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街頭,人頭簇動。各色的攤位七零八落地鋪滿了街頭巷尾。這里有售賣尋常貨物的,像瓜果時蔬、衣物飾件這些,家家戶戶都用得到的;也有售賣奇珍異寶的,海里的珍珠,山上的寶玉,天南地北的珍寶都匯聚于此。
在這街里,除了售賣貨物,還有講學的。諸子百家,無論你鉆研的是哪派的學問,只有胸中有點墨水,有一番道理可以說道的,就可以站到街頭講上一講。若是說的好,便會有人納頭叩拜,尊為師長,追隨其左右。倘若交了大運,正巧遇到哪家的王公貴人在此路過,幾番話講到了他心坎里,被其收為門客,就從此不用流落街頭,為衣食而憂慮。更有甚者,直接被貴人奉為座上賓,一切事宜都要請教建議,那就飛黃騰達,一步登天了。
這樣的事兒,并不罕見,就在前幾年,魏人張祿在街頭高談闊論,一番“遠交近攻”的謀略正巧被路過的秦王聽得一清二楚。那秦王正求賢若渴,一聽這話,欣喜若狂,倒頭便拜,“先生,大才也”!挽著張祿的手便回了王宮,隔幾日,全天下的人就都知道張祿被拜為秦相了。這故事,是洛陽人在茶余飯后最愛說道的,以證明洛陽城的所蘊藏著的巨大的機遇,只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故事并不是發生在王都洛陽,而是發生在秦都咸陽。洛陽城,正隨著周王室的衰落,漸漸地走著下坡路,而這里的百姓對此還一無所知。
也有那些肚子沒幾分貨,非要在大街上出上一番風頭的,顛三倒四地講了一番,也沒見說出幾分道理。像這樣的,收獲的就不是彩頭,而是菜頭了。人們聽不耐煩這些胡言亂語,便在街上撿起被丟棄的爛蔬菜、臭雞蛋,朝這些毫無自知之明的說客身上招呼。
前不久,有一個叫做許衍的齊國人來到洛陽,講起了他的學說。據他所言,這是一套修仙問道的學問。其言語玄妙高深,聽眾聽得一頭霧水,只覺不知所云。照許衍所說,這聽不懂的,便是與修行無緣的。說來也怪,縱然許衍之言論是苦澀難懂,聽眾卻是越來越多。大概是世人都對自己修道的天分有些小期許,然而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也有少數悟性了得的,從許衍言談里聽出了一點修行的門道,不過也相當有限。便有那與他相好的,上前求教,都被許衍擋了回去。他講,修仙之道,只與少數人有緣,不可強求。就算是許衍加以指導,使其勉強邁入這修道之路,其后的成就也相當有限。
有人問許衍,既然如此,你又為何在街巷之間講道呢?他的說法是,這道講給有緣人聽的。
時間久了,聽眾漸漸品出味來了,這許衍,平日里,不僅講道法,還講些延年壽的法門。現今這世道,混亂不堪,平頭百姓,能過好自己小日子的都相當艱難,哪里還有什么精力去關注什么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這學問分明是講給那些不用為生計發愁的王公貴人聽的。原來這修行之道不過是魚餌,許衍之意,在于用它釣來一條能讓自己平步青云的大魚。
只是很不巧,許衍在洛陽講學講了七八天有余,卻并沒有遇到一個貴人打此路過,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能讓他一步登天的機遇向他招手。
這天,一個來自雍城的少年路過洛陽。這少年,姓李,行二,家里人都稱他李二郎。二郎聽聞有人在街上講道,不禁起了興致。他素來就對尋仙問道之事頗有興趣,讀了不少修仙的古籍,只是被父親約束著,才沒有付諸實踐。
如今恰逢許衍講道,正如瞌睡之時有人送來了枕頭,二郎怎會錯過,于是欣然前往。
他擠入人群之中,聽見許衍正在講陰陽變幻,五行相克相生之類的。這些內容二郎在古籍之中都讀到過。二郎酷愛鉆研,這些修道的學問早就在他腦海里演練數百次,并且有不少的心得與收獲。
如今,聽得許衍的言論,二郎不免失望,“不過是老調陳詞罷了!”他小聲嘀咕。殊不知,他讀了那么多修行的典籍,在問道之路上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固然那中間有不少道聽途說胡編亂造的文辭,卻也有一些論述修道的真材實料。在這些典籍的熏陶下,二郎早就初窺門徑,于修仙之道略有所成,只是他自己尚不自知罷了。
又聽許衍講了幾句,都沒有新鮮內容。二郎頓時索然無味,準備抽身而去。正在這時,許衍話鋒一轉,不講修行的道門,講起王朝的興衰來。他說,天下萬物都脫離不開五行的定數,而王朝的興衰同樣如此。王朝興替,在于德行運轉。依據五行的劃分,可以將德行分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這五德同五行一樣,相生相克,所以屬于金德的殷商克了屬于木德夏啟,而殷商又被屬于火德的大周所滅。如今,周王室式微,天下不久就會被一個屬水德的王朝所取代。
“那么,大仙,依你之見,當今七國,哪一個是水德的呢?”底下,有聽眾發問。
“朱火,玄水,玄者,黑色也。如今哪個國家尚黑,大家都知道吧!照我看來,這大秦用不了五十年就能取了大周的江山。后世的天子要姓嬴嘍!”
二郎搖頭,這一席話未免太過于牽強附會。所謂五行,講的是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相生相克相互轉化而來。道家的修煉,也與五行緊密相關。但是,將五行相生相克這一理論生搬硬套地安在王朝興替之上就不免荒誕了。天下興亡,又豈有規律可言,民心所向方可為王,得五德不得民心,又怎么能取得天下。所謂夏屬木,商屬金,周屬火,不過是強行附會而已。那夏朝,自治水的大禹而始,土克水,為什么夏朝不可以屬于土德?商周也是同樣的道理,說他屬于什么德行,都是許衍一家之言罷了,并沒有太過于讓人信服的地方。
而說到大周之后,天下的歸屬,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個答案。六國皆弱,而大秦獨強,長平一戰,殺盡韓趙精兵,大秦的兵馬良將,一出函谷關,試問天下諸雄,誰能掩其鋒芒呢?所以許衍說天下將要歸屬大秦,此言并不虛妄,但是說這是五德的輪換交替,就屬于胡言亂語了。
二郎雖不贊同許衍的講法,但是他素來孤傲,所以并不與許衍辯論。既然這些不是自己想聽的,離開便是。