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紅棗破案(下)
沙小魚紅棗破案,他找到賊了。
沙小魚聽桃兒在里頭喊,他就知道里面沒埋伏。
他知道,桃兒不會騙他。
沙小魚聽到桃兒的喊聲,他馬上沖了過去。
果然沒人放冷箭。
和沙小魚一起來的那些官兵,他們見沙小魚沖進(jìn)去,他們也沖進(jìn)去。
……
賊怎么沒放冷箭?
賊內(nèi)部有些亂。
是分贓不均給鬧的。
昨天他們把馮善兒抓到手后,他們都想先拿馮善兒取樂。
賈魚不讓。
賈魚說,我是老大哥,我應(yīng)該先來。
其他賊不滿意。
今天,他們把桃兒抓來了,他們的眼睛又看上桃兒了。
他們都想桃兒了,他們沒想別的。
……
沙小魚一進(jìn)來,賊一陣騷動。
賈魚正在桃兒身邊。
賈魚正想摟桃兒,突然來了人,他嚇了一跳。
不過,賈魚也是老手。
賈魚見來了那么多人,他伸手就抓桃兒。
他想拿桃兒當(dāng)人質(zhì)。
可賈魚想錯了。
他不知道桃兒會武功。
賈魚一抓桃兒,桃兒抬腳奔賈魚踢來。
“咣。”
桃兒一腳把賈魚踢出好遠(yuǎn)。
桃兒正踢賈魚襠里。
賈魚挨了桃兒一腳后,他坐地上起不來了。
賈魚暗恨桃兒。
賈魚心說:這丫頭夠壞的,她踢我“這里”。
其實(shí)桃兒不是故意踢他“那里”,桃兒是隨便踢了他一腳,是正好踢他“那里”。
桃兒見正好踢賊“那里”,她也臉紅了。
桃兒心說:這……?
……
沙小魚等人的突然出現(xiàn),把賊們嚇壞了。
有兩個賊見情況突然發(fā)生變化,他們急忙拿刀。
有兩個賊沒來得及拿刀,他們就被官兵抓住。
拿起刀的那兩個賊一看,兩個同伙被抓,來了這么多官兵,他們一害怕,他們又把刀放下了。
……
有一個賊還不服,他還想拿馮善兒做人質(zhì)。
那個賊正好在馮善兒旁邊。
那個賊見情況不好,他伸手把馮善兒抓住了。
馮善兒是被綁著的,她腿腳沒法動,抓她容易。
那個賊把馮善兒抓住,他沖沙小魚說道:“沙小魚,你別過來,你要是過來,我……。”
沙小魚說:“你怎么樣?你最好給我老實(shí)點(diǎn)!”
“這……?”
那個賊一看形勢,他害怕了。
怎么?
那個賊一看:我光抓住馮善兒有什么用?我手里什么兵器也沒有,沙小魚要是不聽我的,我光用手掐馮善兒,沙小魚是不怕的。我光掐馮善兒,一時半時掐不死,沙小魚的刀可是隨時能給我砍上!
那個賊說:“我放開。我放開。”
他又把馮善兒放開了。
……
其余的賊都被沙小魚抓住了。
馮善兒被沙小魚救了。
馮善兒對沙小魚千恩萬謝。
……
沙小魚押著賈魚等人往回走。
最難受的是那個賈魚。
賈魚被桃兒踢了一腳,他“那個地方”還疼呢。
賈魚一面走,他一面“哎呦”喊疼。
賈魚心說:真是紅顏禍水!
……
沙小魚一面走,他一面心里美。
這是沙小魚穿越過來的第一次大勝仗。
沙小魚心說:在二十一世紀(jì)的時候,我經(jīng)常聽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現(xiàn)在我也把小偷抓住了。
……
沙小魚把賈魚等人抓到縣府。
縣長大人聽說沙小魚把賊抓住,把馮善兒救了,他非常高興。
……
縣長大人召見沙小魚。
沙小魚問縣長大人:“大人,小人問您一句,您想如何處置賈魚等人?”
縣長大人說:“他們是賊,當(dāng)然是殺。”
沙小魚說:“大人,您能聽聽小人我的意思嗎?”
“說。”
“我認(rèn)為賈魚等人不能殺。”
“為什么?”
