庫也沒多少銀錢。
國庫里,財政也一直赤字,已經快三個月沒發(fā)官員的薪水了。
一些清水衙門的老實官吏,也不知道是怎么過的?
對了,當初內府的二十萬兩白銀,被魏忠賢挪用到遼錦前線。
在這件事上,魏忠賢算是做了件好事。
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愛錢?
呵呵……自欺欺人。
哪怕在后世,為什么那么多人腦袋削尖了也要進入組織?
還不是因為,地位高,來錢快還風險小。
而今,在這風雨飄搖的明末。
貪官,蛀蟲,豪強士紳,官商……等等牛鬼蛇神,不要太多。
面對這些人組成的強大勢力,朱德約深感無力。
原本還想讓魏忠賢去搜刮這些人。
但是,在自己沒有徹底震懾魏忠賢的能力和實力之前,還是先用皇權將之貶謫下去吧。
或許在不久之后,可用一用魏忠賢這把惡刀。
但是現在,還是準備如何解決即將到來的災荒和饑荒以及民變。
朱德約雖然知道后世的一些解決饑荒的辦法。
比如,抽調全國之力救援陜西災民,同時命各衛(wèi)所嚴加防備奸人作亂。
但這些事,需要下面的人去操作。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明明是一項非常利國利民的政策,但是在最下面的兩三層機構執(zhí)行時,卻往往變了味。
利民政策反而成看擾民害民之策。
朱德約在后世可是看了不少這些戲碼。
說穿了,就是利益為先。
因此,專業(yè)的事,需要專業(yè)的人去做。
想到此,朱德約抬頭對王承恩吩咐道:“傳戶部尚書王永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即刻覲見。”
半個時辰后。
王永光,孫承宗兩人聯袂而來。
朱德約見兩人這么快就到來,并且還是一起來的,頓感萬分驚訝。
這兩人可是一個在文華殿,一個在武英殿,一東一西,且到乾清宮的距離可不近,居然同時到達。
“臣王永光,臣孫承宗……拜見陛下。”
兩人異口同聲的抱拳作揖行禮。
嗯,在清朝以前,君臣相見,是不需要行跪拜禮的。
只有在舉行重要的節(jié)日,盛大的典禮時,才會行跪拜禮。
這也顛覆了朱德約的認知。
原來,在明朝,臣子見皇帝是不需要跪拜的。
原本以為可以展示一下個人風度,在兩人即將下跪的時候,急忙阻止兩人。
但是,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咳……兩位大人,請坐吧。”
朱德約指著前面的幾個圓凳對兩人說道。
“謝陛下。”兩人也不客氣,直接各自尋了個凳子坐下,然后直直的看著朱德約,等候下文。
這是朱德約第一次私下里召見大臣。
一時間,朱德約不知道該從哪兒說起。
眼珠子一轉,看到了案桌上的一堆奏章,一個念頭涌上心來。
于是,順手隨意拿起兩份沒看過的奏折,讓王承恩遞給兩人。
在兩人莫名其妙的眼神中,朱德約一臉笑容的說道:“兩位大人,今天我召見二位,其實是有要事的。但在辦正事之前,兩位看看看這兩份奏折,該如何處理。”
朱德約的話音一落,不僅王永光和孫承宗一臉愕然表情,就是王承恩也是驚詫莫名。
三人均不知道朱德約這是要干啥?
但,君有命,且非亂命,臣不可違逆。
所以,盡管兩人心中疑惑叢叢,但還是迅速打開奏折,認真的看起來。
稍遜之后,兩人幾乎同時合上手里的奏折。
但兩人的表情卻各不相同。
王永光,一臉凝重之色。
孫承宗,滿臉憤懣,眼中隱約可見火星。
嗯,看來兩份奏折的內容都不簡單啊。
朱德約也好奇起來,奏折上寫的是啥?另外,是誰上疏的奏折?
“嗯,兩位大人都看完了,那么王大人先說說你的看法吧。”
朱德約一臉含笑的對王永光點點頭。
至于孫承宗,朱德約遞給他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
“皇上,這是上疏內推閣臣的折子,希望皇上主持這次的閣臣推選之事。”
王永光說完后,一臉凝重中,還帶了那么一絲絲的期盼。
“哦,王大人說說看,這是內推,只需爾等組織即可,為啥要讓朕去主持?”
“這……皇上,內推按理還是需要皇上或司禮監(jiān)的參與,畢竟這是入閣的選取……”
王永光非常詫異的看了眼朱德約,眼皮子狠狠的跳動了幾下,但還是面不改色的解釋了一番。
朱德約聽出了言中之意。
哦,原來是廷推入閣的人員。
這么重要的事情,必須得有皇帝或司禮監(jiān)的大太監(jiān)參與啊。
“好,臘月初一,內推吧,朕允了。”
朱德約說完,扭身看向孫承宗。
“孫大人,現在請你說說,看了奏折后,你的想法是啥?”
孫承宗噌的一下站起來,一兩激動的說道:“皇上,兵部奏疏:逆賊王二攻澄城,殺知縣張斗耀,開倉濟民后,跟隨者眾。前敗官兵,聲勢日大,遂轉戰(zhàn)渭北各地,攻城奪寨,處斬惡吏,打富濟貧,百姓擁戴。現已擴充到數千人,活動于山西、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眼見有烽火燎原之勢,請皇上下令,再次圍剿。”
“王二?”
這名字好熟悉,我聽說過這名字。
朱德約皺皺眉頭,拼命回憶。
“咳,皇上,三月前,兵部有奏章關于王二造反之事。”
哦,對了。
想起來了,自己當時還在想這王二是何許人物?
后來因為在后世中沒有聽過此人的大名,所以認為這人應該掀不起什么風浪。
沒曾想,這人居然還有這么大的破壞力。
看來,不剿滅不行啊。
“嗯,孫大人,這事的確需要加緊處理。令兵部即刻調令官兵前往圍剿。此事,孫大人可自行裁決,以后此類兵事,可先行制定方案后,再稟告與朕定奪即可。”
“好了,現在兩件事已經處理。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個奏折的內容吧,這需要兩位大人通力合作才行。”
朱德約把洪承疇的奏疏傳遞給兩人。
這時候,王承恩上前,對朱德約說道:“皇上,禮部尚書李標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