“小人給大人講個故事:
三國時司馬昭把劉禪抓住后,他沒殺劉禪。
為什么?司馬昭聰明。
當(dāng)時是魏、蜀、吳三個國家,剛剛抓了一個蜀國皇上劉禪,就把劉禪殺了,就會給魏國皇上曹奐和吳國皇上孫亮傳遞一個恐怖的暗號:
你不能被司馬昭抓住,你一旦被司馬昭抓住,司馬昭就會殺你們。
你一旦把他抓住,你就殺他,他能不害怕嗎?
他害怕被你抓住,你抓他時,他極力反抗。
不殺劉禪,就會向魏國皇上曹奐和吳國皇上孫亮釋放一些善意,就會讓他們知道:就算你們被抓住,也不會殺你們。
讓他們不覺得恐怖,你征服他時,他有可能歸順,你征服他就容易。”
縣長大人說:“有道理。”
沙小魚說:
“大人,以小人看來,現(xiàn)在大人所面對的,和當(dāng)時的三國差不多,大人要是把賈魚等人殺了,燕子幫的賊和野狼山的賊就會覺得恐怖,他們會極力想法和大人對抗,大人想征服他們就會難。”
“沙小魚,你要知道,他們都是賊,難道……?”
“大人,小人認(rèn)為向有些人施些恩惠未嘗不可,有些人是可以感化的。當(dāng)然,對于罪惡極大賊該殺的還是得殺。”
“什么?你說有些人可以感化?”
“小人認(rèn)為是的。”
“你說說看。”
“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剛剛‘哇’‘哇’落地的時候,他的性格都是善良的。以后為什么有些人成了壞人,有些人成了好人?是由于其自身的思想問題和其外界環(huán)境所導(dǎo)致。”
縣長大人見沙小魚挺有學(xué)問,他想向沙小魚繼續(xù)探討。
縣長大人說:“你詳細(xì)給我講講。”
沙小魚說:
“一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好人’‘壞人’,是因?yàn)槠渥隽撕檬潞蛪氖碌脑颉?p> 以一個人干了什么事而言,人分為好人和壞人。
以一個人的思想而言,人分為心胸狹窄的人和心胸寬廣的人。
心胸寬廣的人,多數(shù)是好人;心胸狹窄的人,多數(shù)是壞人。
不過,心胸寬廣的人也不一定全是好人;心胸狹窄的人也不一定是為壞人。
為什么那么說呢?
大人聽說過《水滸傳》的故事吧?
《水滸傳》里:有些好人成了落草為寇的‘賊’。
為什么好人會成為壞人?
是因?yàn)槠渌幍耐饨绛h(huán)境不好。
做好人就會成為別人的‘魚肉’,就會被別人吃掉,為了生存只能做餐食別人的‘狼’。
大人聽說過唐朝皇上李世民貞觀之治的事吧?
貞觀年間很少有人判死刑。
為什么?
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好。
當(dāng)時有一根法律準(zhǔn)繩約束著人們,你不敢做壞事,你一做壞事,就會殺你。
小人以人的思想而言,小人將人分為三類人。
分別是:
一,心胸寬廣的人;
二,心胸界與寬廣狹窄之間的人;
三,心胸狹窄的人。
能和一般人合得來的人,是心胸寬廣的人,心胸寬廣的人一般不和別人打架,有些人一輩子也不和人打架。
和很多人合不來,每天都說這個人不好,那個人不對的人,是心胸狹窄的人,心胸狹窄的人會經(jīng)常和別人打架。
小人以人所做的事而言,將人分為三類人。
分別是:
一,好人;
二,界與好壞之間的人;
三,壞人。
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好,像《水滸傳》那樣,不但心胸狹窄的人會成為壞人,就連心胸界與好壞之間的人也會成為壞人,甚至心胸寬廣的人也會成為壞人;
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好,像唐主李世民貞觀之治那樣,不但心胸寬廣的人是好人,心胸界與寬廣狹窄之間的人也會成為好人,甚至心胸狹窄的人也會成為好人。”
縣長大人聽了沙小魚的話,他點(diǎn)了點(diǎn)頭。
……
縣長大人正和沙小魚說話,這時有人來報:“縣長大人,不好了,錢萬能把大人的糧食丟了。”
“啊!”
縣長大人吃了一驚。
沙小魚也吃了一驚。
沙小魚心說:又迎來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